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工程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基处理
原设计方案及其变更情况
设计过程中业主考虑到该段线路在地方公路网中属次主干线路远景交通量相对较低,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值不高,故对工程设计方案本着尽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原设计主要技术方案为:
1•结构层为:12cm沥青砼面层,3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12%石灰土底
2•全线较少考虑软基处理,仅长青沙大桥接线高填土段4K+750~4K+950,200M长考虑到粉喷桩处理软基处理。
3•路基填土高度0.8-4.0M,大部分采用矮路基,减轻地基土层应力,施工单位进场后,经试验段施工发现,安设计方案施工,部分路段采用清表后翻晒地表土,掺灰处理方法,地基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经对照钻勘资料现场挖深调查,地基土层第一层填土层厚薄不一填土层薄的地段因不能起到支撑作用压应力直接作用于第二层高压缩性亚粘土层,因应力超过土层的容许应力,引起沉降过快,安设计规范该段必须进行软基处理。
针对这种情况,建设单位召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经详细的调查论证,制定了部分段面软基处理方案:
(1)增加0K+350-0K+950,3K+100-3K+800段粉喷桩软基处理。
(2)0K+100-0K+350、3K+800-4K+000段抛石挤淤。
(3)保留5KM沿线8个箱涵,9个圆管涵,取消26个圆管涵变更为线外改水工程,保证路基处理的连续线,涵洞基础软基处理采用换填法,挖除淤泥后,换填1M厚的碎石垫层,台后回填碎石土。
4•无软基处理段的路床(80cm)底一层变更为掺灰10%路基处理,主要目的是在土
基上形成一层"硬壳层",作用为:(1)减少传递到以下的软土层的应力,起到应力扩散作用;(2)提高承载力,增大路基的极限填土高度,有利于减小路基沉降。
三、粉喷搅拌桩处理软基
1•设计方案中:粉喷桩桩径D50cm,桩间距1.5m,水泥用量50Kg/m,桩长12M。
2•粉喷桩处理软基作用机理
通过钻进搅拌机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水泥)和软土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主要是由水泥中的Cao、Si02、AI2O3、Fe2O3、SO3等很快与软土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及水化铁酸钙等化合物,把大量的自由水以结晶的形式固定下来。
其次,水泥与水发生反应析出的大量钙离子,与粘土中的矿物质(如SiO2、AI2O3等)进行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化合物。
第三,水泥中的Ca(OH)2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也提高了软土的强度。
由以上三个原因桩与桩土之间形成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了受力沉降。
3•粉喷桩的施工
(1)施工机械及程序
用国产GPP-16型粉喷搅拌机施工
施工程序为:原地面平整-加一层50cm填土并整平碾压一钻机定位-钻杆下沉钻进一上提喷粉强制搅搅拌(在桩底钻孔停滞一会)一全桩长复拌一提杆出孔一钻机移位
(2)操作要点:
1)机身定位时,保证钻杆的垂直度。
2)钻头钻至设计深度时,应有一定停滞时间,以保证水泥到达桩底一般为2-3min,
钻进速度一般不超过1米/分。
3)提升,喷粉过程应均匀、连续作业,提升速度一般小于0.8米/秒,如遇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出现断粉,应及时补喷,重叠长度不小于1m。
4)喷粉前应对电子计量器检查完好,计量准确。
喷粉时,记录人员应随时观察电子显示器上数据的变化,以保证喷粉均匀。
(3)质量控制
1)施工机械必须配置喷粉计量装置,水泥用量误差不得大于1%。
2)严禁控制喷粉标高及停喷标高,中间不得断喷。
3)桩身必须全程复搅。
4)钻进及提升速度,严格控制在规定值范围内。
5)粉喷桩一般情况下,不分昼夜连夜施工,所以每两台机为一组,配备了二名监理工程师和二名质检人员,现场做好施工记录。
(4)质量检测
1)直接观察法:成桩七天后应进行开挖检查,由现场监理工程师任取一位置用挖掘机开槽,一般深度2-3米,观察桩身的成型情况及搅拌均匀程度。
2)静载试验
对粉喷桩桩身进行平板荷载,方法在被测桩上设置一定规格的平板(够堆放加载物的尺寸)。
在平板上逐渐增加静载(一般为砂袋)测出各级荷载下的沉降量,制出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根据此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
成桩28d后应进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抽检桩数的频率为2%。
3)对此法:将桩土间按不同深度取出,进行土工及力学试验和未处理前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以确定前后土体的变化。
(5)粉喷桩处理的优缺点
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优点是:1)能有效减小路基的总沉降量;2)侧向位移较小;3)能适应快速加荷的施工条件而不致引起急剧的下沉。
缺点工程中软土层厚一般为9-18米,
而考虑到造价因素,采用设计桩长12m,有些地方未打穿软土层,则会有一定的工后沉降
由于我省地处沿海、沿江、江淮之间的水网地区,从已建和在建的1000多km高速公路来看,其70%〜80%以上的路基均穿越软土地区。
而软基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整体工程的营运质量及工程的经济性。
目前软基的主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塑料排水板;②搅拌桩;③土工合成材料加筋;④等载预压等。
相比之下,由于粉喷桩具有施工周期及预压期短、工后沉降小等特点,在我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已建成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粉喷桩处理软基工程量达几百万延米,正在建设的江苏“九五”高速公路也使用了一千多万延米的粉喷桩,且大部分已施工完毕。
1粉喷桩的设计方法及其注重事项
1.1设计标准
1.1.1基准期及容许工后沉降
柔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按目前通常的做法,基准期亦为15年,即从开放
交通之日起至路面大修日止,所发生的沉降视为工后沉降。
其容许值对于一般路段取30cm,涵洞及箱型通道处取20cm,其它人工构造物与路堤毗连处取10cm。
1.1.2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
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以K《1.2控制。
1.1.3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关系到路堤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设计采用两种平均速率:粉喷桩处理路段
及填高小于极限高度的路段取15cm/d,其余取10cm/d。
施工中的速率可根据路堤稳定观测
的结果予以调整。
1.1.4预压期
粉喷桩处理的路段预压期一般采用60d,且一般不需上预压土,预留沉降量静置即可。
1.2粉喷桩的设计
粉喷桩的桩径一般为50cm,设计的桩长宜穿透软土层并达到持力层内50cm。
桩距与路堤的稳定和沉降量有关,最小桩距宜为1.1〜1.2m,桩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或矩形布置。
为改善路堤底面的受力条件,粉喷桩处理段路堤下宜铺设30cm左右石灰土垫层。
经计算,如涵洞、通道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其地基宜采用粉喷桩处理,桩间距宜采用1.1〜1.2m。
对于工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20cm的位置,则其地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
经计算,如桩基桥台位置工后沉降量大于30cm,则对其台前及台后地基用粉喷桩处理,再施工桩基础及进行台后路基填筑。
对于沉降量小于30cm而大于10cm的位置,台前不用粉喷桩处理而直接做桩基,台后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或超载预压进行处理。
桥台处粉喷桩距宜采用1.1〜1.2m,处理长度不小于5倍
桥台高度,设置1/4〜1/3长度的过渡段,并以采用桩距逐渐增大的过渡方法为宜。
对于一般路基段,经计算如工后沉降量大于45cm,则宜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桩间距应根据经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来确定。
如工后沉降量小于45cm而大于30cm,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配合等载预压进行处理。
用粉喷桩处理路段路堤的预压高度为路槽设计高加预压期沉降量,即预压期末路槽顶面应沉到设计高,铺筑路面前无需移去预压土方量,仅需整理路槽即可。
1.3施工观测
1.3.1沉降观测
1.3.1.1观测点位的布设
观测点布设在路堤中心及两侧路肩,一般软土路段每100m布设一观测断面,预压施工高度超过5m的路段上每50m设一观测断面。
此外在与跨度超过30m的桩基结构物相邻的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观测断面宜离开桥头搭板1m左右。
所有涵洞处原则上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一侧,离涵背约2m处。
在粉喷桩一般处理段、过渡段、等载预压段接头处,应在离开接头各10m以外的位置分别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以观测不同处理方案的沉降差异,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考虑统一布点。
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的分界线两侧各10m处,应分别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
1.3.1.2观测频率
路堤施工期:每填两层观测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每3d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再转入正常观测。
预压期:第一个月每7d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15d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一个月观测一次,直到铺筑路面前。
路面结构层施工期:一般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各层次的沉降观测每填筑一层至少应观测一次。
路面施工结束后,每月观测一次,至交工验收。
1.3.1.3水准点的设置
水准点应设在不受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形影响的坚固的地基或永久建筑物上,宜选择在老路有灌注桩的桥梁上,多年老房子的地坪上或岩石山体等处,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每三个月用路线测设中设置的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对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校核一次。
桥梁工程结束时,为了减少沉降观测由地面水准点传递到路面的高差影响,可将地面水准点转测到有灌注桩的桥头耳墙角上。
1.3.2侧向位移观测
1.3.
2.1侧向位移点及其基桩的布设
侧向位移点布设在路堤两侧的坡脚处,基桩必须布设在坡脚外路堤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在离坡脚20m以外。
观测断面仅在预压施工高度超过5m的路段上设置,纵向间距为50m。
1.3.
2.2观测及其频率侧向位移桩和基桩设置好以后,采用钢尺量测位移桩与基桩之
间的距离,量测钢尺
的拉力为5kg,有条件时也可用红外测距仪量测。
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时开始,其频率为天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
1.4不稳定状态的判定标准
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5cm/d,或日侧向位移量达到0.5cm/d时,标志着不稳定状态出现,应立即停止加载。
1.5路面铺筑前沉降稳定的判定
当连续三个月观测的沉降量平均不超过5mm时,可以卸载并开始路面铺筑工作。
2粉喷桩的施工质量治理及其注重事项
2.1施工单位选择
对所有粉喷桩施工单位,各施工标段承包人要先审查其施工资质、信誉和业绩;
粉喷桩施工设备严禁使用非定型产品或自行改装设备;进场设备必须配备性能良好、能显示钻杆钻进时电流变化的电流表、显示管道压力的压力表和计量水泥喷入量的电子秤或流量计。
2.2室内配比试验
粉喷桩处理软基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比的选择是否适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
各施工标段承包人和监理单位在施工前都必须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选取典型地段钻探取样,按有关规范要求做室内配比试验。
粉喷桩加固料宜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按土的天然含水量不同而变化参考值如下:W土<50%,水泥用量50kg/m;50%VW土W70%时,水泥用量为55kg/m;W土>70%时,水泥用量为60〜65kg/m。
加固处理土的强度,应以无侧限抗压强度衡量,试件养护龄期为7d、28d、90d。
要求R2820.8MPa,R9021.2MPa。
2.3现场工艺性试桩
为了确定各种操作技术参数,粉喷桩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地质情况,根据室内配比进行工艺性试桩,试桩应达到下列要求:
满足设计水泥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
钻进速度:参考值VW1.5m/min;平均提升速度:参考值VpW0.8m/min;搅拌速度:参考值R~30r/min;钻进、复搅与提升时管道压力:0.1MPaWPW0.2MPa;喷灰时管道压力:0.25MPaWPW0.40MPa。
水泥搅拌的均匀程度,把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技术处理措施。
成桩试验的桩数不宜少于5根。
2.4现场施工治理
粉喷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监理。
各施工标段承包人必须对粉喷桩质量、进度负责,每台钻机必须有专人操作。
2.4.1材料供给
粉喷桩所用水泥不得分包,建议全部由承包人负责统一提供,并按规定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4.2施工工艺
进行粉喷桩施工的场地,事先应预平整,清除桩位处地面、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并进行清表处理。
场地低洼时,应先填粘性土,沟塘处需打设粉喷桩,应优先考虑抽水、清淤及整平等。
粉喷桩主要施工工艺为: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就位一预搅下沉一喷粉搅拌提升至离地面0.3m处一重复搅拌下沉一重复搅拌提升直至离地面0.3m—关闭搅拌机械。
2.4.3加强施工质量治理
要根据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操作技术参数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遵守。
严格控制钻孔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和喷粉量达到规定要求。
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水泥损耗量平均不得大于lkg/m。
粉喷桩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深入硬土层50cm,持力层深度除根据地质资料外,还应根据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值来确定,当钻杆钻进时电流表的读数明显上升,说明已进入硬土层,如能持续50cm以上则说明已进入持力层。
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提升前要有等待送粉到达桩底的时间,防止出现提升却未喷粉的情况,具体时间随机械类型与送灰管长度而变化。
在桩上部1/3范围内应重复搅拌一次,并且复搅长度不足5m的,按5m施工。
非凡需要指出的,对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的地段,要求复搅长度应贯穿软土层。
钻进提升时管道压力不宜过大,以防钻孔淤泥向孔壁四面挤压形成空洞。
在成桩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12h内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以不小于1.0m为宜。
非凡困难时以电流表读数明显变化为准。
否则应重新打设,新桩距废桩的距离不能大于桩距的15%。
对输灰管要经常检查,不得泄漏及堵塞,管道长度以60m左右为宜,不得超过80m。
对使用的钻头要定期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1cm,但也不宜采用直径过大的钻头。
2.4.4加强粉喷桩的现场监理工作
驻地监理组应制定监理要求供监理和旁站人员遵守,必须全过程进行旁站。
驻地监理
要排出值班表,责任到人并落实到每台班。
当班监理人员应认真对施工记录及材料货单进行检验并及时予以签认,对已完成的粉喷桩必须按规定及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2.5质量检验及验收
2.5.1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喷灰量、桩长、复搅长度以及是否进入硬土层等,如施工中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其处理方法及措施。
浅部开挖桩头,其深度宜为50c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频率宜为1%〜2%。
粉喷桩施工质量答应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2.5.2验收
成桩28d后,在桩体上部应截取三段桩体进行现场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查频率为1%。
〜2%。
必要时由业主安排进行全桩长取芯,以检测粉喷桩的质量。
3结束语
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与其它软基处理手段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工后沉降小等显著优点。
但从其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治理来看,技术难度比较大,假如把握不好,极易出现偏差,且因其为隐蔽工程,易于留下隐患。
但是,只要以科学的态度,严格控制其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治理,就一定能得到满足的工程质量。
补充:2、桩体强度及桩长的检测
(1)对成桩7d大粉喷桩,随机进行如下几项检测:①破去桩头0.3m〜0.5m表层水泥,进行外观检测,检测桩体外观是否圆顺,水泥土搅拌是否均匀;②用轻便触探仪对开挖出来的桩头进行强度检测,根据N10贯入10cm的锤击次数或N10的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次数来判定桩头强度是否合格。
不合格的桩,在成桩28d后进行进行钻芯取样检测。
(2)对成桩28d的粉喷桩,随机按规定1%。
频率或每一工点不少于2根采用钻孔取芯法进行终检或对有怀疑的桩进行钻芯取样检测,主要是:①检测桩体粉喷是否均匀,桩体有无断粉现象,桩长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②对粉喷桩的芯样进行加工,磨%考试大%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尽可能在芯样上、中、下三个部位各磨一组,一组三个试件,用三个试件的代表值评定强度。
3、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
对某一场地施工质量有疑问时,最终可以采用静荷载试验,检查复合地基承载力或单桩承载力。
静荷载试验没场地不小于3点,取3点试验的代表值,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