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和折中——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在这样不幸的生活中活了下来,且得享高寿,但
表的超验主义也深深地影响了弗罗斯特的宗教
长期生活在精神崩溃边缘的经历却使他的诗歌不
观。超验主义相信人与"超灵"之间的直接交流,
可避免地染上了孤独的色彩。
其结果是大大弘扬了人性,却使得传统观念中的
二、不同角度的孤独侧影
上帝形象在人们生活中悄然隐退。弗罗斯特曾在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39·
第 12 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2022 年
业化浪潮给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带来的改变。
家庭生活中,打击接踵而至:两个子女早逝、一个
伴随着战争、工业化进程以及现代思潮而来
女儿发疯、还有一个儿子自杀……最后六个孩子
的是宗教信仰的日渐式微,一战后的人们不再满
隔膜的夫妻关系也是弗罗斯特诗中经常出现
蔽了,让芸芸众生无从寻找。弗罗斯特通过这样
的主题。在《家庭墓地》这首具有自传性质的诗
一个比喻表达了他的不可知论观点以及对人类的
里,读者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极度匮乏是
孤独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在《和平的牧羊人》里,
如何造成日益加深的隔阂乃至悲剧的:由于孩子 的夭折,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虽然丈夫也遭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 3 1 00 )
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被称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两面神",他以和蔼的诗人、农夫和 哲学家的形象示人,其诗作却常在朴实清新的表面下隐藏着深深的孤独。面对孤独时的矛盾和 折中体现了他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和超越的哲学观。从成因、表现及诗人对孤独的态度三方面对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孤独特质进行深入解读,有利于启发弗罗斯特领域一定范畴的研究。
在弗罗斯特写的《补墙》这首诗中,一对邻居
为进行奖惩,反而因此失去了自由。这样上帝岂
弗罗斯特的孤独还和他心目中上帝的缺位有 关。他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弗罗斯特却更
生计而各司其职,却不知关怀和温暖为何物的人 热衷于詹姆斯的信念意志哲学和伯格森的创造进
们,我们只能感叹在这个巨大而冰冷的工业社会
化论,主张通过哲学而非宗教的方式来看待自我
里,人已经被异化成了漠然的蚂蚁。
和世界。在他的诗歌中不时表现出对神性的思
抑郁症的困扰。这些伤痛和失落都给他的诗歌打
的不仅有孩子的心跳和脉搏,更有人们对同类最
上了孤独的烙印。弗罗斯特的童年里留下了酣酒 父亲的暴庚身影。他 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给
起码的关心和同情一一人们终究是背过身去,各 忙各的了,因为"死去的不是他们自己"[4] 。 也许 ,
家庭的只有贫穷。长大成人后他曾经进入哈佛和
生存环境过于严醋,以至于人们没有心力去关心
达特茅斯学习,在求学期间,学业压力和墨守成规
一个小生命的消逝。 Robert Faggen 认为 家人对男
的同学都让弗罗斯特落落寡合,最终选择了退学。 恋爱受挫使弗罗斯特品尝了被拒绝的苦涩滋味。
孩之死表现出的冷漠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 公事公办的对情感的擦弃"[7] 。 轰 鸣 不 己 的 电 锯
我封闭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因为它隔绝了所
假面具} ,其题材和人物均直接来自《圣经} ,讽刺
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诗中那埋葬着孩子尸体的
和调侃了基督教信仰中公正与仁慈之间的冲突。
小小坟家,正象征着人们对彼此封闭的心灵和由
在《理性假面具》中,诗人调侃道,如果真的要"善
此带来的家庭悲剧。
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上帝就只能根据人的行
关键词:弗罗斯特;孤独;黑色诗歌;矛盾;折中 中图分类号: 11 06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作为 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四次
普利策奖得主,罗伯特·弗罗斯特( 1 874-1 963 )
因其善以新英格兰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传统诗 歌的形式、朴素浅近的语言表现人生的哲思,常常 被看成一个温和睿智的自然诗人,他本人却反复 声称,"我不是一个自然诗人,在我的每首诗里都 有一个人,, [ 1 ]。纵观弗罗斯特的诗歌,他所说的 "一个人"有时是他自己的写照,有时则是全人类 的缩影,但无论怎样,这个人身上很多时候都仿佛 伴随着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和疏离,是一个孤独 者的形象。美国诗人、评论家 Randall Jarrell 将 弗 罗斯特视为一个最微妙也最悲哀的诗人 [ 2]。弗罗 斯特诗歌的忠实爱好者、 1 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 Joseph Brodsky 也认为 , 仅凭弗 罗 斯特质朴睿 智的乡绅形象很难想象他笔下世界的阴郁 [ 3 ]。的 确,作为美国诗坛上著名的"两面神",他一方面拥 有在美国数量最为庞大的读者群,另一方面却有 着难以排遣的孤独和疏离感。他使用大量微妙的 隐喻来表现这种孤独,并因此被誉为"黑色诗人"。 通过结合弗罗斯特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和文化背景,分析其诗歌中孤独或显或隐的表达
诗人更是以沉重的心情写道"且看人们如何争 战。/十字架、王冠、天平秤 , j统统是刀剑。" [4] 上
受着丧子之痛,但在他看来,生活还是要继续;妻
帝的缺位使得诗人的孤寂感变得更加无法安慰。
子不能理解丈夫的这种"麻木不仁",指责丈夫"你 要是有点感情该多好" [4],丈夫为此承担了丧子和
在《好的安慰》里,诗人感叹,"没有什么能完美地
斯特的传记作者Lawrence τbompson 问及他 的宗教
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感。诗名用典出自莎士比亚的
信仰时,弗罗斯特表现得闪烁其辞。他多年来一直 戏剧《麦克自》。那个一路就王篡位,无恶麦克自将军最终面临众叛亲离、夫人自杀时,面对
年,弗罗斯特还写过一首只有两行的小诗《上帝哟,
人生的虚无发出了万念俱灰的呼号,"熄灭了吧,
请原谅}:"原谅吧,哦,上帝,原谅我对你开了些小
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只不过是一个行走
玩笑/我也会原谅你,上帝,原谅你对我开的大玩 笑。" [4] 难怪有评论家评论 , " 弗 罗 斯特 的诗歌探讨
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伶人,登场 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4] 。 而弗罗 斯特
婚后夫妻之间的不和谐让夫妻双方都陷入了抑郁 是那个冷漠无情的工业社会的缩影,而人们转身
的泥潭不可自拔,甚至一度企图自杀。在婚后的
离去的背影则更让人感到一阵孤独的寒意。
. 14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2 期
矛盾和折中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孤独特质
了一个古老的自相矛盾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缺席
在诗中要表现的却是一个弱小生命的悄然退下:
和存在"。在现实存在和上帝缺席的交织作用下,
傍晚时分的伐木场,远山绵延,"微风吹过,飘来一
弗罗斯特精神上的孤独具备了更普遍的意义。
股木头的香味";人们继续着下班前的忙碌,没有
弗罗斯特的孤独更多地与他不幸的家庭生活
人注意到那个"干大人的活,心底里却是小孩子"
篷已经破碎,象征着上帝的仙女也不知何时弃人
弗罗斯特曾经暗示自己甚为关切诗歌中的黑暗主
类而去,人类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不再有昔日的
题叫6]。无奈之下,"他把诗歌看作是在这个混乱
痕迹。一方面是一战后的艾略特在哀叹被上帝抛
的宇宙中生存下去的心理方式"[7] 。 弗 罗 斯特最
弃的人类的命运,另一方面以爱默生和梭罗为代
所有这些,都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弗罗斯特写
考。作为现代性主题之一的"上帝的缺席"在他的
的另一首诗《火与冰》。在诗里,弗罗斯特明确地
诗作《启示》中可见一斑"归根到底都一样,从遥
指出,冰,也即冷漠,也是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之 一,因为"要说毁灭的能力/冰也十分强大 , j足以 担负毁灭的重任" [4] 。
远的上帝 , j到爱玩捉迷藏的孩子!要是他们藏匿 得过于隐蔽 , j就只能说出自己藏在哪里。" [4] 在这 首诗里,上帝像捉迷藏的孩子,可惜他藏得过于隐
息息相关。他曾说"诗歌的成功不等于生活的成
的男孩。然而,悲剧骤然发生,工场里的电锯和小
功,我的生活充满了不愉快的回忆,不但不值得任
男孩的手几乎是在一瞬间"相遇"了一一"那只手
何人效仿,我自己也没有勇气再活一遍。" [4] 的确 ,
哟!"伴随着一声惨叫,失去手的孩子生命垂危。
他终其一生忍受着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离去,饱受 人们围拢过来。从"微弱""更弱"到"消失",消失
中只有两个比父亲活得长。多件的命运使弗罗斯
怀虔诚地等待末日救赎的降临。被认为与弗罗斯
特的诗歌中"死亡、枯竭、疾病、婚姻的苦涩、寒冷、
特同为美国 20世纪诗歌两大中心之一的艾略特在 崩溃触手可及"[5] 。 即 使在 成名 之后 , " 抑 郁 的 阴
他的《荒原》中描绘,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河边的帐
影依然挥之不去,折磨着他。在这样一种心境里,
斯特诗中这种生存论的出现使得他的诗歌具备了
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 , j即使是遇到同胞的尸体 , j
更大的思想张力,他的描述使人们对隔膜与孤独
它也不会片刻的停留一一/好像对此完全无动于
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又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
衷·…..现场不会有蚂蚁们围观 , j因为这对它们无
们从中超越出来。
关痛痒。/这不能被说成无情无义。/只能说是彻 底的各司其职。" [4] 对照人类社会里那 些终 日 为 了
疗伤 , j无论是在法律里、福音里、还是药草里" [4] 。
被误解的双重痛苦。面对孩子的离去,夫妻俩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安慰呢?诗人似乎没有找
仅不能互相安慰,反而是隔阂越来越深,加重了彼
到答案。在 1 945年和 1 947年,弗罗斯特己年过七
此的心灵创伤。弗罗斯特通过诗歌告诉人们,自
旬时,他又出版了两部诗剧《理性假面具》和《仁慈
方式,论述诗人对孤独的态度,对诗人的孤独做深 入的解读。
一、孤独之旅的历史成因 弗罗斯特生活在一个迅速变革中的时代。生 于 1 874年的他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工业革 命,见证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包括贫富分化、经济 危机、移民问题、迅速城市化,等等。现代文明和 工业化浪潮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其代价 却是人自我的丧失,以及人与人之间往日的和谐 友好关系的变昧。孤独、疏离、泪丧、茫然成为在 机械文明挤压下的现代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弗罗 斯特被誉为"机械文明语境下的田园诗人",他笔 下的田园风光远远多于对摩天大楼和轰鸣的机器 的描写,可是工业化时代给他造成的孤独在他的 诗作里却仍是有迹可寻的。他早年为生计奔波, 19 世纪90 年代也 曾 经在纺织 厂做工人 , 亲 眼 目 赌 纺织厂里"赶时髦的厂钟改变了快慢差率 , j一声 声敲响像一道道催命符" [4] 。 弗 罗 斯 特 后 来 在 1905 年和1906 年写 的 两首 诗作 《 纺 织 厂 城 市 》 和 《当速度到来的时候》也都显示,这个从大自然中 汲取灵感的新英格兰诗人同样敏感地体会到了工
2022 年
如果说《熄灭吧,熄灭》描写了人们在祸从天
更能排斥任何一个不受欢迎的主意" [8] 。 不 可 否
降时表现出的对同类的漠然的话,{各司其职》则 认,"墙"于个人有保护的功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
是日常生活中麻木不仁的芸芸众生的写照。这首
性,但它同时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弗罗
诗表面写的是蚂蚁"蚂蚁真是个奇特的物种 , j总
作者简介:李伟,硕士,讲师,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 20世纪美国环境小说中的命运共同体叙事研究"(项目编号 : SK202 1 Ai创73 ) ;安徽高校优
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原伊出022040 ) ;南京大学国内访问研修的阶段性成果。
第 22卷第 1 2期 2022 年12 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τ'ECHNOLOGY
文章编号 : 2096 -3874(2022)12 -0139 -05
Vo1.22 No.12 Dec. 2022
矛盾和折中
一一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孤独特质 李伟
在一个迅速工业化的社会里,人们心中的孤
演讲中提到"我不知道我是否在那三个教派的教 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使对于弗罗斯特这
堂都接受了洗礼。但正如你们所意识到的一样,
样一个田园诗人来说亦是如此。他的叙事诗《熄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惠于爱默生。" [4] 当 弗 罗
灭吧,熄灭》就描述了工业社会的无情与冷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