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下册2单元形状与结构《形状与折形状》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与折形状的教学设计
——巴中市通江县实验小学米大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何承受力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实验的变量。

教学准备:
1.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两张实验记录报告单。

2.四个半截蛋壳.每人薄书和厚书各一本。

3.学生提前用卡纸.自制四种形状纸筒模型.老师准备几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放课件展示)
孩子们,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欣赏造型丰富的各种建筑物。

问:你们欣赏了这些漂亮的建筑,你以前见到过吗?你能说出这些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吗?
你们印象最深的还是2023年奥运会“水立方”就像一块水蓝色的透明冰块,由大大小小约3000个透明泡状的薄膜覆盖。

还有那“鸟巢〃吧,形态如摇篮和一个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探究: 物体的四种基本形状(板书:形状与折形状)L老师出示课件,引领学生逐一认识其特征。

抽学生从教师的教具中找出物体并说出形状名称。

(谁能从老师的教具中找出物体说出它的形状?)(板
书:圆柱、球、台、锥)
2.出示课件: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这些形状的动
植物和东西,并思考
(这些不同的形状中是好看吗?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实验1物体的不同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测试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同学们,猜一猜:
如何用一张纸托起一块砖呢?)
是呀,一般情况下,一张薄纸哪能托起这么笨重的砖。

但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其承受力的。

今天,我们就大胆地来做个试验,测试真的能提高一张薄纸的承受力。

做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A,先不要急于动手,弄明白: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
b,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动作要轻,轻拿轻放,把书的中间一定要放在纸筒上,才能平衡不倾斜倒下,实验要是失败了,也不要生气,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是最重要的。

C,提醒记录员要在实验中填好实验报告。

d,大胆预设试验结果。

实验中:老师到各组指导,强调先轻轻放薄书,再放厚书,注意平衡。

实验后:
先每组记录员报告实验结果。

再小组讨论:圆柱的承受力最大,你在哪些建筑上看到过应用圆形柱子的?
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圆柱形撑起的力最大。

设计的大桥的桥墩是圆柱,我们的人民大会堂的正面就由十二根粗大的圆柱支撑着容纳万人的大会堂,其室内的柱子也是圆柱形的。

设计师们在大型建筑上最常用。

然后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科学的奥秘。

教师小结:是呀,原来圆柱形纸筒承受力最大的科学奥秘就在于此。

我们真是该多学学科学,才能把科学应用于生活实践。

四、学生自学:空心杆子抗弯能力最高L先让学生自学书本18页上的内容。

2.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

教师说:同学们,不但物体圆柱开承受力最大,还有空心杆子抗弯能力最强。

我们来打开书18页去了解了解。

问:生活中哪些地主用到抗弯的空心杆子呢?
先小组讨论
老师再小结:如铁管、水管、高高的电线杆等。

同学们, 看看书上,悉尼的歌剧院的形状像什么?38岁的丹麦建筑师乌特松把歌剧院的外观设计为三组巨大的壳片,避免了压力集中,把外来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出去。

五、实验2 (师生同做)教师和同学们来一起做蛋壳承受力测试
先了解:蛋壳虽薄,却能承受很大的力量实验步骤同试验1。

实验中:老师只在旁边提醒,由两学生操作实验后:抽每
的代表说说这个实验的报告单的填写情况
小组讨论:象蛋壳这样形状的建筑有哪些好处?
教师小结:如桥拱、拱门、国家大剧院、壳体房顶都采用了壳状。

教师出示“科学的奥妙”课件,帮助学生弄明白运用的什么科学奥秘。

教师发给学生一些花甲的贝壳,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也设计一些象悉尼歌剧院的一些建筑物,不但好看,还坚固,节省材料。

六、课堂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想说什么?
(板书:学科学用科学,造福人类)板书设计
形状与折形状
四种物体形状:球柱锥台爱科学,学科学
造福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