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春江花月夜 课件(34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 乡愁是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无法返回,但是岁 月流逝,物是人非,即便置身于家乡,也仍有一种深深的孤独。 在这里,作者赋予乡愁以新意,作者认为乡愁是对自己的生命与 大好年华逝去的悲悼,生命的家宅尽管永远无法返回,但是旅人 永远改不了那份对故乡执着而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作者表达的 感情虽略显伤感但并不消沉。
[应用角度] (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 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 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都可以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 与现实”“孤独与超越”“天才与埋没”等话题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惟东方所特有的 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 术的代表或象征,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这可以用于 “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中。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 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 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 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 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 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
二、词语释义
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1.滟滟 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2.江流宛转绕芳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 3.月照花林皆似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点揣摩
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 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 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 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 优美恬静而 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这些景物幽美深远, 空 明澄澈,美妙绝伦。
2.试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 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二)
素材一
王勃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 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 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 。此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 27 岁,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 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 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
成了永久追忆, 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 这就是故乡—— 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 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还布 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 音。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 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 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 你也跳定了。 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故乡正离你越来 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有删改)
素材二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以其纯美的意境、 迥绝的宇宙意识、 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 被称为“诗 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 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
[应用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王勃的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自古英雄
出少年” “少年是希望” “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的作文中。 (2)面对分离,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王勃却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友 情”“乐观”“豁达”“知己”等相关的作文里去。 (3)王勃只活了 27 岁,生命极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 辉却是夺目的璀璨, 这可以用于“永恒与短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 命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 他留给后人永恒的 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完美与缺憾”等话题作文中。
尽管四杰的成就有限, 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 但是面 对后人的非议,杜甫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 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的意义与那不废江河一样,万古 长流。 [ 应用角度 ]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 “ 理想 ”“ 挫折 ”“ 才能 ”“ 名
利”等相关的作文中。
参考答案: 转向了思考人生, 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 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的惆怅。
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 展开变化, 忽此忽彼, 虚实相生。 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 气氛朦胧。
参考答案:“生”的意思是“升起”。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 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一个“生”字,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诗人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 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紧 扣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 月年年只相似。”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
三、内容提要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 并由此 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 方的惋惜。 此外, 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写法借鉴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 然后即景生 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游子离愁的情怀,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 彩。徘徊在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月夜扁舟中的 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 景?是情?难以区分。
素材三 他们是一批少年才子,他们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鸣即惊动 世人;他们是一批短命的诗人,王勃死时只有 27 岁;他们也是一群 苦命的诗人,王勃是渡海时落水而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而投 水自尽的,骆宾王则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 扫荡旧诗坛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他们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 文中重塑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那个艳丽而浮华的诗歌时代,他们 发誓要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也许有限,他们的成绩 也许并不突出,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拼搏与努力,终 于为诗歌盛世的到来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一个人在冷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像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 终究也只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 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 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 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 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 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 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 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
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 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 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 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 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哲人,我 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 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 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 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水与湘水, 7.碣石潇湘 无限路: .... 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入洞庭湖。潇湘和碣石一南一 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三、名句背诵 1.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 2.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 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4.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5.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6.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扬州 (今属江苏 )人。唐 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 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 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 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
二、相关背景 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 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 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 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 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 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识记 知识必备
春 江 花 月 夜
探究 文本研读 应用 体验之旅 领悟 阅读鉴赏 素材档案 佳作欣赏
一、字音识记 1.滟 滟( yàn ) . 2.芳甸 (di àn ) .
àn ) 3.霰 粒( xi .
5.捣衣砧 ( zh ēn ) .
ān ) 4.扁 舟( pi .
6.碣 石( j i é ) .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流水对自己无情的抛 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 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 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 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 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 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 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 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2.角度多变,色彩斑斓 同是写月光,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 有白沙上不易被察觉的月光,有梳妆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石上的 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富于变化。此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 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 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的出 现变化,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
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皎皎 空中孤月轮:月光明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 ..
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5.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思妇 6.应照离人 妆镜台: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