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发展史
公共管理的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 共 管 理 学 科 的 发 展 历 程
公共管理时期
1880年-至今 年 至今 1887年-20世纪 年代末 年 世纪 世纪70年代末
传统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时期
新公共行政时期
第二节时期
1.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前后有所 1.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前后有所 变化; 变化; 2.产生了官僚制理论, 2.产生了官僚制理论,先后流行科 产生了官僚制理论 学管理思想和行为主义思想。 学管理思想和行为主义思想。
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 体现了国家与社会, 的新格局 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 的趋势 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 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 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 的产物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1.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1.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理 论 困 难 与 受 到 的 批 评
主要批评是其沉溺于市场基 本教义 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 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 与管理主义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加大政府体制创新力度,切实转变政 加大政府体制创新力度, 府职能
借 鉴 意 义
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竞争的一个 有效手段, 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注重研究借鉴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起来 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技术, 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技术,实现向新 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
公共管理学 发展史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政府失败论”的启迪 1. 深刻分析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
的局限性及弊端,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 某些内在缺陷。 2. 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 研究的空白。 3. 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 中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探索
1、英国的探索
➢雷纳评审
➢ 评审步骤:选对象、现有活动质疑、争辩、 共识、实施改进
➢ 评审结果: ①不经济和浪费现象:单位成本、行
政开支比重过高,工作失误导致的浪费;②过时的 机构和工作内容;③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不合理, 导致客户接受一项服务需要通过许多关口或环节; ④无效的工作。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
内容概览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新公共行 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和评析
4.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23.03.2020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6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 (一)公共选择理论 • Ⅰ.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
关政府的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 学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 Ⅱ.对民主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公共管理对政府
干预行为局限性和弊端的反思。
• Ⅲ.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只是课件
推荐:关于治理的6本经典著作
w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w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w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 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政府治理的最高境界——善治(P22)
w 善治(good governance)也称之为“良治” (better governance)、“有效治理”、“良好的 治理”或“健全的治理”
w “善政”、“仁政”是指良好的政府,是相对于“苛 政”、“暴政”、“病政”等而言的
w 善治的内涵:就治理的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 理”;就治理的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就 治理的方式而言,善治是“善于治理”;就治理的结 果而言,善治是“善态治理”。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新公共行政(P10)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G. H. Frederickson) 主要观点: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 共行政学。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5)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建
时 间 重要进展
重大意义
1982
中国政治学会在复旦大 第一次开设《行政管理学》 学举办政治学习班 课程
1984.8 召开“行政科学研讨会” 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
1988 1994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 国家行政学院成立
国内级别最高的行政管理研 究团体
公基管理学
公基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学科,它涉及组织、领导、决策、政策制定及实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公共管理学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内容涵盖广泛,影响深远,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及内涵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及其管理的学科。
它包括公共政策、组织管理、领导与决策、绩效评价等内容。
公共管理学探讨政府管理的有效性、责任性和效率性,关注公共部门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公共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考察公共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促进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公共管理学包括理论与实践,涉及行政管理、政策评估、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实践积累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理论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制定管理原则和方法论,建立管理思想体系;实践积累阶段着重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实践模式和机制;创新发展阶段更加关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公共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公共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行政管理理论:强调公共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关注管理程序和手段的有效性和正当性,探讨行政权力的运用与监督。
2.政策评估理论:研究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影响,关注政府政策的效果和效率,推动政策评估与改进。
3.公共领导理论:探讨领导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关注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4.绩效管理理论:关注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强调绩效管理的结果导向和激励机制,促进公共部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四、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服务于学术研究,也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
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各类组织都可以从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受益。
在政府管理领域,公共管理学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发展;在非营利组织领域,公共管理学为组织运行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满足组织公益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领域,公共管理学为企业经营提供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助力企业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
(1)(美)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原理》
(1911)“科学管理之父”
(2)(法)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现代管理 理论之父”
基本观点:(1)组织的六大类基本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 财务活动、管理活动。
2、行为主义的公共行政(P9) 代表:
(1)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理论
工场照明试验(1924.11--1927.4) 福利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 1928.4) 谈话试验(1928--1931) 群体试验(布线组试验,1931--1932)
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
•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 的“经济人”。 •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企业中除了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群 体。 •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 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推荐:关于治理的6本经典著作
• [法]让-皮埃尔· 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 [美]詹姆斯· 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美]斯蒂芬· 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 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 • 王浦劬、臧雷振:《治理理论与实践:经典议题研究新 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 •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9年版。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代文明。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古代帝国和王国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实践,旨在提高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效率和能力。
以下将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
阶段一:古代公共管理(公元前500年之前)古代公共管理主要是以各种古代文明的帝国和王国为背景,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政府的权力和政权稳定。
帝国和王国通过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这个阶段的公共管理主要注重行政职能的规范和实施,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达成政府官员的责任和权力。
阶段二:现代公共管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实践。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政府行政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在这个阶段,公共管理逐渐从简单的行政职能转变为追求效能、质量和效果的整体管理系统。
同时,公共管理也融入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阶段三:新公共管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理论和实践运动。
这个阶段涌现出一系列关于公共管理和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主要强调市场机制、产出导向和效能导向的管理原则,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经济激励机制来提高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管理的分权、反应灵活和结果导向的特点,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阶段四:公共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公共治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公共治理主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和参与,通过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和多渠道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来解决公共问题。
这个阶段,公共管理不再仅仅关注政府的管理行为,而是强调政府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和共治。
总结起来,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公共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的四个阶段。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关于政庹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的学科。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近现代以来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程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公共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与行政管理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对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和改革。
在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开展行政改革,建立起以科学、规范和效率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注重规范、效率和体系化。
第二阶段:社会福利国家与公共管理20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国家,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公共管理的范畴逐渐扩大,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涵盖公共政策制定、社会福利分配、社会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强调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第三阶段:新公共管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私有化和效率化,试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管理手段改善公共事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其中包括对公共服务的商业化和公共利益的忽视等问题。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逐渐向市场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公共管理的创新、运营和结果导向。
第四阶段:数字化和全球治理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公共事务管理开始面临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机构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监管。
全球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逐渐向全球视野发展,注重跨国、区域性的公共事务管理和治理。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到扩大的公共事务管理,再到市场化的新公共管理,以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公共管理学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组织和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估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公共管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行政管理学,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国家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
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旨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政府和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力。
它涉及领导、组织结构、决策、财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行政管理时期:20世纪初期,行政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前身,主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注重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2.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起,公共管理理论开始突出组织效率和目标实现,强调管理者对公众利益的责任和承诺。
3.公共管理学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学开始注重政策决策、社会变革和公共价值观等方面,研究更为复杂且多元的管理问题。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内容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传统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
其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导向、效率和绩效评价,是当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主流理论。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管理: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包括领导、组织结构等方面。
•政府绩效管理:强调政府的效率、效能和公共价值,通过绩效评估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实施和评估,以提升政府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在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具体包括:•政府管理:政府部门通过公共管理学理论指导管理实践,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效力。
•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借鉴公共管理学理论,改善组织运作和管理。
•区域发展:公共管理学理论帮助政府制定和执行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公共管理学面临着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社会变革加速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数字化转型:公共管理学将更多关注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套理论、方法和实践。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共管理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社会化的转变,同时也在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公共管理主要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这个时期,注重的是政府的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管理者在这个时候主要以公共领域专业知识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强调规范和程序的合法性,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公共管理开始受到理性选择和效率优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理论发展,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成为主导理念,公共行政转向新公共管理阶段。
新公共管理注重效率、成本效益和服务质量,提倡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调动公共部门的活力,鼓励公共部门效仿市场化机制,强调产出导向和结果评估,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
1980年代至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了公共治理的概念。
一方面,政府开始发挥调节和规划的作用,提倡“政府导向”的服务提供方式。
民间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公共管理模式。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逐渐关注社会参与、民主决策、合作治理、网络化管理等概念,强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21世纪至今,公共管理正逐渐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和便捷。
政府提供的服务和决策过程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电子政务、大数据分析等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社会对公共管理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公民参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议题。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化、数字化的趋势。
公共管理在不断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中,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演变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演变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组织和行政管理的学科。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演变与现代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兴起密切相关,其研究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扩大和深化。
公共管理学的起源公共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当时,美国政府机构的快速发展与改革需要对公共事务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于是开始将相关研究和实践整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公共管理学的早期发展20世纪早期,公共管理学主要关注于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在这个时期,政府机构开始使用科学和管理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同时也促使公共管理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公共管理学逐渐扩大了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也由政府机构转向了市政、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随着公共管理学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理论体系和模型,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分权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权力的分散和分权化是决定公共组织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权力分散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公共组织的发展和改革。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决策是一种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政府行为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和交互作用。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的新型公共管理思想,它的特点是高效管理、市场化运作、竞争机制和创新等。
该理论强调政府应致力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市场化、创新化的管理方式。
公共管理学的新发展随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先进和高效的管理手段。
例如,互联网、云计算等,能够促进公共服务的在线化、移动化和便捷化。
国际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交流的无缝连接,公共管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公共管理发展沿革
公共管理发展沿革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民间组织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公共管理(1900年-1960年)
传统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威性和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主要以行政法规和管理体制为基础,以规范化和集中制为主要手段,以实现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理论就是韦伯的官僚理论。
第二阶段:新公共管理(1960年-1990年)
新公共管理是在对传统公共管理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的,它强调市场化和竞争,强调公民参与和服务质量,注重效率和成本控制,提倡公共-私人合作。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有奥斯特罗姆的“公共选择理论”和奈特的“合作治理理论”。
第三阶段:后新公共管理(1990年至今)
后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治理的网络化和多元化,注重社会资本和公共参与,强调创新和适应性,推崇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有德鲁克的“社会企业理论”和奥斯本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体来说,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过程,它既受到外部环境和国家制度的影响,也受到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启示和引领。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加快,公共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公共管理发展的5个阶段
公共管理发展的5个阶段西方公共管理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被认为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石。
近年来,由于公共政策的不确定性、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这一框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社会学者看来,公共管理既是问题导向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共识、以全球化为主题展开的创新管理理论与方法。
但是,对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决策技术研究”、从公共管理发展历程的角度着手对早期阶段“公共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中国政府模式研究”及当下阶段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
一、早期阶段研究成果与以往的公共管理研究成果不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对社会问题产生、发展与解决的基本理论研究并对具体的治理实践产生影响的研究阶段。
“公共决策理论”在此阶段就已经形成。
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很多以“公共决策理论”为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文献,研究团队也利用类似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公共决策理论。
这种由公共理论发展而来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用历史数据分析和经验分析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领域;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把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整体看待并进行深入探究的社会理论领域。
公共理论不仅需要对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阐释,而且需要对政治、文化领域中各种有关的社会因素进行细致地考察,从而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依据。
这不仅要求政府官员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要求他们根据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要求建立一种更广泛地、更加严密地研究社会问题,尤其是具体社会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学科框架。
只有通过全面了解社会问题并深入地探索其解决办法和策略框架,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2、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用历史数据、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来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领域;更重要的是,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针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现实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在中 国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我国在公共管理领域主要借鉴苏联的模式,强调计划经济和政府的全面主导。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开始面临挑战,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公共管理学开始引入中国。
这一时期,国内学者积极翻译国外公共管理的经典著作,介绍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同时,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为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改革的关键。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政策制定等领域。
这一时期,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进入 21 世纪,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公共危机管理、电子政务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在公共管理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也蓬勃发展,为在职人员提供了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平台。
在实践应用方面,公共管理学为我国政府的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公共服务外包等方面,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大多源于西方,如何将其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实现本土化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h1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公共管理学的深入研究,推动 公共部门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 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 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意义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对于推动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02 公共管理学的起源
早期的公共管理思想
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
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主要关注公共政策如何产生、推广和应用。
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工具等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的政策设计 和实施,实现政策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 创新政策。
05 结论
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更
加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政府改革
02
政府机构和职能的调整,以及行政效率的追求,推动了公共管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术研究
03
学者们对公共事务的研究和探讨,为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了理论支持。
03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
总结词
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发展。
04
全球化和环境变化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公共管理学需要加强对全球公共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 研究,以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政府规模扩大,公共事务增多,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美国和德国率 先开展了行政改革,形成了以效率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
20世纪中叶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重建和发展,公共行政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多种流派, 如行为主义流派、新公共行政学派等。
705公共管理学
705公共管理学摘要:一、公共管理学的定义与意义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四、公共管理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五、公共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公共管理学的定义与意义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公共事务的学科。
公共管理学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公共管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公共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使公共管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公共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公共政策、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预算与财政管理等。
研究方法上,公共管理学强调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公共管理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公共管理学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府职能转变、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改革等。
公共管理学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政府治理上,还广泛应用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领域。
五、公共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公共管理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的公共管理学将更加注重协同治理、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同时,公共管理学也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改革,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章_公共管理学的历史演进
从知识、理论发展演变的角度看,公共 管理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没有 公共的行政学(A),到传统公共行政理 论(PA ),中经新公共行政理论 (NPA )、新公共管理理论(NPM) , 直到目前的新公共服务理论(NPS)。
让我们翻开过去的历史, 为将来作好准备。
——丹尼尔· A· 雷恩
泰罗于1893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当顾问时, 研究如何把使用铁路车场的劳动力加以制度化。 铁路车场工人的工作是把驶入车场的车皮上的 矿石、石灰石和沙子等原料卸下来,然后把制 成品装上车皮准备运走。这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工人抬起一块重为92磅的“铁锭”,然后踏着 一块木板走上车皮,把铁锭装上车皮运走。他 着手确定一个工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需 要多长时间休息的规律,他发现搬运生铁的工 人每天只能用42%的时间从事繁重的搬运劳动, 其余的58%的时间是不负重的,或者说实际上 没搬运铁块。在泰罗开始推行他的方法前,工 人们平均每人每天向车皮上装运12.5长吨的生 铁(1长吨=2240磅)。泰罗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 计算出,一个好的搬运工每天应该能够搬运47 长吨生铁,而且不会危害健康。他精心地挑选 了一名工人开始实验,对这位工人发出指示, 如搬起铁块、开步走、放下铁块、坐下休息等 等。到下班时间,这名工人如期地把47长吨生 铁块搬上了火车,而且从这以后,他每天都搬 运47长吨。泰罗据此把工作定额一下提高了将 近3倍。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早期 的行政
行政管理是从国家的诞生开始的。 原始社会的管理是以氏族部落管理为代表,主要靠血缘、传统、习 俗和原始崇拜来维系的。氏族部落的管理将生产狩猎、分配、内部事 务、外部事物(血亲复仇与生存空间争夺)的管理融为一体的简单、 纯朴的自然式管理。 原始氏族管理的三大特点: 1、氏族的管理权力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拥有,一切重大事务由氏族大 会决定。 2、氏族首领负责对具体事物的管理,但其权力由氏族大会授予,首领 的地位与一般氏族成员完全平等,由氏族大会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 换。 3、氏族成员对氏族管理的服从是完全出自于自觉和自愿基础之上。 “没有士兵、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 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公共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3.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中现代公共管理思想的萌芽
希望具有普遍关怀和强烈规范色彩思想的公共伦理 思想在中国战国中晚期就已出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 》中希望人人都要有普遍关怀的思想,照顾他人家 庭,为他人出财出力。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中萌芽出 了具有强烈规范色彩的普遍范畴的关怀思想。但其 中“公”与“私”是处在尖锐对立当中的,在具有 强烈规范色彩的普遍关怀的道德内涵的映照下,个 人利益、个人意愿无论如何理解,正当性都很低, 是应当压抑和去除的事物。
•梁启超在《国民浅训》中说: “我国人……一涉公字,其事 立败。……公林无不斩伐,公 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 公园无不毁坏。有一公物于此, 在西人则以为此物我固有一份 也,乃拥护而保全之,使我能 长享此份。在中国人则以为此 物我固有一份也,乃急取我一 份所有者割归独享,又乘他人 之不觉或无力抵抗,则并他人 之一份所有而篡取之。”
在儒家的“家族思想”和“家国一体”观念影响下,历史上管理 主体的伦理道德意识中没有鲜明个体的概念,个体在这样的伦理 道德集体意识中就是应该被消解于群体或社会中的。
“家族思想”和“家国一体”的观念经常是与某种理想的心态联 系在一起的,很少涉及到人的实际行为或者社会范式。“公共” 领域的含义又相当模糊,基本上没有特定的场域,国家或者政府 是“公共”用得最多的代名词。“家族思想”和“家国一体”观 根植于历史上的公共管理伦理制度中,使得历史上中国公共管理 伦理制度本身就带有缺乏领域性的特点。
(3)中国人在此伦理规范下养成了表现等级制度的“ 私民” 意识,广大人民大众是被排除在作为公共管理 主体之外“私的民”,在人民剥削压榨的基础上形成了关心民众 也仅是出于统治者的“圣德”、“恩宠”等。
公共管理学课的发展历程
•
2·科学管理理论
在1910—1940年期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体化为一个学 1910—1940年期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体化为一个学 术领域 这一学说理念基本成为整个公共行政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这一学说理念基本成为整个公共行政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3·行为主义管理思想
公共管理学课的发展 历程
• 从这时算起,公共管 理学至今已有100多年 历史,不过有关学者 对这一百多年进行了 划分和描述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 政学研究》作为公共管理学进入学 科前期——行政学阶段
1,从理论视角 代表罗森布罗斯 给出定义:公共管理是运用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理论和程序,执行立 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命令,向社会整体和布局提供规制和服务。
• 不同性:比起私营部门管 理,他强调公共性 • 重要特点:研究取向的多 样性
取向一:视为管理行为的管理取向 •
取向二: 取向二:强调公共 性和政治性额政治 取向
取向三: 取向三:强调主权和规划行为的法律 取向
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来归纳公共管 理的学科史分为3大时期
• 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 发展时期(20世纪40——60年代) • 繁荣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公共行政学研究主要出现四大特点: 1·多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 2·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 3·致力于探讨行政管理的一半原理 4·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 前期(1887-1940) • 前期(1887-1940)
• 主张行政与政治应该分开 •
后期(20C40S后) 后期(20C40S后)
公共管理学科史分成传统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政 学,新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公共管理学科很晚才传入中国,而在传入的前期发展也很艰难。
伴有着80 年代的恢复,公共管理学科才算真正在我国发展起来。
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其自身原因,使得公共管理学科虽有发展却向来饱受争议。
近年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又浮现一些新的趋势,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
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关于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国内的学着存在着不少种看法,笔者综合了他们中的一些共同点,提出了如下的看法:萌芽阶段从实践上看,公共管理的实践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公共管理学科是中国于19 世纪20 年代从西方引进。
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管理理论却到20 世纪的30 年代才由张金鉴、江康黎通过著作的方式提出来①。
当时虽然国内处于战乱时期,但是国共两党却在自己的统治地区的高校不约而同的设置了相应的课程。
伴有着新中国的建立,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都纷纷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此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都在蜿蜒中前行。
恢复重建阶段随着意识形态上对于行政学相关学科偏见的取销,加之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使得公共管理学科迅速的恢复。
1982 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政府改革,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行政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
于是随后中国政治学会开办了几次培训班,到1984 年8 月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建议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筹建国家行政学院。
到1985 年《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的创刊。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的公共管理教育也开始慢慢恢复。
1986 年,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了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二级学科;1987 年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88 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建立,并在随后的几年间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的体系。
这些举措奠定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础。
发展壮大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原先的政治体制需要破除;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国家也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材;这都为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发展起到了很到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政府失败论”的启迪 1. 深刻分析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
的局限性及弊端,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 某些内在缺陷。 2. 通过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 研究的空白。 3. 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 中经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 Ⅲ.缺乏监督信息——监督机构被操纵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1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二)政府失败理论——产生原因:
l 3.政府的内部性和扩张 l 政府内部性(Internalities):公共机构尤其是政
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或组织自身目标而非 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l 基本假设:人是自利、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l 观点: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的人是相同的人,
因此试图将这两方面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l 传统观点:个人在两种市场上的决策基于两种不
同的假设,前者个人受利己主义支配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后者个人动机超越个人利益,是利他 主义的。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l 系统学派理论:巴纳德的系统论及生态、权 变理论
l 新管理主义理论:如流程再造理论、虚拟企 业、学习型组织等理论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4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l (一)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
l 公共选择: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
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 将个人选择上升为集体选择的一种机制或过程。
心理学为公共管理提供行为分析方法,帮助管理 者认识宏观结构下微观动力机制。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3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一、管理理论
l 古典学派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l 行为学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理论、需要 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
l 决策学派理论:西蒙的有限性决策、林德布 洛姆的渐进决策等理论
l 组织内部性的具体目标:组织的评价准则 l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支出水
平的增加。官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倾向要求扩大机 构规模、增加层次、扩大其权力,提高待遇。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2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二)政府失败理论——产生原因:
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根源于现行法 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使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 规则和制度层面进行创新。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7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l (二)政府失败理论 l 政府失败: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
代议制民主政制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 部门提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 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效率降低、政府 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等这样一些情况。
6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l (一)公共选择理论 l Ⅰ.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
关政府的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 学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l Ⅱ.对民主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发了公共管理对政府
干预行为局限性和弊端的反思。
l Ⅲ.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
5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
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差别:
l (1)交易物品和媒介;
l (2)交易主体;
l (3)交易性质或者说强制性程度
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决策具有三个规定性:
l (1)集体性
l (2)规则性
l (3)非市场性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2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公共管理学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 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具有依赖性:
政治学为公共管理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和规则;
经济学为管理活动提供了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资 源配置的准则;
社会学为公共管理提供管理活动的社会背景,包 括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 间的关系等;
l 4.政府寻租(rent-seeking)活动
l 寻租: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或指那种维护既得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 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
• 寻租活动就是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
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 寻租活动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它不产生财富,使国民收入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
内容概览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
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时期(传统的公共行政;新公共行 政时期)
公共管理时期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和评析
4.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l 1.公共决策失效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基本手段——公共政策
l Ⅰ.社会不存在作为决策目标的公共利益 l Ⅱ.现有机制缺陷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标 l Ⅲ.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l Ⅳ.选民的“短见效应” l Ⅴ.选民的“理性而无知”——Free ride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10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二)政府失败理论——产生原因:
•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 政府机构执行政策和供给公共物品效率不高,官僚
主义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导致政府失败。
• Ⅰ.缺乏竞争性压力——垄断 • Ⅱ.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 利用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提高成本、反抗成本监督 • 官员的目标是规模最大化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8
二、经济理论
(二)政府失败理论
l 1.公共决策失效 l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l 3.政府的内部性和扩张 l 4.政府寻租活动
2020/5/31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
9
问题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二、经济理论
(二)政府失败理论
产生政府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