抗病高油大豆品种齐农5号的选育及生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547(2020)04-0043-05
5号的
选育及生产技术*
袁明
黑龙江齐齐哈尔
收稿日期:2020-08-04
第一作者:袁明,硕士,副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3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04);大豆优异品种创制及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集成(HNK2019CX01);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2019ZX16B01)
1选育经过1.1
研究背景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它发生的范围广,危害的比较严重,受其影响,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
黑龙江省约有1000万亩以上大豆种植区域受其影响,严重的影响产量和品质,尤其在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盐碱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病程度较重,苗期发病严重,成熟期产量呈逐年降低趋势,从而造成了大豆生产收到阻碍,种植面积相对减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针对服务区大豆生产多年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工作[1],目的通过种植抗线大豆品种,有效地减少胞囊线虫发生严重,同时避免常规品种发病后使用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减缓连作对产量的影响。
1.2
亲本的选配及过程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在2007年开始配制杂交组合,母本选用合丰25,父本选用丰豆3号,选育方式为有性杂交,当年冬季南繁加代种植F 1;2008年在分院育种基地种植F 2,当年
冬季南繁加代种植F 3;2009年在分院育种基地种植F 4;2010年在分院育种基地种植F 5,并于当年决选,决选代号为齐农5号;2011—2014年在黑龙
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科研育种基地开展品系鉴定、比较试验,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抗线虫区)区试1年,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抗线虫区)区试2年,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抗线虫区)生产试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8年对该品种进行审定推广,定名为齐农5号,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06。
2产量表现2.1
产量鉴定
2011—2014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
基区科研育种基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同年在龙江县、富裕县进行多点异地产量鉴定,平均产量2896.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3.7%。
2.2
区试结果
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抗线虫
区)区域试验,2年10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为2615.2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
11.2%(见表1)。
表1
齐农5
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注:*该数值为极值,试验数据剔除。
表2
齐农5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3生试结果
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抗线虫区)生
产试验,1年7试验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611.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0.9%(见表2)。
3品种特征特性3.1
农艺性状
齐农5号大豆品种属抗病、高油品种,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株高100厘米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不裂荚,秆强抗倒伏。
籽粒呈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百粒重19.4克左右。
3.2
生育日数
在适应区内种植,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50℃左右。
3.3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2年年检验分析测定,2015年蛋白质含量为38.64%,脂肪含量为21.78%;2016年蛋白
质含量为39.46%,脂肪含量为22.03%;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9.05%;脂肪含量为21.91%(见表3)。
3.4
抗病性
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病理室2015—2017年连续3年鉴定,2014年平均胞囊数0.1个/株,2015年平均胞囊数2.4个/株,2016年平均胞囊数2.3个/株,鉴定结果为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见表4)。
4生产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方法
齐农5号属抗病、高油品种,适宜在年有效积温2550℃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适宜65厘米垄三栽培模式,不适宜平播及窄行密植模式,用种量在60公斤/公顷左右为宜,保苗25~28万株/
公顷。
表3
齐农5
号品质化验分析结果
表4
齐农5
号抗胞囊线虫病鉴定结果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种子质量要求,确保出苗后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精选后的种子可采用根瘤菌拌种,但切记拌种后不能再混用杀菌剂,以免造成根瘤菌活性降低,根瘤菌拌种后阴干为宜,避免日晒造成活性降低,同时为了确保根瘤菌活性,拌种后需在24小时内进行播种。
防治根部病害及地下害虫,可采用种衣剂药剂拌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来防治大豆根腐病及地下害虫[2]。
4.3
轮作、整地与施肥
齐农5号品种抗旱耐瘠性强,选择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即可。
该品种为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可种植没有条件轮作倒茬的重迎茬地块。
但虽属抗重茬大豆品种,前茬还是尽量以禾本科作物为宜,这样可以利用轮作使连作害虫及杂草基数降低。
同时避免向日葵为前茬,防止大豆菌核病的大面积发生蔓延。
建议整地以浅翻深松为主体的土壤耕作模式,无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平深松,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25~30厘米。
耢平地块,轻耙8~10厘米,做到耙平、耙细。
耙后旋耕起垄,按种植65厘米垄距及时起垄,垄要直且垄高、沟宽、深浅达到一致,做好待播准备工作[4]。
施用磷酸二铵130~150公斤/公顷,尿素40公斤/公顷,氯化钾50公斤/公顷;生育期间可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喷施叶面肥1~2次,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在大豆花期可采用根外追肥方式,施用尿素80公斤/公顷。
4.4播种
黑龙江省区域种植该品种,一般在土壤深度0~5厘米处,土层温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
第一积温带播种日期在4月末至5月初为宜,第二积温带播种日期在5月初至5月中上旬为宜。
具体播种时间,需视土壤墒情好坏而定,土壤墒情好,可适当晚播;墒情差,应抢墒播种。
播种深度应保持在3~5厘米,覆土深浅一致。
覆土过浅,种子容易落干;覆土过深,子叶出土困难。
要确保出苗整齐,播后及时镇压。
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应及时灌溉,可采用播后喷灌方式进行灌溉[5]。
4.5
除草
采用封闭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
封闭土壤处理一般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2~3天进行,常用的的除草剂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2-4D 异辛脂、噻吩磺隆、阔草清、丙炔氟草胺等,若田间以阔叶杂草为主,可使用噻吩磺隆、阔草清、丙炔氟草胺;若田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使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
常规经济高效的封闭除草剂配方组合为:乙草胺+2-4D 异辛脂+噻吩磺隆,乙草胺+2-4D 异辛脂+嗪草酮;对下茬环境友好的封闭除草剂配方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阔草清。
对于未进行封闭土壤处理的地块或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一般在在大豆2~3片复叶期前进行苗后茎叶除草,常用的除草剂为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烯草酮、灭草松、高效盖草能、烯禾啶等,选择哪种或哪几种除草剂,视杂草种类而定。
一般防除禾本科杂草选择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盖草能、烯禾啶,防除阔叶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灭草松。
4.6
田间管理
当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要求趟深10~12厘米,做到不压苗。
在大豆封垄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厘米,结合此次中
耕进行培土,以防后期倒伏,并防止秋涝,此期间
为大豆生长到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也是需水需肥最多最快的时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充足,缺水时及时灌水。
生育期间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采用乐果乳油或阿维哒螨灵进行叶面喷施,进行防治[6];8月10日左右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封垄好且面积小的地块可采用DDV 熏蒸的方法进行防治,用80%DDV 乳油3升/
公顷,充分吸附在棉球竿上,每隔4~5垄插1垄,每5米插1棉球杆,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确保大豆商品无虫食现象;面积大的地块,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叶面肥进行无人机喷雾,起到一次喷施,既能防虫,又能增产促早熟的作用。
4.7
收获
种植面积小的地块可以采用人工收获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地块可采用机械收获方式进行。
目前生产上往往收获时期偏晚,造成收获时籽粒水分偏少,破损率较大,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人工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放铺规整,及时脱打。
机械联合收割时,尽量选择晴朗无雨的天气,避免造成泥花脸,同时要注意收获质量,降低田间损失
率和破碎率[7]。
[
参考文献]
[1]袁明.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5):47-49.
[2]袁明.高油抗SCN_3大豆品种齐农1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5(8):75-76.
[3]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大豆新品种合丰55的选育与高产创建[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4-16.
[4]袁明.抗线大豆新品种嫩丰20的特征特性与生产技术[J].作物杂志,2009(4):106.
[5]郭泰,刘忠堂,王志新,等.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5):156-160.[6]付亚书.大豆品种绥农14的选育及体会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3):47-48.
[7]袁明,王淑荣,韩冬伟,等.高油抗SCN3大豆新品种齐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5):159-161.[8]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大豆新品种佳豆25[J].中国种业,202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