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
1. (2分) (2016高一上·辽宁月考) 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地方行政制度中后来对中央集权威胁重大的有()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②唐朝在边疆设节度使
③北宋在府州县三级之上加设“路”一级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2. (2分) (2017高一上·昆明月考) 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写道:“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 . 设立民众法庭
B . 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 .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3. (2分)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 .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规定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 . 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4.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

材料中的“战争”是()
A . 中英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2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五四运动中,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些口号。

这些口号表明五四运动()
A .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 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
C . 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
D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6. (2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发展到
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
()
A . 国家制度的不断变化
B . 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
C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 .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7. (2分) (2018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A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 武力解决
C . 推行“一国两制”
D . 推动民众公投
8. (2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月考)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于()
A . 1967年
B . 1989年
C . 1993年
D . 1994年
9. (2分) (2018高三上·福建模拟) 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就任总统后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不仅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且重开与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贸区(NAFTA)谈判。

这反映出()
A . 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新挑战
B . 美国的经济霸权重新崛起
C . 美国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
D . 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
10.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中期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1. (2分) (2017高一下·海南期中) 《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 .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B . 社会经济凋敝
C . 社会两极分化加剧
D . 社会道德衰败
12. (2分) (2020高一下·宁河月考) 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业殖民区,建立矿业、农业和商业基地。

为此,他把旧大陆的大量工具和种子源源不断运进新大陆。

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

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 引发了“价格革命”
B . 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C . 有利于殖民地发展
D . 目的在于掠夺财富
13. (2分)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阅读表格,图表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A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 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 . 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 . 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
14. (2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

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 .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5. (2分)(2017·广州模拟) 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

这反映()
A . 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 . “官”与“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C . 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 . 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16. (2分)(2017·合肥模拟)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 . 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 .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 .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 .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17. (2分) (2017高二上·双流开学考) 观察下图,这一材料()
上海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的股金证
A . 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表明股票投资的理念得到人们认可
C . 说明中国开始组建合作性金融组织
D . 反映国家对手工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18.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9. (2分) (2018高一下·邗江期中) 1982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

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

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

其影射的是()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20. (2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
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 (2分)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

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 . 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
C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 . 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22. (2分) (2019高二下·宾县期中)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 .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3. (2分) (2016高一上·临汾月考)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人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 .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24. (2分)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 . 三权分立说
B . 天赋人权
C . 社会契约论
D . 法律平等
25. (2分) (2019高二上·东辽月考)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表达了小生产者()
A .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B .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C .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D .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26. (2分)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7. (2分)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8. (2分)“ 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 诗中提及的“ 边区” 诞生于()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9.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
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中国只能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B . 中国完成革命任务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 . 中国革命要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D . 中国革命要“毕其功于一役”才能取得成功
30. (2分) (2020高二下·明光开学考) 1956年,郭沫若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关于科学技术,凡是于我们国家建设有益的东西,我们都是必须学习的。

我们不仅要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兄弟国家学习,也要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各国的科学家们学习。

”据此可知()
A . 当时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并不激烈
B . 该讲话是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做铺垫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积极的科技文化政策
D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式提出
31. (2分)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
①共和制②联邦制③三权分立④黑人奴隶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32. (2分) (2017高一上·义乌月考)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

它描述的主要是()
A .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 .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 .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33. (2分) (2018高一上·枣强月考)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34. (2分) (2017高三上·阳高月考)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A . 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B . 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
C . 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
D . 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
35. (2分)(2019·淮阴模拟)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

”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

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A .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36. (2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经济学家托马·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

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联邦政府此举意在()
A . 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B . 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C . 刺激农业扩大生产
D .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37. (2分) (2017高二下·桂林期中)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

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农工一起劳动,此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

颁布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 . 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
B . 防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复辟
C . 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D . 创造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
38. (2分)《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 .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 . 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C . 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 . 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39. (2分) (2017高二上·盐城月考)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 . “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B .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40. (2分)“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二、材料题 (共1题;共15分)
41. (15分) (2018高二下·莆田开学考)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对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指出孟德斯鸠的代表著作及治国主张。

以材料二为样本,对孟德斯鸠的治国主张加以评价。

(3)用材料三的观点解释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40题;共8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
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考点:
解析:
答案:31-1、考点:
解析:
答案:32-1、考点:
解析:
答案:33-1、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