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主体意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国家权力 的运作机制 , 都不断地 向规范 、 学 、 科 公正 和正 映在思想文化方面 , 在西方 就是 一切为 了死后 能进天 堂, 在东 制 ,
方就是灭人欲以存天理, 以及 民可使由之 , 可使 知之” 东方 义的方 向发 展. 们的主体 意识也在经 历着一 个不断扩 展 、 不 , 人 不 西方, 莫能外。在这种社 会文化情 景下 , 概 人们 的思想 意识 中 断深 化和不 断健全 的成 长和成熟过程
都被淹没了。这是自然经济条件 下必然产生 的价值 观念 , 而且 是经久不衰 的主题了。 自从 人们对于 自身的地位 和权利 的意
也是封建 君主基于政治 统治在 价值 在取 向上的基 本要求。最 识觉醒 以后 , 从生产 、 交换 . 到家庭 、 会, 社 从经 济领域到政 治领 后, 不注重个 体价值, 没有主体人 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 向 , 域 , 反 从个人的 民主权 利 , 国家 的民主制 度 . 民主 的 国家 体 到 从
关键词 : 民; 击 主俸意识 ; 权利 ; 法治 国家; 端垫
中国分 类号 : 嗍2 D
文献标识码 : A
主体意识 , 者不是从哲学 范畴意义 上使 用的 , 笔 笔者把 它 间的关系上就是身份平等, 因而也就产生 了要术 保护人人权益 界定为 : 在法治 的社 会状态 中公 民对该社 会的法 律赋予 ( 确 的意识和观念。与此同期出现的斯多葛派在 当时奴 隶( 或 当时 占 认) 自身的权利 和地位 的一种 自觉 的观念和认知水平 。它 是商 人口的大多数) 被看成是物什 . 是权利客体的社会 状态下 , 出 提 品经济 ( 市场 经济) 的根本 原则和法 治水平 的表现和标 志。笔 “ 神让一切人 自由 , 自然并没有使任何人成为奴隶 ” “ ,人人生 而 者认为 , 民的主体意识对我国 的法 律建 设具有特别的铺 垫作 平等” “ 公 , 灵魂平等和四海皆兄弟” 自然法思想 , 不能不在人 的 这 用, 也是社会主 义法治 国家 不可缺少 的要素之 一。因此 , 文 类 自身的认识史上投下主体意识的光环。天上是这 些思想 , 本 被 试对公 民的主体意识产生和发展 的社会文化条件作初拽探讨 。 后来者特别是资产 阶级 的启蒙学 者加 以系统化 、 理论 化, 成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反封建等级特权的一把 引人注 目的利剑 。 从历史上看 ,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贯 穿人类社会的始今 。人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 阶级所给予 人们的 只是 私有 制基础上 的
( 当时 的自由民和奴隶 、 民和被保护 民、 指 公 罗马的公 民和 罗马 不必说 , 即便是古罗马 , 平等、 自由和保护个人权 利的规定亦只
’
的臣民等等的 区别) 除 自由民和奴隶 区别外 , 逐渐消 失了 ; 是对于 自由民而言 的。封建社会 , . 都 由于大一统 , 整体 主体性 的 这样 , 至少 对自由民来说产 生了私人舶 平等 , 这种平等 的基 集中代表——皇帝的专制统治, 在 法治和人们 的权 利主休地位也 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 了. 它是我们所知 道的私有制为基础 的法 无从谈起 , 更不用说 人们 会有 关于权利 主体 的意识了。究其 原 律 的最 完备 的形式 。 I埔 所以如此 , 于罗马法所 由产生 因 , ”l 其 在 笔者 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 , 主专 制统治 下,率 君 “ 的基础古罗马 的商品经济 。由于商 品经 济的发 展, 无论买 卖 土之滨 , 莫非王臣 人们相互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 人身依附关 , 租赁 、 借贷等等 都要求等价 交换 , 这种 经济关系 反映在人们 之 系 , 皇帝其上臣 民其 下, 民依 附于君主 ( 臣 皇帝、 国王 和上 帝) 。
。
识, 只是在人类社 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 , 即实现 了经 济上人格 平 态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础, 及制 约和影响它 的各种 因素 , 在此 略
等 的同时要求政治人格平等的 时候 才产生的。不过 , 主体 思想 而 不 述 。 的萌芽 , 早在古希腊罗 马的个 别思想家的著作 中就 已有 了。 古罗马法对后 世特别对西 欧资本 主义国家 产生了极其 深 从法治的角度 看, 与权的关 系牵 涉近 代法 治的全 部过 法 远的影响 , 因而恩格 斯称之为 “ 商品 生产者社会 的第一个世 界 程。依法人类 保 性法律 ” l 圳 并且 指 出 在 罗马 帝国时 期, 有这 些 区别 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也 只能从 资本主义算 起。东方奴隶 社会 自 ,l “ 所
样在商品市场上( 动力也是商 品) 劳 才能 实现契约 自由生产 和 的各行各业的人员 , 对某 些问题 有共同利 益者 , 或对某 些问题 为使政府维护其 利益或实现其 主张 而组织起来 交换中才能做到竞争 自由 , 在法律上也才 有公民权 人身权 、 财 有共同主张者 , 产权 、 普选权等的规定 。这是在彻底否定 了封建社会人身依 附 对政 府施加 政治 压力 或影 响的 社会集 团, 称之 为“ 亦 利益集
制” 在臣是为了能够 , 忠君报 国 “ 民作主 ” 在民是 为了荣 思想启蒙运动 到社会 主义制度 的出现 , 、为 , 其间除了资本 主义社会 耀“ 列祖 歹宗 ” 此 中个人 的价值 , , 个人 的人格 乃至个人 的权利 生产力 的迅速 发展 、 社会主 义制度异 军突起之 外, 权运动 就 人
际上是人身 自由 、 财产 自由、 贸易 自由 、 契约 自由, 以及言论 、 著 定了思想 基础 , 除了 障碍 , 清 而且撕掉 了人的 主体地位 上的宗 述、 出版 自由等思想主张的概括 ; 所谓“ 而平 等” 实际 上是 对 教外 衣, 生 . 使人 的价值凸 现出来 , 人成 了 自己的主人。资 产阶级
怎么会出现追求个体价值和主体地位的意识和观念呢? 笔者认 为可以把这 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
总之 , 建筑在 自然经济 基础上的 封建专制 统治 , 以法 律 不
第一 , 从资产 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到资产阶级政治统 治的确
作为治国的准则, 人们 毫无平等 可言 , 因而也 就不可能 出现法 立 是人们 的主体意识觉醒 和形 成阶段。其间资产 阶级 启蒙思 律意义上的权利主体, 以致人们 也不可能产生 法治意义上主 体 想家 的思想 和著 作广 泛传播 , 如卢 棱的 《 论人 类不 平等 的起 意识。
收稿 日期 : o 一 5 2 l 0 一靠 0
维普资讯
这种 政治制度 和社 会结 构, 决定 了人 们的意识必然是祟 尚君主 法 以至宪政的 出现 , 意味着 国家政治制度设 置和国家权力运 作 而不是祟 尚自由, 必然是强调个人 对君主的服从而 不是强调个 进人一个新 的阶段 , 也就是 法律主治 的阶段 , 国家 活动全 面纳 人民主权利, 困而也就不可 能作 为权利主体地位反 映的主体意 入法律规范 的轨道 , 宪法获得 丁驾御 国家机器的至 尊地位。这 识。其次 , 这种政 治制度赖 以 自然赐 予, 反映在人 与人 的关 系 为人们争取更加广泛 的主体权利 提供了可能 , 也是人们 主体意
面的激活。尽管这带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倾 向性 , 但是生产力 发
第二 , 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的巩固发展到政治 压力集 从
展的高级阶段——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则就是要求 等价交换 , 等 团在其政 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 人们的主体意识扩 展和成熟 阶 是
压力集 团” 是指 2 世纪 中叶以后 出现的西 方社会 中 0 价交换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地位平等 的具有独 立人格的个人 , 这 段。所谓 “
维普资讯
20 0 1年 9月 第3 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J u a fLa y n a gT a h r C l g o r lo in u g n e c es o e e n l
S pe b r2 0 e tm e , 0 1
上是依赖家庭 , 依赖宗 族, 直至依 附于皇帝恩 赐。这种 经济条 识不断成熟 的集 中表现 。 件无法使人 们产生 对权 利主体 ( 自身 人格 和价值 等) 的欲求 。 再次, 价值观念 和价 值取向方 面, 在 在君 是为 了维 系“ 先王之
综观 近现代人类 社会的 历程, 从十七 、 十八世 纪资产 阶级
工具 的发现 、 明、 发 创造 , 即生产力 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 实现权力制衡、 亦 行政管理合法化。资产阶级创造 了人类前所 未 根本 原因, 另一方 面, 与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相适应 , 人类逐 渐地 有的物质文明 , 同对也造就了具有独立人格 的权 利主体意识强
认识到 自身的价值 , 不断地增 加对主体 地位的 欲求 , 并付诸 行 烈的个人。这不能不把包括在资产阶级的历史 进步作用里 面。 动, 由此推动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作为法学意义上的主 体意 当然. 主体意识 也属 于社会意识形 态的范 畴, 社会 意识形
No. 3
论公 民 的 主体 意识
许 德 宾
( 扬州教育学 院, 江苏 扬 l 2 5 ) 州 2∞2
摘
要: 主体 意识是在 法治状 态下舟 民对 自身权利和地住 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 济阶段 产生. 井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 民主政 治建设的进程 而不断扩 充 自身的 内涵 由此形成的 主体 意识诸 固素( 民、 套 权利、 责任、 政治参 与、 法律 等意识) 过来 反 对法制建设产 生特 别的捕垫作 用, 法治国家不可缺 少的观惫要素 是
源》 《 、社会 契约论 》 洛 克的 《 , 政府论 》 孟 德斯 鸠的 《 法 的精 , 论
, 战争 与和平法 》 是其 中的杰 出代表 。他们 的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后期其 内部 萌芽的同 时, 神》 格劳 秀斯 的《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 掀起 了以“ 而平等” “ 赋人权 以及“自 思想 和理 论的精髓 就是 民主 ( 生 ,天 主权在 民) 自由( 契约 自由) 平 、 法律 面前 人人平 等) 。这不仅为 资产阶级取 得政治统 治奠 由、 平等 、 博爱” 主题 的思想启 蒙运动 。所 谓“ 为 天赋人 权” 实 等( ,
封建社会人身依 附、 等级特权 、 君主专制 的否定。这场 思想 启 取得统治后 , 立起 了民主制度 , 建 民主、 自由、 平等 成为 人们的 蒙运动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思 想上的反映 , 也 法律 权利 , 获得 了公 民这种 身份。公民获得了经济人 格上的 人
成了不依 附 于任何 人的独 立主体 , 而公 民 从 是资产阶级政治上 争夺政权的需要在思想上 的准备, 同时又是 平等和人身 自由, 对人们有关主体意识 的“ 神经” 所进行的一 次深刻 的触动和 全 在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就不再是可 忽略 的困素
经历 了本能地适应 自然 、 有效地选择 自然、 自觉地改造 自 、 然 能 经济人格上的平 等权 和主体地位, 虽然这种平等 权和主体地位 动地 改造 自 同时改造人类 自身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同时 . 然 人 是有局限性的 , 但还是在客观上使人们 的主体 意识 得到了前所
’
类对 其 自身也有 一个 自然的认 识 、 社会的认识 、 个体( 体) 主 的 未有的普 及和提高 。人们 不仅要求 资产阶级 宪法确认 其公 民 认识这样 的认 知过程 。在这 双向发展 的过程 中, 一方 面, 生产 权 、 普选权 、 私人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 而且要求 资产 阶级的统 治
方就是灭人欲以存天理, 以及 民可使由之 , 可使 知之” 东方 义的方 向发 展. 们的主体 意识也在经 历着一 个不断扩 展 、 不 , 人 不 西方, 莫能外。在这种社 会文化情 景下 , 概 人们 的思想 意识 中 断深 化和不 断健全 的成 长和成熟过程
都被淹没了。这是自然经济条件 下必然产生 的价值 观念 , 而且 是经久不衰 的主题了。 自从 人们对于 自身的地位 和权利 的意
也是封建 君主基于政治 统治在 价值 在取 向上的基 本要求。最 识觉醒 以后 , 从生产 、 交换 . 到家庭 、 会, 社 从经 济领域到政 治领 后, 不注重个 体价值, 没有主体人 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 向 , 域 , 反 从个人的 民主权 利 , 国家 的民主制 度 . 民主 的 国家 体 到 从
关键词 : 民; 击 主俸意识 ; 权利 ; 法治 国家; 端垫
中国分 类号 : 嗍2 D
文献标识码 : A
主体意识 , 者不是从哲学 范畴意义 上使 用的 , 笔 笔者把 它 间的关系上就是身份平等, 因而也就产生 了要术 保护人人权益 界定为 : 在法治 的社 会状态 中公 民对该社 会的法 律赋予 ( 确 的意识和观念。与此同期出现的斯多葛派在 当时奴 隶( 或 当时 占 认) 自身的权利 和地位 的一种 自觉 的观念和认知水平 。它 是商 人口的大多数) 被看成是物什 . 是权利客体的社会 状态下 , 出 提 品经济 ( 市场 经济) 的根本 原则和法 治水平 的表现和标 志。笔 “ 神让一切人 自由 , 自然并没有使任何人成为奴隶 ” “ ,人人生 而 者认为 , 民的主体意识对我国 的法 律建 设具有特别的铺 垫作 平等” “ 公 , 灵魂平等和四海皆兄弟” 自然法思想 , 不能不在人 的 这 用, 也是社会主 义法治 国家 不可缺少 的要素之 一。因此 , 文 类 自身的认识史上投下主体意识的光环。天上是这 些思想 , 本 被 试对公 民的主体意识产生和发展 的社会文化条件作初拽探讨 。 后来者特别是资产 阶级 的启蒙学 者加 以系统化 、 理论 化, 成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反封建等级特权的一把 引人注 目的利剑 。 从历史上看 ,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贯 穿人类社会的始今 。人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 阶级所给予 人们的 只是 私有 制基础上 的
( 当时 的自由民和奴隶 、 民和被保护 民、 指 公 罗马的公 民和 罗马 不必说 , 即便是古罗马 , 平等、 自由和保护个人权 利的规定亦只
’
的臣民等等的 区别) 除 自由民和奴隶 区别外 , 逐渐消 失了 ; 是对于 自由民而言 的。封建社会 , . 都 由于大一统 , 整体 主体性 的 这样 , 至少 对自由民来说产 生了私人舶 平等 , 这种平等 的基 集中代表——皇帝的专制统治, 在 法治和人们 的权 利主休地位也 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 了. 它是我们所知 道的私有制为基础 的法 无从谈起 , 更不用说 人们 会有 关于权利 主体 的意识了。究其 原 律 的最 完备 的形式 。 I埔 所以如此 , 于罗马法所 由产生 因 , ”l 其 在 笔者 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 , 主专 制统治 下,率 君 “ 的基础古罗马 的商品经济 。由于商 品经 济的发 展, 无论买 卖 土之滨 , 莫非王臣 人们相互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 人身依附关 , 租赁 、 借贷等等 都要求等价 交换 , 这种 经济关系 反映在人们 之 系 , 皇帝其上臣 民其 下, 民依 附于君主 ( 臣 皇帝、 国王 和上 帝) 。
。
识, 只是在人类社 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 , 即实现 了经 济上人格 平 态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础, 及制 约和影响它 的各种 因素 , 在此 略
等 的同时要求政治人格平等的 时候 才产生的。不过 , 主体 思想 而 不 述 。 的萌芽 , 早在古希腊罗 马的个 别思想家的著作 中就 已有 了。 古罗马法对后 世特别对西 欧资本 主义国家 产生了极其 深 从法治的角度 看, 与权的关 系牵 涉近 代法 治的全 部过 法 远的影响 , 因而恩格 斯称之为 “ 商品 生产者社会 的第一个世 界 程。依法人类 保 性法律 ” l 圳 并且 指 出 在 罗马 帝国时 期, 有这 些 区别 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也 只能从 资本主义算 起。东方奴隶 社会 自 ,l “ 所
样在商品市场上( 动力也是商 品) 劳 才能 实现契约 自由生产 和 的各行各业的人员 , 对某 些问题 有共同利 益者 , 或对某 些问题 为使政府维护其 利益或实现其 主张 而组织起来 交换中才能做到竞争 自由 , 在法律上也才 有公民权 人身权 、 财 有共同主张者 , 产权 、 普选权等的规定 。这是在彻底否定 了封建社会人身依 附 对政 府施加 政治 压力 或影 响的 社会集 团, 称之 为“ 亦 利益集
制” 在臣是为了能够 , 忠君报 国 “ 民作主 ” 在民是 为了荣 思想启蒙运动 到社会 主义制度 的出现 , 、为 , 其间除了资本 主义社会 耀“ 列祖 歹宗 ” 此 中个人 的价值 , , 个人 的人格 乃至个人 的权利 生产力 的迅速 发展 、 社会主 义制度异 军突起之 外, 权运动 就 人
际上是人身 自由 、 财产 自由、 贸易 自由 、 契约 自由, 以及言论 、 著 定了思想 基础 , 除了 障碍 , 清 而且撕掉 了人的 主体地位 上的宗 述、 出版 自由等思想主张的概括 ; 所谓“ 而平 等” 实际 上是 对 教外 衣, 生 . 使人 的价值凸 现出来 , 人成 了 自己的主人。资 产阶级
怎么会出现追求个体价值和主体地位的意识和观念呢? 笔者认 为可以把这 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
总之 , 建筑在 自然经济 基础上的 封建专制 统治 , 以法 律 不
第一 , 从资产 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到资产阶级政治统 治的确
作为治国的准则, 人们 毫无平等 可言 , 因而也 就不可能 出现法 立 是人们 的主体意识觉醒 和形 成阶段。其间资产 阶级 启蒙思 律意义上的权利主体, 以致人们 也不可能产生 法治意义上主 体 想家 的思想 和著 作广 泛传播 , 如卢 棱的 《 论人 类不 平等 的起 意识。
收稿 日期 : o 一 5 2 l 0 一靠 0
维普资讯
这种 政治制度 和社 会结 构, 决定 了人 们的意识必然是祟 尚君主 法 以至宪政的 出现 , 意味着 国家政治制度设 置和国家权力运 作 而不是祟 尚自由, 必然是强调个人 对君主的服从而 不是强调个 进人一个新 的阶段 , 也就是 法律主治 的阶段 , 国家 活动全 面纳 人民主权利, 困而也就不可 能作 为权利主体地位反 映的主体意 入法律规范 的轨道 , 宪法获得 丁驾御 国家机器的至 尊地位。这 识。其次 , 这种政 治制度赖 以 自然赐 予, 反映在人 与人 的关 系 为人们争取更加广泛 的主体权利 提供了可能 , 也是人们 主体意
面的激活。尽管这带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倾 向性 , 但是生产力 发
第二 , 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的巩固发展到政治 压力集 从
展的高级阶段——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则就是要求 等价交换 , 等 团在其政 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 人们的主体意识扩 展和成熟 阶 是
压力集 团” 是指 2 世纪 中叶以后 出现的西 方社会 中 0 价交换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地位平等 的具有独 立人格的个人 , 这 段。所谓 “
维普资讯
20 0 1年 9月 第3 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J u a fLa y n a gT a h r C l g o r lo in u g n e c es o e e n l
S pe b r2 0 e tm e , 0 1
上是依赖家庭 , 依赖宗 族, 直至依 附于皇帝恩 赐。这种 经济条 识不断成熟 的集 中表现 。 件无法使人 们产生 对权 利主体 ( 自身 人格 和价值 等) 的欲求 。 再次, 价值观念 和价 值取向方 面, 在 在君 是为 了维 系“ 先王之
综观 近现代人类 社会的 历程, 从十七 、 十八世 纪资产 阶级
工具 的发现 、 明、 发 创造 , 即生产力 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 实现权力制衡、 亦 行政管理合法化。资产阶级创造 了人类前所 未 根本 原因, 另一方 面, 与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相适应 , 人类逐 渐地 有的物质文明 , 同对也造就了具有独立人格 的权 利主体意识强
认识到 自身的价值 , 不断地增 加对主体 地位的 欲求 , 并付诸 行 烈的个人。这不能不把包括在资产阶级的历史 进步作用里 面。 动, 由此推动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作为法学意义上的主 体意 当然. 主体意识 也属 于社会意识形 态的范 畴, 社会 意识形
No. 3
论公 民 的 主体 意识
许 德 宾
( 扬州教育学 院, 江苏 扬 l 2 5 ) 州 2∞2
摘
要: 主体 意识是在 法治状 态下舟 民对 自身权利和地住 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 济阶段 产生. 井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 民主政 治建设的进程 而不断扩 充 自身的 内涵 由此形成的 主体 意识诸 固素( 民、 套 权利、 责任、 政治参 与、 法律 等意识) 过来 反 对法制建设产 生特 别的捕垫作 用, 法治国家不可缺 少的观惫要素 是
源》 《 、社会 契约论 》 洛 克的 《 , 政府论 》 孟 德斯 鸠的 《 法 的精 , 论
, 战争 与和平法 》 是其 中的杰 出代表 。他们 的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后期其 内部 萌芽的同 时, 神》 格劳 秀斯 的《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 掀起 了以“ 而平等” “ 赋人权 以及“自 思想 和理 论的精髓 就是 民主 ( 生 ,天 主权在 民) 自由( 契约 自由) 平 、 法律 面前 人人平 等) 。这不仅为 资产阶级取 得政治统 治奠 由、 平等 、 博爱” 主题 的思想启 蒙运动 。所 谓“ 为 天赋人 权” 实 等( ,
封建社会人身依 附、 等级特权 、 君主专制 的否定。这场 思想 启 取得统治后 , 立起 了民主制度 , 建 民主、 自由、 平等 成为 人们的 蒙运动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思 想上的反映 , 也 法律 权利 , 获得 了公 民这种 身份。公民获得了经济人 格上的 人
成了不依 附 于任何 人的独 立主体 , 而公 民 从 是资产阶级政治上 争夺政权的需要在思想上 的准备, 同时又是 平等和人身 自由, 对人们有关主体意识 的“ 神经” 所进行的一 次深刻 的触动和 全 在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就不再是可 忽略 的困素
经历 了本能地适应 自然 、 有效地选择 自然、 自觉地改造 自 、 然 能 经济人格上的平 等权 和主体地位, 虽然这种平等 权和主体地位 动地 改造 自 同时改造人类 自身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同时 . 然 人 是有局限性的 , 但还是在客观上使人们 的主体 意识 得到了前所
’
类对 其 自身也有 一个 自然的认 识 、 社会的认识 、 个体( 体) 主 的 未有的普 及和提高 。人们 不仅要求 资产阶级 宪法确认 其公 民 认识这样 的认 知过程 。在这 双向发展 的过程 中, 一方 面, 生产 权 、 普选权 、 私人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 而且要求 资产 阶级的统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