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W40B抛丸清理机技术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文件 设备名称:QGW40B钢管外壁清理机
二○一○年元月五日
一、功能概述
本型清理机(HQGW系列)适合于各种直径钢管外壁的表面清理,以适合于各行各业各种工件的需要。

※本机是HQGW系列产品,属专用型非标设备,清理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电渣锭外表面的锈蚀及氧化皮杂质,优化电渣锭表面工艺状态,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电渣锭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应用抛丸清理技术来达到除锈、强化的目的,是因为抛丸清理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经济和最可靠的方法。

抛丸清理跟其它清理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提高机械产品和金属构件的抗疲劳强度性能
※消除应力集中
※延长其使用寿命
※优化工件的表面工艺状态
※大大提高清理效率
※减轻环境污染
本型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油田、钢管防腐的前处理、海底或沙漠煤气等的输送管的抛丸处理等,用于提高其产品零部件的
外观质量和表面工艺状态。

二、技术规格
被清理工件钢管
工件最大(外径*长)φ60.3—φ340×12000mm 辊道
辊道转速 3.5~17(变频调速)rpm 电机功率 2.2×2 KW
钢管最大清理速度 1.0~2.0米/分
辊道承受载荷500千克/米
抛丸器
抛丸器型号Q034
总抛丸量2×250 kg/min
总功率2×15 KW
斗式提升机
提升量30 T/h
提升速度 1.45m/min
功率 4.0KW
斗宽160 mm
双向螺旋输送器
输送能力量30T/h
功率 1.5KW
螺旋转速50 r/min
丸渣分离器
分离量30T/h
滚筒筛转速35r/min
弹丸
首次装入量~2.0t
直径φ1.0~1.2 mm
设备总功率~64.0KW
三、设备组成与各部件说明
QGW40B钢管外壁抛丸清理机为通过式清理设备,该机由前后输送辊道、左右抛丸器总成、抛丸室、密封室、丸渣分离器、斗式提升机、双向螺旋输送器、电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整机采用PC控制系统,可实行整机联动,具有生产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

3.1清理室
抛丸清理室由各室体壳、检修门、顶壁、室体内高锰钢护板等组成。

抛丸清理室壳体为钢板、型钢焊接结构,是对工件进行抛丸清理的密封、宽敞的操作空间。

抛丸清理室的上部装有2台Q034型抛丸器总成,保证对被清理工件进行全面的抛丸清理。

室体内的高锰钢护板均用防护螺帽压紧,便于拆装更换,抛丸热区采用ZGMn13护板防护。

3.2抛丸器总成
抛丸器总成由抛丸器、电机等组成。

抛丸器
本机共有2台抛丸器,由瑞士GF公司技术生产。

它具有下述优点:
高效:特殊的分丸轮结构,抛丸比能可达到16.7kg/min·kw。

叶片装拆迅速:•因本抛丸器的叶片是从叶轮中心插入的,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靠离心力的作用固定叶片,所以不需要任何装夹工具。

拆卸叶片时,只需轻击叶片外端便可容易地将叶片从叶轮中心卸下。

拆卸8片叶片,只需5~10分钟并且能同时检查分丸轮及定向套的磨损情况。

采用双圆盘叶轮,稳定性好,抛射区集中,抛丸均匀。

本抛丸器中的叶片、分丸轮、定向套等,采用特殊高锰钢板材料制作,使
叶片重量差控制在5克之内,大大降低抛丸器运行时的噪声,延长了易损件的寿命。

外形美观、结构精致、制造维修方便,噪声低。

抛丸器上安装有限位装置:在打开抛丸器顶盖进行检修时,保证设备不能启动,从而保护检修人员的安全。

抛丸器每台8个叶片,两叶片之间重量差小于5克,以保证动平衡。

耐磨叶片采用高铬合金铸铁制造,且经过硬化处理,具有较长使用寿命。

叶片安装于燕尾槽内,无任何定位零件,维修人员不需要任何专用工具就能拆装叶片。

分丸轮和定向套同样采用高铬耐磨合金铸造,拆装简便,重复拆装精度高。

抛丸器壳体内衬有含铬合金衬板。

衬板是相互搭接的,防止过分磨耗和丸粒泄漏。

该抛丸器具有效率高、低噪声、能耗低等特点。

抛丸器内耐磨件可换性高。

3.3、丸料循环系统
丸料循环系统由料斗、
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
提升机示意
丸砂分离器、气动供丸闸阀、输丸管等组成。

3.3.1螺旋输送器
螺旋输送器由罩壳、螺旋轴、带座轴承等组成。

本螺旋输送器与提升机的下部传动机构同轴,与提升机共用一套驱动装置,缩短了输送距离,降低了功率损耗。

螺旋输送器,我公司已实现系列化,通用性、互换性高,性能稳定可靠,整个螺旋轴采用焊后整体加工,从而保证了螺旋轴两端的同轴度。

螺旋输送器将底部料斗所收集的弹丸输送至斗式提升机。

本部件是设备弹丸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螺旋叶片采用16Mn 材料,
其内外圆均经特殊工艺进行加工后拉伸而成,节距、外
圆尺寸均十分精确,提高了螺旋的寿命,降低了运行噪
音。

3.2.2斗式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由摆线针轮减速机、上下滚筒、输
送胶带、料斗、封闭料筒、防逆转装置和涨紧装置等
组成。

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与螺旋输送器相连,其出料
口与分离器相连。

提升机罩壳采用折弯成型焊接结构。

提升机罩壳上设有检修门,可维修及更换提升料斗。

打开下罩壳上的门盖,可以维修下部传动,排除其底部弹丸堵塞。

本机采用平皮带传动。

工作时,固定在输送胶带上的
式落料,将丸料输入丸砂分离器。

为了保证工作时输送胶带不打滑,滚筒被制作成
鼠笼型,这样既提高了提升胶带与带轮间的磨擦力,
避免了老式光皮带轮的打滑现象,又降低了提升皮带
的预紧力,延长了提升胶带的使用寿命。

同时提升机设有一套涨紧装置。

当皮带松驰时,通过调节提升机上部两侧的调整螺栓,可以涨紧皮带。

3.2.3丸砂分离器
本分离器为我公司吸收瑞士GEORGE FISCHER DISA(GIFA)和美国Pangborn公司技术综合开发的,是目前我公司最新式的分离器。

它采用先进的三级满幕帘流幕式丸渣分离器,主要由弹丸输送螺旋和风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分离器是本设备的关键部件
之一,其分选区的设计尺寸直接
影响到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如果
分离效果不好,将使抛丸器叶片
的磨损加快,降低其使用寿命,
增加维护成本。

其工作原理为:丸渣混合物由斗式提升机提至分离器滚筒筛中,滚筒内外均布有螺旋叶片,内螺旋叶片将大块杂物经排渣口排出,过筛后的丸粒、砂粒及粉尘混合物经滚筒筛的外螺旋叶片和螺旋布料器推送,使其沿分离器均匀布料,并形成流幕,通过调整重锤的位置,可以保证使整个分离器长度上形成满幕帘。

通过调整重锤的位置,可以保证使整个分离器长度上形成满幕帘,使丸渣得以充分分离。

丸渣混合物在下降过程中,受到水平气流对颗粒的推力,从而形成偏斜的曲线运动轨迹,因颗粒的比重和粒径的差异,其偏斜程度不尽相同,从而使丸渣得以分离,粉尘被吸入除尘器进行净化处理,碎丸、砂子、氧化皮等进入废料储斗,合格弹丸和部分小块杂物经再次筛分进入储丸斗以供循环使用。

分离器的最佳分离效果是靠调节闸板上的重锤位置、一级和二级撇滤板上的调节板位置以及管道上的蝶阀来实现。

为满足抛丸机的连续运行,储斗内可存储3~5 分钟抛丸量的弹丸,且储斗内有上料位自动监控。

弹丸达到上料位时,停止补充弹丸。

该分离器最佳分离弹丸直径φ0.4~φ2.0,分离效率>99.5%。

根据工艺要求(清理质量及粗糙度要求)建议采用φ1.2~φ1.5的钢丝切丸。

3.2.4弹丸分配系统
采用我公司独立研制的气控弹丸闸阀,这是一种依靠控制气缸行程,对抛丸器进行远距离遥控的装置,这避免了由于普通弹丸控制阀因关闭不严而造成的电机烧坏、抛丸器堵塞、弹丸空抛及伤人现象,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3.3除尘系统
为进一步降低粉尘排放能度本除尘器采
用旋风布带二合一除尘方式。

粉尘排放浓度小
于120 mg/m3,通过计算选定的抽风量确保设备
运行中无粉尘外溢现象,除尘效率达99.5%•以
上,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主风机7.5KW采用
青岛风机厂产品,除尘布袋采用针刺毡精密缝制而成•,为了达到除尘
布袋防水、防油的目的,可以在针刺毡表面粘贴一层纤维材料,同时
布袋可以方便地拆下进行清洗再使用,布袋寿命一般为3-5年。

为了防止粗颗粒在管道内沉积造成管道堵塞,在离抛丸机最近处设置沉降室;在管道转弯处设置清灰装置,除尘主管道采取倾斜设计
方案。

3.4控制系统
整套系统全线采用PLC控制,自动作业。

操作人员可按顺序依次启动各功能部件,也可不按顺序对单个功能部件(如提升机)进行点动运行,以测试各相关部件的性能、运行情况等。

本机的电气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侧门与抛丸器互锁,大门打开,抛丸器不能工作。

♦抛丸器与供丸闸互锁,抛丸器不开,供丸闸打不开。

♦抛头上装有防误开开关,抛丸器顶盖打开,抛丸器打不开。

♦设有抛丸量电流显示,设有高性能的过电流保护元件。

3.5输送辊道
输送辊道是由室体辊道及前后辊道组成,前后辊道分别装有变频调速电机,使辊子可在3.5-17转/分范围内进行手动变频调速。

输送钢管的辊子(聚氨脂材质)呈V形,其轴线与钢管前进方向倾斜60°,因此钢管在作直线运动的同时,又可作绕钢管轴线的旋转运动,通过弹丸抛射带时以获得均匀的抛丸。

室体内辊道均带有特种耐磨聚氨脂护套,更换护套时,松开室体外辊道轴上的锁紧螺母,轻击护套箍,对开护套即可拆下,因此称为快换辊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