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
-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地球的自转运动,那么,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学生:公转运动。
学生浏览书本内容,通过比较填写下表:
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24小时(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一年;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
1.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a.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季
节的气候变化。
b.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地球上不
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
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四、课堂实践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对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
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课堂讲解
1. 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2. 五带的特点:
a. 热带:阳光直射,气温高,降水丰富。
b. 北温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c. 南温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适中。
d. 北寒带:阳光斜射,气温低,降水稀少。
e. 南寒带:阳光斜射,气温低,降水稀少。
三、课堂实践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带的划分及特点,了解了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对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和地理环境。
五、课后作业
1. 绘制五带分布图。
2. 总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五带的划分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仍有困难,下一步需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