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观察及护
理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104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应用16~18G活检穿刺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104例病人中有8例发生气胸, 发生率7. 6% , 除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外均无需特别处理;肺出血4例,发生率为3.8% ,未发生大咯血、肿瘤针道转移、胸膜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严密观察和护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皮肺穿刺并发症护理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为肺内占位,特别是周围型肺内占位病灶明确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的创伤,因此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1]。
我院自1998 年7 月以来共进行104 例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由于严格的术前准备, 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未出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8 年7 月~2006 年10 月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术中,有完整资料的104例病例,其中男68 例,
女36 例;年龄26~82 岁, 平均54 岁。
病灶均靠近胸膜,纤支镜及其他方法难以确诊,抗炎、抗痨治疗效果欠佳。
方法: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明确肿块的大小、部位、与周围血管及重要结构的关系。
根据胸部CT片选定病灶的最佳穿刺层面,利用机架的激光定位光标加标尺确定体表穿刺点、穿刺方向和深度,应避开肿块内坏死区及肿块四周的炎症、肺不张区域,并在体表做好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将床恢复至记录位置,CT机进入透视准备状态,启动CT透视进行穿刺,在监视器上可实时看到穿刺针在组织中行进的断层图像。
当针尖到达病灶的理想部位后,取出套管式活检枪针芯,将上好弹簧的带内层套管针套进外鞘针,进行弹射活检。
弹射切割的组织条用10%甲醛固定作组织学检查,穿刺液涂片行细胞学检查。
术后行胸部CT平扫,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以及密切观察3~4小时。
结果
本组均穿刺活检成功,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材料,经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肺癌84例(鳞癌38,例腺癌33例,腺鳞混合癌6例),淋巴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
术后104 例病人中有8 例发生气胸, 发生率7.6 % , 肺出血4例,发生率为3.8 % ,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7% 和10 %[2] ,未发生大咯血、肿瘤针道转移、胸膜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要做好术前准备,术前检查详细询问病人的基础病史及过敏史, 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常规心电图、CT 检查,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了解凝血机制有无异常。
穿刺时需要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时进行,所以术前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
让患者平静呼吸数次后屏气5秒 , 反复训练。
对咳嗽较剧的病人服用镇咳药止咳,症状好转后再行穿刺。
穿刺时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心理护理: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新方法,手术患者因害怕躯体损伤,担心手术失败、遗留后遗症等,内心非常恐惧、焦虑,加上术前医生的谈话、签字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护士应该了解患者心理,因人施护。
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事例,有意识地组织患者交谈,充分调动患者的个体积极性,培养情感,彻底克服手术引起的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各项技术操作要娴熟、稳重、准确,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患者的信赖,使其产生安全感。
告知患者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目的。
介绍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及解决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配合医护人员保证穿刺成功。
术后观察及护理: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特别是病灶
离胸膜稍远或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发生率较高。
对有可能出现气胸的病人,应在穿刺活检术中给予高浓度吸氧,这是因为肺泡内的氧分压增高, 氮分压降低,使末梢毛细血管血气压降低,和胸腔气压之间产生明显的压力差,利于气体吸收。
气胸一般发生在术后1小时内,但偶有发生在12~24小时。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注意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以及注意穿刺侧呼吸音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胸片检查。
少量气胸可不必处理,嘱卧床休息,如肺压缩30%以上者行胸腔抽气术,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本组病例中有8 例出现胸闷、胸痛,拍胸片示仅1例肺压缩大于30 %(40%),经胸腔抽气及闭式引流1周后气胸消失,其余经卧床休息3天后复查胸片正常。
出血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小口咯血, 偶见大咯血及胸腔内出血。
痰血一般1~3天后自行消失,小口咯血者可给予止血药治疗, 并做好心理疏导, 大咯血较为少见, 一般与凝血机制差、病变部位血管丰富、较大的血管与支气管相通有关。
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情况, 一旦出现大咯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以下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头低脚高位,迅速清除口鼻内的血块,予中流量吸氧。
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用止血药。
③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
④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及心率、血
压的变化,注意有无紫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等窒息先兆,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本组病例中3 例出现痰中带血, 经口服止血药2天后痰血消失,1例出现小口咯血,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出血停止。
参考文献
1 吕梅君,李德仁,吴兆求,等.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1):38~39
2 张学哲.CT 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 , 24(4) :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