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梦想追求类作文训练(写作指导 +10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面包与牛奶;也有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鲜花与星空。

在生活中,到底是要满足我们物质需求的“面包与牛奶”,还是要使我们精神愉悦的“鲜花与星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摆脱物质诱惑,坚守精神家园
海子曾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摆脱了物质的困扰,恪守住精神的家园,我们的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无疑,李泽厚的生命是有厚度的,因为他对物质没有感觉,而在精神追求上则表现出非凡的热情。

他的代表作《美的历程》,以思想的方式演绎出生命的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远比一件名牌穿在身上更为光荣。

那些已经或者将要躺平的青年,还等什么呢?振作起来,树立高尚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在向你招手。

营造精神家园,能够收获诗和远方。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是对生命的坚守,是精神在呼唤。

望中犹记,三十六年,黄大发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未改,带领乡亲在绝壁凿出“生命之渠”,还草王坝清水荡荡;林俊德为国防劳苦,饱受了风沙,吃尽了艰辛,但信念不移,在漫天黄沙中铸就国之重器,破核威胁解人心惶惶;王继才为责任坚守,阅遍了辛酸,尝遍了辛劳,仍义无反顾,在开山岛上坚定驻守,护四周海浪滔滔。

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楷模,激励着我,为国为民的无悔担当,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因为精神高尚,人生风雨无阻。

历史的丰碑中,梁思礼的身影清晰可见。

黄沙漫漫,怒号的风裹挟着愤怒,拍打着、肆虐着。

而在其中,他,他们,正埋首数据,以求取得突破。

在那里,注定没有亲人陪伴,也不会有名利加身,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劳累,年复一年的孤寂,他们没有物质上的奢求,只有精神上的超越。

终于,火箭升空,他们的努力却似乎没有得到回报。

他们只是站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

近处,找不到他们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他们的名字,甚至他们的名字也被封存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

但在远处,他们的名字,被一笔一笔刻在历史坐标上,化成一个又一个恢弘的里程碑,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祖国事业的建设者。

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高尚的精神,可以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江梦南,是青年心中的偶像,是时代认可的榜样。

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再也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然而,她没有放弃,她的父母没有放弃,于是,从唇语开始,她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生命盛开在无声的世界里。

本科吉林大学,博士在清华就读,她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阳光风采。

困难如山,道路慢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从她的身上,我充分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坚定而顽强。

给生命一个坐标,以精神为原点,满怀热情,不断追求,相信,在不远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美丽的彩虹。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本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这道作文题属于“隐喻性材料+任务”类题目。

要写好此文,考生不仅要有解读隐喻性材料的能力,还要有任务意识,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所谓隐喻类的材料,指的是材料中某关键字、词、句除字面的意义外,还隐含着某种喻义,而揭示出这样的喻义成为写作的指归,考生写作时不可停留于题意表层,应该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方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具体阅读时,可以将“实”化为“虚”,也可由“物”到“人”。

“面包与牛奶”是用来吃的、喝的,来维持身体的需要,象征着物质生活。

“鲜花与星空”让人精神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象征着精神生活。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有所偏颇,第一种现点指出,“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面包与牛奶”,意味着只需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第二种观点指出,“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鲜花与星空”,过于重视精神生活,而忽视物质生活。

这两种观点都比较片面,应将其结合起来,以辩证的眼光将两者统一,既要“面包与牛奶”又要“鲜花与星空”,既要重视物质生活,又要重视精神生活。

不管是个人的进步还是国家的发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手都要抓,二者都要重视。

所以,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

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将两者联系起来论述,这样下笔自然水到渠成。

立意:
我们既要“食有肉”,也要“居有竹”。

既要物质也要追求精神。

人生路上,我们还需要一座精神花园。

物质虽可贵,精神价更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揉面粉效应: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

但揉的次数多了,就有了韧性,不易散开。

人走上社会,就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刚开始可能会散架,若受得了揉搓,越揉反而越韧。

②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的对象是10个瓶子,如果每次都砸倒9个,得 90分;如果每次都能砸倒10个,能得240分。

只要每次优秀一点点,就可能赢得更多机会,实现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③破窗效应:如果一幢建筑的窗子破损,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就可能有更多的窗子被打破。

这是说,不良的环境容易滋生不良的行为,人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千磨万击益精进,渐臻化境玉始成
要成参天大树,需受风吹雨打;要成九层之台,需有累土之积;要翱翔天际,就得冲出鸟笼。

长长的道路,诸多羁绊,无一不磨砺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感奋着我们。

精美的玉器从璞玉开始雕琢,千里良驹需要日拱一卒式的驯导,人的塑造和养成也要不断地磨砺意志,精进不休,修缮自身。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磨砺中涵养任性,是成长的先决条件,人
走上社会,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经受住揉搓,便越发有韧性。

像每天穿梭大街小巷风雨无阻的外卖员,像在工地上经受酷暑寒风的建筑工人,像熬夜加班到三
更半夜的码农,像救死扶伤还可能经历医患纠纷的医生,像披星戴月奔波在上班路上的教师,像一个个正在经历捶打和筛选的我们……芸芸众生的我们,都曾经像面粉被打散过,然而经受住揉搓,最终也会历练成柔韧的面条。

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苗木尚能天天成长,何况人乎?在成长中坚定地追求每天进步,是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毛主席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肺腑之言,字字珠玑,就像保留保龄球效应,只要每次优秀一点点,就可能赢得更多可能性。

苏炳添为跑进百米九秒大关重新学起跑,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

他走下赛场后的标志性动作便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谆谆告诫。

同样,“雪场凌空”的谷爱凌,“一鸣惊人”的苏翊鸣,他们在奖牌和鲜花的背后,是每天累积的小小进步。

真正的高手,总是追求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才可能获得强于他人的成长力。

人是环境的动物,在不良环境中容易破坏人格属性,所谓“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窗户破了,不及时维修,会有更多的窗户会被打破;土地荒了,不及时管理,会有更多杂草生长。

如果及时修缮窗户,便有良性的成长环境;给荒地种上庄稼,会收获整个粮仓。

人也是自身的环境,破窗效应启示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以在成长中,人要不断的反省和修正自身,及时改正错误,弥补疏漏。

环境
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成长的态度,“温水煮青蛙”式自我满足与放逐,迟早会成为“破窗效应”的继接。

没有谁愿意经受生活的打磨,谁都希望自己的成长顺风顺水,如愿以偿。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式的白日做梦。

当前大环境下,疫情震荡着世界的发展活力,经济下行,市场疲软,就业艰难,学业内卷,前所未有的压力笼罩在每个人头上,大环境相同,比拼的则是内力。

如果不能在此时接受打磨,内修外练,海啸过后就能看出谁在裸泳。

再多的哲学效应也抵挡不住一个人不断前进,不断变强的决心和努力,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百炼成钢的磨砺。

也没有横空出世的天才,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平凡如我,也要在每天一点点的历练和进步中,梦想成为闪闪发光的灵魂。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复合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揉面粉效应:人走上社会,就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刚开始可能会散架,若受得了揉搓,越揉反而越韧。

材料二是保龄球效应:只要每次优秀一点点,就可能赢得更多机会,实现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材料三是破窗效应:不良的环境容易滋生不良的行为,人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三则材料的核心就是人的成长成才的一些条件。

综合以上三则可以得出:揉面粉效应告诉我们要经受得住社会的揉搓,变得韧性无比;保龄球效应是告诉我们要追求卓越,次次变得更优秀;破窗效应是要我们把成长的环境优化好,为成长成才创设好的条件。

培育好的环境,摒弃不好环境,这是成长的客观条件;变得更优秀,这是成长的主观要素;经受得住社会揉搓,这是主客观之间相互作用。

可见这三则材料从主观层面和客观条件层面说明了成人成才的各项要求,对我们今后发展有强烈指导价值。

从写作要求来看,需要综合三则材料,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把这三则材料都要涉及到,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但是只提一个方面或角度不符合写作的要求。

立意:
内修外炼始成“金”。

在历练和进步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破解效应之道,上好人生必修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暑假,高考成绩676分,湖南省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因
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

钟芳蓉表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希望将来能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对于她的选择,有人为她浪费了高分而感到惋惜,担忧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经济状况;也有人支持她的选择。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自主选择一个身份,给钟芳蓉写一封书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鲲鹏岂为红尘缚,守得云开见月明
钟芳蓉妹妹:
你好!我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二学生,将来会是你的师姐。

首先非常高兴将来能与你一起漫步北大校园,共同探讨我们喜欢的考古专业。

最近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你专业选择的讨论,作为过来人,愿与你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直以来,我们考古专业就饱受大众偏见,甚至被打入择业“冷宫”。

近日来,想必你也收到了不少质疑与劝阻。

然而,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我认为:鲲鹏难为红尘缚,守得云开便是明。

稻盛和夫有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他在谢幕之时比在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诚然,人生在世离不开柴米油盐的物质生活,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注定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行业”这些质疑归根结底无非是围绕着金钱和利益。

只将精力聚焦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只会让心灵成为物欲横流的思想荒漠。

唯有坚守初心,淡泊名利,放眼星辰大海,才能跳出眼前的苟且,驶向诗与远方,才能真正释放灵魂的芳华。

车雪尼夫斯基曾说:“没有一种行为无意义,没有一个职业无价值。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考古学远离繁华却自有风韵,古文物静止无声却生动无比,观者一眼便宛若一幅波澜壮阔的时光画卷徐徐铺开。

而这一切精彩,都需要我们考古人作为摆渡人,将那千年万象唤醒,带到世人面前来。

这是一个寂寞的职业,却也是一个美丽的职业。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便是抛却了无数世俗的繁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正是因为他们对考古、对文物的热爱,才使很多经典的文物得以保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也才使我们民族的灿烂文明灼灼于世。

毕淑敏写道:“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它你能容纳世界与宇宙,亦能包容你最初的梦想与最想到达的地方。

”考古领域中,正需要能够坚守本心,追求梦想的人,“文物大夫”闵俊嵘,为了把千年前的琴声延续至今,多少个夜晚他在山里的漆树上一滴滴采集天然大漆。

一人,百里,千刀,一斤漆。

在这条坚守之路上,还需要你像他一样孜孜矻矻,殆无虚日。

现在,我很高兴你这样一位被褐怀珠的姑娘,在舆论大浪面前坚守初心。

未来,我相信并期盼你携着这份初心,认准自己的方向,即使前路漫漫,即使荆棘满地,也愿与你一起永葆踏遍山河的笃定与勇气。

鲲鹏自有天池著,谁谓太狂须束缚?你已经用优异的高考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又显现了你的品质和精神。

愿你守住心中的月辉,怀之以往,勇敢坚持。

纵有千般偃蹇,也能甘之如饴,无怨无悔,自成芳华!让我们相约北大,在那里增益月华,扬洒光辉!
最后,愿我们早日携手,漫步北大!
你的师姐
2022年X月X日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湖南省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钟芳蓉因为个人的喜好,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有人支持她,有人对她感到惋惜。

从材料来看,明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审读这则题目时首先要注意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文材料:可以通过驳斥网友们过于功利的“热议”,赞扬钟芳蓉的淡泊名利,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下保持内心的纯净、沉静,选择考古这样的冷门专业,甘于坐冷板凳,一心从事研究;可以通过对钟芳蓉语言的解读赞扬她的不忘初心,勇于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守理想,目标明确;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赞扬她能够一心研究中国历史,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针对这些角度,既可以选择一各方面深入挖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总之,在分析时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其次,这则作文题明确规定了一个写作任务,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二学生身份给钟方蓉写一封信。

考生一定要注意到这个身份,也就是他或她是钟芳蓉的师哥或师姐,你们将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所专业就读,可以从亲身体验出发表达对她的这一选择的看法。

比如肯定她淡泊名利,以兴趣为导向的择业原则,表达要与她一起共同为祖国考古事业尽一份的理想和决心等。

最后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冷门专业也有好前途。

择一事,尽一生。

尊从内心选择,不要只看“钱景”。

4.“志当存高远”,诸葛孔明在《诫外甥书》中如是说道。

然而清代的袁枚却认为“志
欲其小。

志小,则愿无不足。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800字。

例文:
青年当立高远之志
青年之辈正值芳华之际,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青年之辈应当志存高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青年之志。

“大丈夫犹效傅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这是“三班之一”班超的青年之志。

纵观历史长河,永
远铭记在人们心中的,往往是有着鸿鹄之志、并最终努力达成的仁人志士。

志,乃一个人的最高追求,它决定了立志者的上限,是这个人毕生追求的方向目标,因此,立高远之志即行广阔之途。

存高远之志,显个人之华彩。

王羲之从小立志学习书法,留下“墨池”之佳话,成就惊世著作《兰亭集序》。

王亚平青年时期景仰世界女宇航员,立志为中国女航天员扬名,最终让浩渺宇宙记住了她的身影。

历史长河滚滚逝去,但有着青云之志的人儿在巨浪中铸造自己不朽的丰碑。

存高远之志,显时代之希望。

孟子立宏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游说于诸侯之间,让战国时期的君王统治更加贤明,让民生疾苦愈发少见。

日本明治天皇在遭受西方痛打后,立刻立志学习西方,让日本成为资本主义新强国,一朝改变日本的社会性质,改变软弱无能之国的形象。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之志,如或高远,便可窥见时代的兴盛。

存高远之志的人在人类群星中闪耀,从小志者,则日益黯淡,终被遗忘。

中国女足在十几年的励志苦练后再一次闪亮登上世界舞台,而反观中国男足,没有痛心思过,潜心励志,反而有部分成员注目于高额薪水,贪图安逸享受。

为何男足女足差距如此之大?分析他们比赛时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男足贻笑大方的缘由——只有蝇头小利之志,无以成才。

的确,“志小,则愿无不足。

”但近在咫尺的目标决定了上升的高度,只能低人一等,天赋异秉的方仲永,因其父的教导,只志在宣扬已有的才能而不潜心挖掘更多的知识,最终当所有人都逐渐超过他时,他已止步不前,泯然众人。

人生就像攀爬云梯,唯有立“会当凌绝顶”之志,才能最终“一览众山小”。

勃朗宁曾说:“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以高远志趣引领人生方向,方能坚定不移,并矢志不渝地成就更高更强的自我,彰显个人之华彩,亦显扬时代之希望。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诸葛亮和袁枚的话貌似对立,实则统一在“志”这一话题之下,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立志”进行引导。

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很好理解,是指人应当树立高远的理想。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应当用高远之志指引、约束自己,不要浪费光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在当前整个中国都提倡“奋斗”的大氛围之下,这个观点更有时代意义。

相比之下,袁枚的“志欲其小”可能令人有点费解,但后面还有一句“志小,则愿无不足”则对“志小”作了注解。

袁枚的所谓的“小志”是指愿望、目标、欲求、自知自明等,易于实现,容易满足。

原来“志小”并非与“志高”对立,而是提醒我们,即使志存高远,也要一点一点实现,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相比诸葛亮的观点,袁枚的观点对青少年更有警醒和指导意义。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青少年年轻气盛,制定高远理想容易,但实现起来却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提醒我们写作时要围绕诸葛亮和袁枚的两个观点来谈,
最好两者都要提到,不要仅仅扣着一个观点写。

如选择一个主要观点,结尾处再提出另一个观点做补充,这样的思考最全面。

写作思路:可以由诸葛亮的观点引出自己的观点:青年当志存高远。

然后分三部分论述:一,高远的志向能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催人奋进;可以以张艺谋立志做优秀导演为例,最后写到两次奥运会开幕式的佳绩。

二,个人、团体、民族的成功离不开远大的志向;可以写袁隆平杂交水稻梦,写我国的航天团体逐梦太空,写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梦。

三,袁枚的“志欲其小”是提醒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远大的志向一定是以脚踏实地为阶梯的;可以写袁枚所处的清朝的“天朝上国”的美梦。

最后写青少年应当结合实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立意:
志高而不“好高骛远”。

.化大志为小志,以小志谋高远。

以小志为阶,攀登高远之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新华网的一项调查统计中,54%的95后选择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当下的年轻人认为网红是个来钱快又风光的职业,他们的父辈却认为网红是一个不靠谱的职业,年轻人应该选择医生、律师这些传统职业。

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上,网络红人李子染公开表示,身处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智能产品过早地接触到一些零散的信息片段,对“网红”形成了认知偏差,甚至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不希望以后问他们长大想干什么,他们说自己想当网红当明星。


那么,年轻人到底应不应该把成为网红当作理想?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骋志苍穹梦为马,发扬踔厉鱼化龙
——谈对网红式理想泛滥的忧思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名作《未选择的路》中这样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斯言不谬,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不同的人面临未来的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会做出不同的抉择。

而这一次选择将可能对他或者她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

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将会步入社会,走入职场,你是会满心羡慕并将那来钱快又风光的网红主播作为追梦的方向、奋斗的榜样,还是顺从父母的心意选择医生律师这些传统的靠谱的职业?抑或走上其他的人生之路?
诚然,有的网红给人的感觉是收入不菲、声名显赫,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现象不可长久。

尤其是面对那些以哗众取宠为营销手段、钻营获利为终极目的劣质网红,我们更应当思考网红是不是“妄红”?他们对青年人的茁壮成长,对国家的发展进步能有何助益?连知名网红李子柒也公开发声,希望青年人纠正对网红的认知偏差和错误观念,不要把当网红、做明星作为我们的人生理想。

我们应当从更为优秀的时代先锋身上找寻人生航标,汲取奋发之力,助力中华复兴。

立志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六月征发心犹壮,万里归来颜愈少。

这是一代代航天人为国出征的真实写照。

从飞天英雄杨利伟到巾帼战将王亚平,还有许许多多像邓清明一样的备份英雄以及幕后的工作人员,他们把个人理想植根于中华大地,放飞于九天之上。

银河耿耿夜迢迢,上下求索谱新高。

浩渺苍穹无尽处,赓续奋斗可听涛。

他们骋志苍穹,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浩渺寰宇,为我们青年人树立正确理想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不能只是醉心于网红来钱容易、风光无限的一面,还要看到在获取物质利益之外我们更需要精神的砥砺、事业的承传,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要交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上,唯有年少立志、不懈追求,刻苦钻研、增长才干,才能让大好的韶光青春烂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