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此举是在国家干预的背景下推行国有化改革措施,目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下表是1977年部分国家政府控制某些行业比重(%)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解析:选C。
本题属于表格型选择题,关键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某些行业,如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的控制,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3.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80%以上。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B.西欧的国有经济与公有制有着本质区别
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公有制
D.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多数资本家共同占有
解析:选C。
二战后西欧国家扩大了国有经济的占有比例,但它的国有经济本质上仍属于私有制,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由资本家群体占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
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A.管理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
解析:选B。
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5.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A。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二战后“经营者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
6.“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都是()
A.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D.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的推动
解析:选B。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故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知识,故出现了“经营者革命”。
由此表明二者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7.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
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
材料不能说明()
A.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B.福利制度的实行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资本主义制度远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D.福利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保障功能
解析:选C。
福利制度实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不能由此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8.美国某总统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位总统是() A.罗斯福B.肯尼迪
C.里根D.克林顿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所述,这些现象符合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的措施,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
停滞。
这一对策终于见效。
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20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
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
第(1)问,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第(2)问,自由经济的弊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因此罗斯福政府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克服自由经济的弊端;第(3)问,随着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出现,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也出现了问题,于是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调整经济政策,在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徘徊,以寻求其最佳结合点;第(4)问,从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角度回答。
答案:(1)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核心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
主要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主要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4)体会:必须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国家政策。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
1.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教材P74)
提示:国有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是邮政行业,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各行业各国的国有化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比较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2.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教材P75)
提示:一般来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各自特点如下:联邦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英国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
依据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初步看到日本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的国家采购比较突出;而在教材“福利国家的出现”一栏目中,还可以看出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比较突出。
3.想一想,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教材P76)
提示:不是。
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77)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人民资本主义”。
提示:材料一反映出股权分散,股票不只是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许多普通公民都拥有股票,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现象。
材料二则表明企业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亦即掌握在大资本家手中,这是“人民资本主义”的本质。
三、自我测评(教材P77)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哪些调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提示:(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
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和利用税收等财政手段调节社会生产。
(4)企业经营,即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上述经济现象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结合课文,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提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公共开支。
四、活动建议(教材P77)
调查身边的经济生活,看一看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提示:可联系政治学科中有关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通过对照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具体内容看对我国经济调整的借鉴意义。
可通过限定课题讨论或照本课提到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几个方面进行课题分工,合作探究,形成书面材料,在班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