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主题式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主题式阅读?
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生活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

它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地统整。

这样的阅读理念和阅读策略,使阅读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

它不仅是组合文本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阅读教学、改革阅读教学的一把钥匙。

笔者执教《亲情与爱》一课,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

师:这段时间,赵老师非常关注一个人,她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不仅书教得好,而且书也读得多。

关于读书,她有很多心得。

今天,赵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其中的几句话,相信大家一定能受到启发。

出示: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读书,最高级的精神美容。

书,是最高档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

就像女人护理自己的容颜一样,读书修缮了我们的灵魂,使心灵面貌日益变得健康阳光。

——窦桂梅
师:最近,赵老师给大家额外补充了一些“营养”,是吗?
生:(会意地笑了)
师:这些“营养”是什么?
生:一些好文章。

师:读了这十多篇文章,请大家评价一下吧!
生:写得很感人。

文质兼美。

师:这说明赵老师的眼光真是不错!那你们知道赵老师从哪里找来的文章吗?生:网络上……
师:赵老师从普教教材上、报刊上、网络里找到的。

你们看,赵老师的学习途径很多,其实,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像赵老师一样找到更多的好文章来读。

师: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最近我们读过哪些文章?
生:《爱如茉莉》、《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慈母情怀》、《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家是什么》、《一站的爱》、《感受母爱》、《沉默的父爱》、《怀想天
反思与分析:
我们的阅读一定要确立一个开放的理念,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文本,保证学生充足的语言和情感的输入量。

当然,文本的选择上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

文本在内容上、语言水平上略高于学生,但要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

这样的阅读能大大增加学生在阅读中所学的语言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活动同构的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所学的语言和在阅读中产生的精神活动同构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就获得了不断增强的可能性。

师:很好。

大家记得都很牢,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记得这么牢?除了大家记忆力不错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请大家想一想!
生:这些文章实在是让人记忆深刻,文章中的语言和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师:我们再来看这些题目,如果我们将他们看作是一个单元的话,我们给这个单元一个主题,你们说应该是什么?
生:爱、亲情……
师:通过读这些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世界上并不缺少爱,只是我们还缺少发现爱的慧眼和慧心。

师:读了这十多篇文章,大家都有了很多思考和感受,同学们也把自己的阅读感言记录了下来,赵老师非常珍视大家每读一篇文章的感受,我把它们整理并珍藏起来。

(出示学生的阅读感言集,请学生传阅)
师:这不仅是我们的阅读轨迹,也是我们的成长轨迹。

生:(纷纷点头称是)
师:平时,我们在阅读时都是单兵作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作一次阅读交流,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今天的交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畅谈阅读感受
师:第一部分的畅谈,我们要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篇最让你感动的文章说说你的阅读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反思与分析:
李锦英说: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里所谓的“内容、意义、思想感情”就是文章负载的信息。

阅读就是从书面言语中获取其负载的信息的心理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考察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

课中通过组织学生畅谈阅读感受,教师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程度。

第二部分:评点文章表达
师:第二部分的评点,我们要关注文章的描写和表达。

下面,我们要跳出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来细细体悟作者的文笔,评点文章的表达,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或者说这些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写作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学生从文章的描写和表达两方面进行评点)
……
反思与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除了包括感性认知能力和内在关系理解能力以外,还包括了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

我们在语文阅读中,书面言语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其负载的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

所以教师在学生认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必须要相机引导他们感受和领悟文章的语言及其言语方式,这种情智交融的感受是学生全身心卷入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语言和精神实现同构共生的重要条件。

学生通过阅读主体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言语,学习积累语文感性经验,并在反复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第三部分:点评阅读感言
师:老师非常认真地品读了每一位同学的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感言,高兴地发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了不同的读书感受,它一步一步地帮助大家走
上了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反思与分析:
让学生写阅读感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开展言语实践,而这种言语实践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精神活动,具有催生新思想和新言语的双重功能,内含融通精神和语言的特殊机制,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根本途径。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阅读感言。

出示:
我想史铁生的母亲心里非常苦,她自己得了重病,自己的儿子又瘫痪,我心里深深为史铁生的母亲痛惜,开始我有点讨厌史铁生,讨厌他这样对待他的母亲,老是让母亲伤心、操心!不过仔细想来,我有时也和史铁生一样,我有时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从史铁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想来,心里是多么惭愧啊!……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我想每个人都有面临灾难的时候,但我们不要害怕,也别失去自信,要好好地、勇敢地活下去,信心满满地走下去!
师:这位同学不仅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还与自己对话。

读文的同时还观照了自己,反思了自己,读出了惭愧,更读出了力量。

出示:
我读了这篇短文,觉得这个文章中的小女孩是那样的坚强!她的人生遇到了重大挫折,但她用微笑来承受了这一切,这个女孩可真是不容易啊!她的人生刚刚开始,就发生了这样不该发生的事情……这使我想起了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刚刚瘫痪时满腹伤痛,满腹抱怨,他重重地伤害了最爱他的亲人,而文章中的桑兰瘫痪以后,总是用微笑来承受一切!这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多么地不易啊!桑兰知道,自己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所以她一直微笑着承受一切。

师:这位同学在读文的过程中,能够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比较,有借鉴。

)师:通过点评以上两篇读后感言,我们发现:阅读不仅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还要与自己对话。

阅读时,还应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比较,有借鉴。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中,我们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大家知道吗?我们共同设计、参与的第一阶段主题阅读实验到今天为止已经成功了。

为我们自己鼓掌吧!(师生兴奋地鼓掌)
师:下一个单元的主题阅读其实已经悄悄开始了,同学们察觉到了吗?
生:我们已经开始读《微笑着承受一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师:下一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

下一个单元,老师还要发动大家一起来找具有相关主题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师:赵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下一个单元,我们还要尝试着来阅读一篇微型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一碗大年夜的清汤荞面,支撑了一个三口之家14年艰辛努力。

这个在日韩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亿万人,成为在逆境中奋起,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

师:课的最后,赵老师与大家共同分享——
出示:
阅读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

阅读就是与高尚对话,与智慧撞击,就是为自己打下厚重沉实的人生底子。

我们的口号是:让我们行走在阅读的快乐中!
反思与分析:
创造性理解能力属于较高级的阅读能力。

我们必须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读过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的过滤,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作者(或其他读者)思想任意驰骋的跑马场,读过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

我们力求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生出新意,把书读活,从书本中走出来,把书读宽。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自己的联想。

这样一来就能将死书本化为活材料,由旧知识生成新思想,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促使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