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0月)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0月)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3分)
1. (1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

但有人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而随意________成语和引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②美国校园枪杀案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愤怒情绪迅速扩散到全国,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表态________调查此案。

③“咦!怎么没收到?”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________,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A . 篡改敦促栩栩如生
B . 窜改敦促惟妙惟肖
C . 篡改催促栩栩如生
D . 窜改催促惟妙惟肖
2.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 . 人们可以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说话,但是不能杜撰词语,违反规则,所以说话只能在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C . 昨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又发生里氏5.2级地震,在当地政府和支援人员的帮助下,居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临时住所毁于一旦。

D . 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3. (1分)下列礼貌称谓正确的是()
A .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 令嫒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戒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
4. (3分)(2017·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它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

具体而言,一首诗即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和任何其他的事物一样,它就是自己,以其本身的存在而存在。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客观的、自足的、独立的艺术品的存在。

这种主张把诗首先当作诗而不是别的什么来考虑,使批评者得以将注意力聚焦于文本,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将语言还原为文学的主体,颠覆了偏于文本外缘研究的传统批评形态,使文学研究回到它的形式本原。

在作品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新批评认为,作者的感情或意图不能等同于诗的意义。

他们批评那种在诗或文艺作品与作者的个人经验或意图之间划等号的观点,斥其为“意图缪见”。

根据新批评的观点,以作者的心理动机作为批评依据,结果必然导致传记式批评与相对主义。

新批评称,任何一首诗都是一个公共文本,批评者可以使用公共话语的标准和规则对其予以解读,而无需诗人个人经验、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因素作为条件。

在新批评之前,文学批评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研究文本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况,研究者努力在这些因素和作品之间建立联系,确定相互间的影响关系,从而印证文本的意义。

虽然新批评并不绝对否认作品产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作品可能会产生有益的作用,但是,他们坚决认为,作者个人的生活和历史,如作者的意图一样,与作品的意义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一首诗并非诗人的个性与情感的告白,相反,诗人致力于用语言表现人类普遍的情感。

新批评理论强调的是,意义栖居于文本之内,而不是之外。

将作者、作者的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从文学的本体分离出去之后,新批评进一步地将读者也予以剥离。

他们认为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式的反应也不能成为有说服力的解读,对于这种错误,他们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感受缪见”。

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混淆了诗的意义及功能。

谈一首诗对读者的心理影响属于印象主义批评,在新批评看来,这不是客观的批评,是非科学的。

既然意义既不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的情感好恶之中,更不能简单地将社会和个人历史的原因作为获得意义的可靠通道,那么,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新批评认为诗的意义存在于诗自身的结构之中,存在于它的形式之中。

它论证说,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一个结构,诗也不例外,作为艺术品,它有自己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这个结构及其形式要素和规则是可以分析的。

通过科学的方法,人们可以发现存在于作品中的,赋予诗作以统一性
并统领作品整体的结构。

也就是在这一发现的过程中,诗的意义会逐渐显露出来。

新批评立足文本本身的分析不失为文学批评的方法之一,它给当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一些可被接受的观念和概念。

(摘编自李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批评主张要把诗当作诗来读而不是当作别的什么,要求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诗歌文本本身,而不是聚焦于文本之外的其它外部联系。

B . 新批评认为对文学文本的传统批评形态,重视对文本的外缘进行研究,没有将语言还原为文学的主体。

C . 将作者的个人经验或意图直接等同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在新批评理论看来,就是“意图谬见”,所得到的作品的意义是不科学的。

D . 批评者用公共话语的标准和规则对诗歌进行解读,仍然离不开诗人的个人经验、兴趣爱好等因素作为参考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过去,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是“知人论世”,也就是用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探索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索作品的意义,而新批评理论则肯定作者的背景与作品的意义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B . 用新批评的观点来看,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中国诗歌,也都是公共文本,是诗人在用语言表现人类普遍的情感。

C . 新批评排斥用传记的和历史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但并不排斥读者的情感式反应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D . 诗歌的意义栖居于文本之内而不是之外,所以我们研究诗歌作品必须立足于诗歌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读,回到文学作品的形式本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批评强调评价文学作品必须客观、科学,那种奢谈作品对读者的心理影响的批评恰恰是既不客观也不科学的,是“感受谬见”。

B . 诗的意义在哪里呢?新批评认为就在诗的结构之中,在诗的形式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作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之中。

C . 诗歌的结构可以让诗歌的各种要素统一协调起来,可以统领诗歌作品整体,读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它,发现它的过程可以让诗的意义逐渐显露出来。

D . 新批评将文学从“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将文本本身作为发现其意义的出发点,颠覆了偏于文本外缘研究的传统批评形态,是当代唯一有效的文学批评方法。

5.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著名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
舒晋瑜
1981年初,墨白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的小学任教。

在寂寞的夜空下,他无法面对前途的渺茫与内心的孤独,文学成了表达情感的方式。

1982年4月间,墨白和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南地文学社”,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创作了十几篇小说,写了三十多首诗,同时也开始自己的投稿生涯。

“那些幼稚的习作被我一篇接一篇寄出去。

在那充满期盼的岁月里,每天下午学校放学之后,我都会到大哥家去,如果大哥外出,即便是天空飘着秋雨或者雪花,在傍晚时刻我也会踏着泥泞到镇上的邮局,去那里拿我们订阅的报刊杂志,而我更盼望得到的是我寄出去的那些稿子的回音。

”而墨白收到却是一封接一封的退稿。

退稿信大多是用钢笔和圆珠笔写的;也有毛笔,像《广州文艺》的李树政先生的来信,李先生的信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布局也十分讲究,简直就是书法艺术;也有铅笔,比如徐光耀先生那封写在印有“河北省文联”十六开稿纸背面的信。

在墨白的记忆里,他收到的退稿信大多都落有编辑部的印章,而落款印章的形状各不相同。

像《清明》、《东海》、《星火》、《四川文学》的印章都是圆形的,或许是兵团的缘故,《绿洲》的圆章最大,显示出一种霸气;长方形的落款最多,《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等等,或许是因了西泠印社,《西湖》的印章显得最有“学问”,那枚呈长方形的没有边际的“西湖月刊小说散文组”印章,是很有功底的隶书篆刻;也有菱形的,像《洛神》。

印章的内容也不相同,像《长安》,最简单:“长安编辑部”;或许是产生法律条文的地方,《当代》最具体:“当代编辑部处理来信来稿专用”。

他甚至留意到印章的颜色也不同,有红色、有蓝色、有紫色,最有特色的是《梁园》杂志社,罗锐老师给他的十封退稿信上,除去他的亲笔签名,放在信纸最后一页右下角的印章是绿色的。

绿色的印象,在孤独而寂寞的冬日夜间,墨白就着飘忽不定的煤油灯光去辨认那枚印章上的颜色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在漫长的期盼里,墨白的小说和诗歌习作又陆陆续续回到他所居住的乡村,在修改之后,他又装进信封重新寄出去,就这样往往复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竟收到了48种文学期刊的138封退稿信。

退稿信的数量也大不相同,有的刊物只有一封,像《奔流》、《长江文艺》;编辑个人最多的是《百花园》的责任编辑王保民给他的退稿信,前后共11通;总数量最多的是《鸭绿江》,总共33通,那是因为他连续参加了他们在1982.1983年举办的文学函
授。

第一届他被编在函授班的第24组,辅导墨白的那位大学老师给他七通信,信中还给墨白推荐过《乡场上》、《大车店一夜》这样的小说。

这位老师中途因公辞去,接替他的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武戈先生,武先生有一通信是写在16开信纸上,总共五个页码,这是墨白收到的退稿信中最长的。

在那些漫长而暗淡的时光里,那些充满鼓励的信给了墨白信心和温暖,这样的情境一直持续到1983年最后一个月份。

这个月份里,他连续收到了两封用稿通知,一封来自《个旧文艺》,一封来自《广州文艺》:“……来稿《画像》我已阅。

《广州文艺》不打算采用了,我推荐给了同属我编辑部的文学双周大报《南风》,他们决定留用,特此通知你。

此稿请勿再投别处(如近几个月中其他刊物已采用,望速告之。

)……”信是吴幼坚老师写的,后来她曾经出版过一个具有个人自传性质的画册,邀请了国内许多作家、诗人为画册里的每一幅照片配诗。

而她信中说到的这篇《画像》,最终发表在1984年1月15日的《南风》上,这就是墨白的处女作。

而那些被他投出去又被退回来的小说习作,后来也都陆续变成了铅字。

至今还记得大哥写在祝词的话:“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文学要靠激情,靠主观努力,坚持五年,定会有收获。

那么要坚持20年,坚持30年呢……”30年,对当年那帮文学青年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可眼下屈指间一算,30年已成过去。

而现在能证明墨白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了。

【相关链接】思想者墨白以叛逆的姿态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文学营盘站成了一处独异的风景,而墨白的前行会依然孤独,灵魂的挣扎与思想的独立依然将是他文本的“顽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白是一只倔强的让人敬佩的文学之狼!(黄轶《“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墨白的内心彷徨与孤寂,促成了其早期的文学探索,最主要表现在“南地文学社”的创立。

B . 墨白收到的138封退稿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准,并起到修养身心的重要作用。

C . 墨白对于退稿的现实从不屈从,因为文学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所以退稿与否全然不是那么重要。

D . 墨白的文学坚守体现出了当代文化学者的可敬气质,对于理想的追求永远要高于失意的短暂风波。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墨白初试动笔的回报几乎为零,但自己的投稿生涯并未终止,并在失败与尝试的周而复始中得以提升。

B . 墨白对于退稿信的内容及印章有自己的侧重,失意只是伴奏,满足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反而成为了主场。

C . 退稿信印章构成的差异反映出了时代特点及象征性,不同印章相应代表着各编辑部的不同文学理念与主张。

D . 文学函授的举办给予了墨白更多成长历练的机会,虽在此期间,退稿信更多,但他全然不以为意,更加坚
定信念。

E . 30多年的倾心等待,成就了墨白的文学写作生涯,也为其文学创作历程赋予了一种让人仰慕,且敬重的特殊意义。

(3)在创作历程中,墨白的“叛逆姿态”有哪些体现?并简要分析这位“文学之狼”的人性光辉所在。

6.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

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

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

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

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1)结合文章,简要说明“自娱说”科学家是如何理解动物游戏的原因的。

(2)请简要概括“学习说”的主要观点。

(3)结合科普文的特点以及文章内容,探究本文为何没有确定的结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7.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 .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 . 常以身翼蔽之
D . 项伯杀人,臣活之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于臣
A .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 大王来何操
C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 . 具告以事
(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B . 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舞剑刺杀刘邦的任务后,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C . 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 . 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痛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讲出刘邦这么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下面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 .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结构严谨,语言典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C .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所著。

D . 墨子,名翟,鲁人,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8. (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 .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 .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 . 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 .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D .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 .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 (3分)默写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10. (1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

实际上,①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11. (1分) (2017高三上·汕头期中)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山石不稳固的山区;不良天气情况有可能增加登山者迷路或失足等危险情况出现的几率。

________,人们应当向山崩、滚石运动的垂直方向逃生,寻找稳固的大石等可供藏身的地方躲避。

如果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不良天气,应立即停止登山活动,就近寻找安全区域,等待不良天气消失,或者利用通讯手段,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2017·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高三(1)班举办的毕业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让学生谈“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最后班主任老师作了总结,对学生提及的“奋发有为、正直诚实、独立自主、有责任担当”等说法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常回家看看”。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