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目标及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年度发展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1)着力强化基础工作,在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上狠下功夫。
夯实基础平台、健全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以深入扎实的工作,推进矛盾化解,维护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督导调度作用,加大对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复杂问题的交办、督办、调度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完善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充分发挥政法、公安、信访等渠道的作用,在全区逐步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信访信息预警机制,确保信访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加强对收集到的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着力解决信访问题,在化解疑难案件上狠下功夫。
把部分尚未息诉罢访的“骨头案”、“钉子案”、随时发生
的疑难信访案件以及“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行动,力争实现息诉罢访。
继续开展攻坚化解行动,加大协调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使全区信访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实现息诉罢访为最终目标,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组织召开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信访评议会、案件评审会、信访代理、综合调控等多种方式破解难题、化解纠纷。
强力推进依法终结和处置力度,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处理信访问题,保障信访答复、复查、复核真正落实到位,实现依法终结并做好备案工作,防止个别上访群众恶意登记、借机施压。
(3)着力规范秩序,在营造依法有序信访环境上狠下功夫。
综合运用防范、整治、处置“三种手段”,建立“务实、高效、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深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办案力度,减轻信访群众的车马劳顿,减少非访、越级上访的发生。
广泛宣传政策法规,通过有线电视滚动播放、悬挂横幅、张帖标语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及公安部25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搞好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上访、理性维权。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规范各级干部的行政行为,引导各级干部依法行政,带着感情办理信访事项,把信访群众吸引和稳定在基层;规范群众的上访行为,对有理有序上访的从速答复解决,对有理无序的先规范秩序、再解决问题,对无理无序的依法予以处置。
(4)着力创新思路,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上下功夫。
深入强化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着力推进依法治访,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化解信访问题的最佳路径。
正确引导成员单位依法行政,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律制约公权力,防止因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作风简单粗暴等引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
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时,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加大问题处理的力度,又要防止为一时一事问题的解决,任意突破政策和法律的底线。
积极引入法律服务,对涉法信访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事项,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强化与政法部门合作,共同研究涉及行政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方面信访问题的处理办法。
加强与区劳动仲裁机构的协调,把涉及劳动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信访事项引导到法定程序去处理。
职责分类绩效目标:
(1)着力强化基础工作,在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上狠下功夫。
夯实基础平台、健全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以深入扎实的工作,推进矛盾化解,维护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督导调度作用,加大对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复杂问题的交办、督办、调
度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完善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充分发挥政法、公安、信访等渠道的作用,在全区逐步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信访信息预警机制,确保信访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加强对收集到的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着力解决信访问题,在化解疑难案件上狠下功夫。
把部分尚未息诉罢访的“骨头案”、“钉子案”、随时发生的疑难信访案件以及“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行动,力争实现息诉罢访。
继续开展攻坚化解行动,加大协调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使全区信访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实现息诉罢访为最终目标,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组织召开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信访评议会、案件评审会、信访代理、综合调控等多种方式破解难题、化解纠纷。
强力推进依法终结和处置力度,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处理信访问题,保障信访答复、复查、复核真正落实到位,实现依法终结并做好备案工作,防止个别上访群众恶意登记、借机施压。
(3)着力规范秩序,在营造依法有序信访环境上狠下功夫。
综合运用防范、整治、处置“三种手段”,建立“务实、高效、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深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办案力度,减轻信访群
众的车马劳顿,减少非访、越级上访的发生。
广泛宣传政策法规,通过有线电视滚动播放、悬挂横幅、张帖标语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及公安部25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搞好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上访、理性维权。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规范各级干部的行政行为,引导各级干部依法行政,带着感情办理信访事项,把信访群众吸引和稳定在基层;规范群众的上访行为,对有理有序上访的从速答复解决,对有理无序的先规范秩序、再解决问题,对无理无序的依法予以处置。
(4)着力创新思路,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上下功夫。
深入强化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着力推进依法治访,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化解信访问题的最佳路径。
正确引导成员单位依法行政,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律制约公权力,防止因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作风简单粗暴等引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
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时,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加大问题处理的力度,又要防止为一时一事问题的解决,任意突破政策和法律的底线。
积极引入法律服务,对涉法信访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事项,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强化与政法部门合作,共同研究涉及行政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方面信访问题的处理办法。
加强与区劳动仲裁机构的协调,把涉及劳动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信访事项引导到法定程序去处理。
二、实现年度发展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1)着力强化基础工作,在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上狠下功夫。
夯实基础平台、健全工作网络、创新工作载体,以深入扎实的工作,推进矛盾化解,维护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督导调度作用,加大对信访突出问题和疑难复杂问题的交办、督办、调度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完善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充分发挥政法、公安、信访等渠道的作用,在全区逐步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信访信息预警机制,确保信访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加强对收集到的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着力解决信访问题,在化解疑难案件上狠下功夫。
把部分尚未息诉罢访的“骨头案”、“钉子案”、随时发生的疑难信访案件以及“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行动,力争实现息诉罢访。
继续开展攻坚化解行动,加大协调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使全区信访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实现息诉罢访为最终目标,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通过组织召开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信访评议
会、案件评审会、信访代理、综合调控等多种方式破解难题、化解纠纷。
强力推进依法终结和处置力度,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处理信访问题,保障信访答复、复查、复核真正落实到位,实现依法终结并做好备案工作,防止个别上访群众恶意登记、借机施压。
(3)着力规范秩序,在营造依法有序信访环境上狠下功夫。
综合运用防范、整治、处置“三种手段”,建立“务实、高效、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新秩序。
深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办案力度,减轻信访群众的车马劳顿,减少非访、越级上访的发生。
广泛宣传政策法规,通过有线电视滚动播放、悬挂横幅、张帖标语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及公安部25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搞好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上访、理性维权。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规范各级干部的行政行为,引导各级干部依法行政,带着感情办理信访事项,把信访群众吸引和稳定在基层;规范群众的上访行为,对有理有序上访的从速答复解决,对有理无序的先规范秩序、再解决问题,对无理无序的依法予以处置。
(4)着力创新思路,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上下功夫。
深入强化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着力推进依法治访,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化解信访问题的最佳路径。
正确引导成员单位依法行政,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律制约公权力,防止因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作风简单粗暴等引发信访问
题和矛盾纠纷。
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时,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加大问题处理的力度,又要防止为一时一事问题的解决,任意突破政策和法律的底线。
积极引入法律服务,对涉法信访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事项,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强化与政法部门合作,共同研究涉及行政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方面信访问题的处理办法。
加强与区劳动仲裁机构的协调,把涉及劳动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信访事项引导到法定程序去处理。
绩效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