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笔记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
◆四渎:
江渎(四川成都)
淮渎(河南唐县)
河渎(山西永济)
济渎(河南济源)
宫殿
宫殿形制演变
1、朝和寝:前朝后寝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三朝:大朝、日朝、治朝
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
明清北京宫殿艺术成就:
1.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2.强调中轴线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
3.建筑处理上,采用以小衬大,以底衬高的对比手法
4.富丽的色彩与装饰;
5.技术设施(材料、供水、排水、防卫、采暖等)
天坛的艺术成就:
1、就建筑而言,运用中国理性象征
A.天圆地方的早期认识
B.单体建筑采用圆形
C.数字——用阳数与天象有关的数字
2、布局:采用轴线串联反复用圆形来强化天的意义
3、对比方法:方圆对比,高低对比,体量的对比,地位上的对比
4、强调环境的作用:大量用松柏,建筑占1/20,强调天的纯粹性
5、抛开内环境做法: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陵墓
实例
(七)明陵
十三陵总体布局特色:
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B.整个陵区的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
C.自南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到龙凤们,为十三陵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
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向体量小的山峦而巨大者稍远;
E.轴线长而富于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
佛教寺院的构成演变
5. 明清:形成标准的寺庙型制
伽蓝七堂: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

伽蓝为梵语,即僧园。

七堂,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包括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及浴室,其基本功能在于佛礼、藏经与生活起居。

这是是佛寺建筑平面布局的一种制度。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西藏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寺院基本组成
a. 扎仓: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

b. 佛殿
c. 灵塔殿
d. 喇嘛塔
e. 活佛公署
喇嘛教建筑共同的艺术特点:
a、结构:大部分使用密梁平顶构架
b、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建筑上面有轻飏
的汉族形式屋顶,使坚实的体形并不呆板
c、檐口和墙身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很多层的感觉
d、色彩和装饰才用对比手法
艺术成就:
●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
●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取用民居雕楼形式,墙可有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
●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
●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红色,金色(表现圣洁)
清真寺
1、构成:
2、朝向:中国清真寺采用东西轴线,礼拜殿面东背西
3、大殿:佛寺有很多地方可以拜佛,而伊斯兰教无像;殿内明亮,灯火辉煌;暗红、棕色和金色的蔓卷纹及阿拉伯文字组成繁密图案
4、室内:没有神像,只有龛位
5、装饰:没有任何与动物相关的装饰,反对拜物,唯用植物,古兰经经文
中国早期清真寺以砖砌穹顶为特征
中国清真寺的两大系统
1、回族系统:汉式木构建筑体系
2、维吾尔族系统礼拜寺(Masjid)和玛札(Mazar)
佛塔
类型
2)按形式和结构类型分:
①楼阁式塔:盛于南北朝、唐、宋
基本特征:
A、内设楼梯,可供登临
B、每层有门窗,平坐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中国现存唯一木塔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砖木混合
●苏州报恩寺塔(南宋)砖木混合
●泉州开元寺塔(南宋)双塔
●西安大雁塔(唐)
②密檐塔:盛于辽、金时期,砖石材料
基本特征:底层高,二层起层高骤减;;多数不能登临;砖石结构
●最早的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
●西安小雁塔(唐)
●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辽)
③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四边形
●河南登封静藏禅师塔(唐)最早的八边形塔
④喇嘛塔:内地始见于元代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阿尼哥(尼泊尔)设计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清)
⑤金刚宝座塔:仅见于明、清二代
●北京正觉寺塔(明)
●西黄寺塔(清)
⑥变体:花塔、过街塔寺
●居庸关过街塔
住宅
◆住宅、民居、乡土建筑
住宅:居住的地方。

民居: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
而民间则与官式相对。

乡土建筑: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

◆聚落
本意: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
出现的群体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

现在泛指
一切形式的聚居点。

一、住宅特点:
1.形式丰富多彩—这种形式来自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伦理的原因
2.地域结构性强烈
3.历史发展的特征—改朝换代,结构不变
1、北京四合院
特点:
1)有明显的中轴线;
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
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3)防风沙,防干扰和噪音,较安静;
4)院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2、云南一颗印住宅
分布在云南的一种住宅形式。

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住宅外围用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

内为穿斗构架。

“三间四耳倒八尺”是其典型格局。

3、福建客家土楼
●客家人的住宅,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

楼高耸而墙厚实,
用夯土筑而成所以称土楼
●同宅同楼聚居、同居异财、超大规模、平等聚居、向心聚居
●圆形土楼;方形土楼
5、藏式碉楼
●石木混构;
●外墙明显收分,呈现上小下大的梯形轮廓;
●石墙的粗旷材质、小窗的窄小尺度;
●建筑通体稳重、墩实、封闭
4、窑洞
1)结构与类型
a靠崖窑:有天然的崖面
b地坑院:竖穴+横穴
c锢窑:在地面上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
窑洞住宅的优缺点:
a优点:
●一土多用,经济,就地取材;
●节能;
●防火,防噪音、维持地面绿化方面较好b缺点:
●潮湿;
●空气不流通;
●排水问题;
●地震;
●施工周期很长(地坑院5—6年)
5、徽州民居
1)历史背景:a商人赚钱后回家建房;
b儒商居多,讲究伦理道德,贞节牌坊、祠堂2)特点:
a按风水选择村址;
b建筑以楼层为主,明中叶以前,底层低,上层高,祭祖在楼上;
以后则反之;
c重雅,装饰性强;(白墙灰瓦)
d冬瓜梁结构体系(穿斗式、梁界面冬瓜形);
e五岳朝天,四水落地;
f天井高深,通风量大,减少太阳辐射,拔风采光效果好
g进和进之间以备弄相联系。

避免纵向穿越
h手法多样化,风格典雅、纤丽和精致
i防火、排水、排烟处理教好。

防火:封火山墙;
排水:四水落地,天井内设排水沟;
排烟:陶土管。

帝王苑囿(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1.集仿各地各园胜迹于园中
2.规模较大,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
的特色
3.整体布局较为严整,很难摆脱对称轴线的布置方法
4.中心建筑为了与宏伟的山水空间相衬,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
5.叠石手法一般用于园中之园,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手法
6.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花木
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特点:
私家园林常是住宅的一部分,规模不大,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较多的景物,因而在划分景区和造景方面,有很多曲折细腻的手法。

1)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形成对比,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

2)水面处理
3)假山是园林景色中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人工叠石手法
4)建筑处理
a厅堂:园林内主建筑;
b榭、枋:多为临水建筑;
c楼阁:一般设于厅堂之后,可立于半山半水间;
d亭:休憩眺望之处,也是园景的点缀;
e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间相互联系的脉络;
f墙:主要功能是分隔空间,或对景物起衬托与遮蔽作用。

●私家园林一般因其面积太小,而带来了幽曲有余而开朗不足的和建筑过于稠密的缺点。

●私家园林色彩清新淡雅,空间迂回幽曲,往往达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之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