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呼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
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
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
这里面很有特色的是家具上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棠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很多。
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
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属性,借物寓志,附会象征。
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等。
()。
例如金线、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像“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涵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1)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有较强表现力的装饰在家具上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B . 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C . 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时有较强的表现力,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D . 装饰在家具上的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书法形式或各种变体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B . 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然后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C . 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就是用代表性事物寓意吉祥喜庆,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
D . 用寓有吉祥喜庆意思的代表性事物作为素材直接用于吉祥图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宛若天成登堂入室珠联璧合相反相成
B . 蹙金结绣登堂入室并驾齐驱相应相生
C . 宛若天成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应相生
D . 蹙金结绣登峰造极并驾齐驱相反相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三上·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
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
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
”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
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
真,争论似永无结果。
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在洛阳的出土引起学界极大轰动,王国维、罗振玉、马衡等人相继对之展开研究,初步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
不仅让我们目睹今文经本原貌、今古文经本差异,并可由此窥探两汉经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秦汉以前经本流传中的错讹。
石刻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头和文字、书法、刻工相结合,成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
泰山石刻中,有粗犷急就的凿石,也有精雕细刻的龟碑;有岩石小节,也有万丈摩崖;有平民题迹,也有帝王御笔。
小字如蝇,大字如斗,真草隶篆,代不绝书。
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其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其幽奥旖旎之秀,自然之美融合于石刻艺术,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
石刻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文物而言,它体积大,质量重,难以移动,易于毁损,保存难度较大。
秦泰山石刻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封泰山时所立,由中国小篆的创始人——秦丞相李斯篆书,石刻约有222字,记载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德。
然而这块无比珍贵的国宝,历经2200多年的天灾人祸,现在仅剩下九个半字了。
(节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石刻是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之一,包含自远古至近代以来的多种文献资料,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同为重要的文物形式。
B . 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物事迹、典籍经文、书法铭文、禳灾治病、人文地理、诗词文集等,几乎无所不包。
C . 石刻的书体繁复多样,因其特别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从而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D . 石刻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多重价值,对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史、经学史、石刻艺术史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泰山石刻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还珍存着一大批名碑。
B .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清聂剑光以及王恩礼、赖非都依据其笔法、字迹、字径、书体和风格,怀疑为北齐人所作。
C . 石刻记录的史实铭之于石,公之于众,比藏之于秘府的古书典籍更可靠,因而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
D . 石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宝贵的文物,它如同一面史册,记载着彼时彼地的历史事实,可考证古籍、辅翼经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为珍贵的文物,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的史料价值相比,石刻之于两汉经学史的研究价值毫不逊色。
B . 古书真伪之争,是近代古史辨学潮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直为历朝学者所关注的两汉今古文经学争论。
C . 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出土,学者们相继展开研究,彻底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使古书真伪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D . 石刻是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天灾人祸使它易于损毁,难以复原,因其载体特殊,保存难度较大,更应重视和保护。
3. (9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4年11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
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
此次大会设置了8大板块、13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8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
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
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
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19年10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 . 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 . 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 . 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 . 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 . 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 .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3)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2016高三上·连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
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赛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
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
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赛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
”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了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
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
他把两份稿子全部交给了梅赛德斯说:“给你。
”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
梅赛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
”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
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哭泣。
其时,梅赛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
而且已经债台高筑。
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20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的高度一致。
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
这并非是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即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家国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闻名于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见其创作生命力之旺盛。
B . 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的《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赛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C . 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 . 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E . 马尔克斯的作品从拉美传入中国,并且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这里面有除了作品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
(2)
哪些原因促成了马尔克斯的成功?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文章详细写了《百年孤独》诞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作者曾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同时又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上·通榆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还,摄判吏部铨。
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
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
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
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
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
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 .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 . 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 .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 .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
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 . 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
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 . 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
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 . 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
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②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8·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③ ,青山过武威④。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