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六下《6.1.拓展》word教案 (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讨论:其他的容器去盖会怎么样呢?你如何解释?
3.小结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三、实验:快慢两重天
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
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三、实验:快慢两重天
沿外,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这么样呢?重而快的遐向下击打尺,报纸会怎样?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பைடு நூலகம்
一、表演魔术
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教师演示实验:在白色粉笔的
一端的中心滴一滴黑墨水,然后将这一端垂直置放在透明的水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粉笔上会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吗?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
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的打击尺,报纸确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
3.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19~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大气压力没有受太大的作用。重而快的打击尺,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却不会向上翘还有可能被尺打破,这正如两只吸盘吸在一起,如果把它们移动着分开很容易,而要垂直拉开却很困难一样。
3.比赛:比一比哪一辆汽车开的最快?
4.提问:你知道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吗?
5.小结:这其实就是一只气垫船,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工作的。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拓展
四、教学后记(反思)
⒊揭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历不少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本领,今天让我们像揭开魔术的秘密一样努力去解释更多的现象,观察更多的问题,好吗?这其实就是拓展。
学生讨论回答
二、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1.谈话:请同学看教材64页上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4.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吗?
5.小结:同学们,像纸杯托水杯,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虹吸管、钢笔洗墨水等现象一样都是因为有大气压力。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
四、游戏:无轮子的汽车
1.谈话:下面请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吗?
2.指导学生制作气垫汽车: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入餐盒上的圆孔,做一个气垫汽车。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拓展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有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教学难点:
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3.小结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三、实验:快慢两重天
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
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三、实验:快慢两重天
沿外,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这么样呢?重而快的遐向下击打尺,报纸会怎样?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பைடு நூலகம்
一、表演魔术
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教师演示实验:在白色粉笔的
一端的中心滴一滴黑墨水,然后将这一端垂直置放在透明的水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粉笔上会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吗?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
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的打击尺,报纸确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
3.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19~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大气压力没有受太大的作用。重而快的打击尺,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却不会向上翘还有可能被尺打破,这正如两只吸盘吸在一起,如果把它们移动着分开很容易,而要垂直拉开却很困难一样。
3.比赛:比一比哪一辆汽车开的最快?
4.提问:你知道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吗?
5.小结:这其实就是一只气垫船,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工作的。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拓展
四、教学后记(反思)
⒊揭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历不少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本领,今天让我们像揭开魔术的秘密一样努力去解释更多的现象,观察更多的问题,好吗?这其实就是拓展。
学生讨论回答
二、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1.谈话:请同学看教材64页上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4.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吗?
5.小结:同学们,像纸杯托水杯,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虹吸管、钢笔洗墨水等现象一样都是因为有大气压力。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
四、游戏:无轮子的汽车
1.谈话:下面请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吗?
2.指导学生制作气垫汽车: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入餐盒上的圆孔,做一个气垫汽车。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拓展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有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教学难点:
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