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学生对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有深入理解;
2. 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治理策略;
3.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掌握综合治理的方法。

二、作业内容:
1. 阅读材料:学生需阅读关于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材料,包括定义、成因、影响等,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材料可以从课本、网络或其他资源中获取。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态脆弱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治理策略。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脆弱区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选择的生态脆弱区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治理策略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深度思考: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
3. 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求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
1. 报告质量:评价报告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创新性;
2. 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3. 知识运用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

五、作业反馈:
1. 鼓励反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
2. 指导改进: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3.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共同提高对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的认识。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和治理策略,掌握综合治理的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最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共同提高对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的认识。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巩固学生对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
1.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脆弱区,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要求:
(1)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确保讨论内容的全面性;
(2)综合治理方案需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措施;
(3)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并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2. 实地考察:组织一次对某个生态脆弱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求:
(1)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制定实地考察计划,确保考察内容的全面性;
(2)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当地规章制度;
(3)考察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需对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形成报告。

3. 案例分析:阅读并分析某个生态脆弱区成功综合治理的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

要求:
(1)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确保案例分析的准确性;
(2)分析案例的成功经验,并尝试提出借鉴意义;
(3)小组内成员需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内容需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操作,避免空谈;
2.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3.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小组讨论报告、实地考察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4. 作业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XX字。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内容:学生是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综合治理方案、是否能够正确认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成功案例等;
2. 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小组讨论报告、实地考察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反馈和指导;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和反馈意见,以便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
2.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教师收集学生修改后的作业,进行二次批改和评价;
4.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