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中意象组合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中意象组合的句子
苏轼的诗词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画卷是由一个个独特的意象组合而成的。
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在这短短的句子里,就有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
“乱石”是第一个意象,它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穿空”的石头,这个“穿”字用得极为精妙,仿佛这些石头有着冲破天空的力量,给人一种雄伟、险峻的感觉。
接着是“惊涛”,“惊”字一下子就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那种震撼力表现出来了,涛水“拍岸”,一个“拍”字,就像一个大力士在狠狠地击打岸边,那声音似乎都能在耳边响起。
最后“卷起千堆雪”,把汹涌的浪涛比作雪,那层层叠叠的白色浪头就像堆积起来的雪堆一样,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把赤壁之下江水的壮阔景象完美地呈现出来。
站在江边,仿佛就能看到那高低错落的怪石,感受到那汹涌澎湃的浪涛猛烈地冲击着江岸,溅起无数像雪堆一样的浪花,这种画面感实在是太强烈了。
再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里面“明月”和“青天”就是两个重要的意象组合。
明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感的意象。
苏轼在这儿抬头望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
青天呢,广阔无垠,代表着一种未知的、神秘的存在。
他拿着酒,对着青天发问,什么时候才有这明月啊?这就像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在向无尽的宇宙寻求答案。
这两个意象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既空灵又深邃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苏轼当时那种复杂的心境,有对明月的向往,有对未知的好奇,还有一丝淡淡的惆怅。
还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里面“穿林打叶声”是一个很生动的意象,雨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那声音就像在耳边滴滴答答地响。
“竹杖芒鞋”也是意象,这是一种很朴素、很简单的行头,和“马”形成了对比。
在风雨中,别人可能觉得骑马才好,才能躲避风雨,可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比马还轻快。
“一蓑烟雨”又是一个意象,一件蓑衣在烟雨中,这就象征着苏轼那种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他不在乎风雨的侵袭,就像不在乎人生中的坎坷一样。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像是一部小电影,我们看到一个穿着简单的
人,在风雨交加的树林里,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着,他的身影在烟雨之中显得那么坚定、那么从容。
苏轼诗词中的意象组合真的是妙不可言,就像一个神奇的大厨,把各种看似普通的食材(意象)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做出一道道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诗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