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脑科手术中的麻醉疗效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脑科手术中的麻醉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脑科手术中的麻醉应用以及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行颅脑科手术患者中抽取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颅脑科手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能够产生较好的全麻诱导效果,同时具有显著的维持和疗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诱导药物,指的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和推广。
标签:颅脑科手术;舒芬太尼;芬太尼
在颅脑科手术中,对于全身麻醉药物的选用十分关键,在临床中,阿片类药物因为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为稳定快速的术后麻醉恢复,被广泛应用[1]。
就芬太尼家族来讲,舒芬太尼是目前具有最强镇痛作用的u受体激动药,而且舒芬太尼能够交快的听过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膜,所以和芬太尼相比,其镇痛效果超过其5~8倍,在临床中表现出稳定、高效的优势[2]。
我院就96例行颅脑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麻醉和恢复效果,同时对镇痛疗效进行了对比,以下为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行颅脑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ASA1~2级。
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38.7±3.5)岁,手术时间90~180min,所有患者均无药物滥用及药物过敏史,经检验,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压正常。
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备认知能力情况下,均同意进行分组治疗。
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病征病程及其他情况经比较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方法在术前30min,对两组患者都行0.1g的苯巴比妥钠和0.3mg东莨菪碱,且两组患者皆在进入手术室后行常规检测,组要包括IBP、CVP、ECG、SPQ。
麻醉诱导措施:行0.05mg/kg的咪唑安定、0.7mg/kg罗库溴铵以及1mg/kg丙泊芬,树种调控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
观察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4μg/kg,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2μg(kg·h)。
对照组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舒芬太尼2μg/(kg·h)。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直至出院所经历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体医疗费用、药物的规范应用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于医疗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疼痛程度采用V AS评分,从0~10,疼痛程度递增,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躁动程度评估:躁动程度从低到
高分为4个等级,患者合作且安静为0级,患者出现轻度烦躁,且又间断肢体躁动为1级,患者在无刺激情况下出现持续呻吟和肢体躁动为2级,患者出现剧烈挣扎,须外力干预为3级[4]。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经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到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2不良反应阿片类镇痛药会对患者照成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在96例患者中,共出现15例不良反应,其中术前低血压患者6例,行麻黄素后反应得到缓解,HR地域基础值20%患者4例,行阿托品后反应得到缓解,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患者5例,反应自然消失。
3 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为u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药,安全范围远远大于芬太尼和吗啡,主要用于麻醉镇痛、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用药及术后镇痛。
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因而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小[5]。
本研究结果显示:SF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F组:诱发和加重术后躁动的最常见原因为围术期各种有害刺激,其中主要是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
由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主要为中度疼痛,且术后意识的及早恢复对于神经功能的早期评估很有意义,故一般不提倡术后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
因此,在术后躁动的预防上全麻过程中镇痛药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6]。
因此,舒芬太尼由于其更高的阿片受体选择性、较短的苏醒时间、反复给药后少有蓄积作用等特点,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较芬太尼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使用舒芬太尼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远远低于使用芬太尼的对照组患者。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主要会出现中度疼痛,在术后采用麻醉性药物在临床中不被提倡,一般情况下要在术前进行,所以,在术前行麻醉性镇痛药物,对于术后躁动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方面将,舒芬太尼具有更高的受体选择性。
与芬太尼比较,采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全麻,舒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能够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术后镇痛作用
时间长,呼吸抑制轻,苏醒快且更为平稳,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躁动发生率少。
对围术期血糖、血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中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总之,舒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全麻诱导、维持优于芬太尼,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快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勇军.颅脑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临床疗效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67-69.
[2]吴皆男,凤旭东,钟成跃,等.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颅脑手术麻醉乳酸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455-456.
[3]林山,蒋晓芳,徐涛,等.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4):350-352.
[4]张鑫,雷明灿,王勇,等.Narcotrend监测在异氟醚-舒芬太尼颅脑手术苏醒期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94-95,97.
[5]陈锴,薛鹏,张兆伟,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30-32.
[6]秦夏蓉,张曙报.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