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黄芩是云南省永胜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针对其特征特性,根据多年来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金条根、黄芩茶、土金条根、条芩、子芩、枯芩等。黄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降压、利尿、利胆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痢疾、高血压、感冒、血热、吐血、鼻出血、高热烦渴等症。此外,还能消除超氧自由基、抑制氧化脂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20世纪80年代末已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是我县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我县山地多,气候适宜黄芩生长,产量也比较高,是我县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经过10多年的种植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较为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各级农业生产部门参考。
1生长习性
黄芩喜温和气候,耐严寒,较耐高温;耐旱怕涝,幼苗喜湿润,早春怕干旱,成株生长期间,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都会影响黄芩正常生长,轻者生长不良,根色变黑,重者导至烂根死亡。黄芩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若土壤过于粘重,既不利于整地出苗和保苗,也会影响根的生长和品质,产量低,品质差;过于沙化的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性差,不易高产。在海拔1 300~3 200m均可种植,最适海拔1 300~2 500m。
2主要栽培措施
2.1选地整地
2.1.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灌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中性或近中性的壤土、沙壤土。平地、缓坡地、山坡梯田均可,宜单作种植,也可利用幼龄林果行间种植。
2.1.2施肥。黄芩施肥应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和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结合整地应施足底肥。施腐熟农家肥37.5~45t/hm2、过磷酸钙9t/hm2。
2.1.3做畦。施用基肥后,要适时深耕25cm以上,随后整平耙细,去除石块、杂草和根茬,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然后做成宽1.2~1.5m的平畦或高畦。
2.2繁殖
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茎段扦插和分根繁殖。
2.2.1种子繁殖。黄芩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直播黄芩省工、根系直、根杈少、商品外观质量好。应选择优良、发芽率在80%以上的种子进行种植。直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将选好的种子用温水浸泡5~6h后捞出稍凉即可播种,也可用干种子直接播种。播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40cm,开深2~3cm、宽8~10cm且沟底平的浅沟,按7.5~15kg/hm2种子的播种量,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然后覆土0.5~1cm,稍镇压后浇水,播种后应适时用秸秆或碎草进行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黄芩适时出苗,实现全苗、齐苗、壮苗,在15~18℃的温度下,播后15d左右出苗。
2.2.2茎段扦插繁殖。选择成年植株,于6月中旬前后、黄芩开花前,将生长旺盛的部分枝条剪下,剪成长8~10cm、带有2~3个节的茎段,去掉下半部叶片,用0.5mL/L的ABT生根粉液浸泡2h,然后按株行距15~30cm插入大田中,插后浇水,适当遮荫、保湿。
2.2.3分根繁殖。春季黄芩未萌发新芽之前,将根挖出,切下主根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的大小,将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按株行距15~30cm 挖穴栽种,覆土压实,浇水,10d左右出苗。
2.3田间管理
2.3.1间苗、定苗与补苗。黄芩齐苗后,应视保苗难易分别采用1~2次的方式进行间苗。易保苗的地块,可于苗高5~6cm时,按株距10cm左右定苗。地下害虫严重、难保苗的地块,应于苗高4~5cm时对过密处进行疏苗。结合间苗、定苗,对严重缺苗部位进行移栽补苗,要带土移栽,栽后应浇水,以确保成活。
2.3.2中耕除草。黄芩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应结合间苗、定苗追肥以及杂草生长和降雨、灌水情况,经常进行松土除草,直至黄芩封垄。第1年通常要松土除草3~4次。第2年以后,每年春季返青前松土,清洁田园;返青后视情况中耕除草1~2次至黄芩封垄即可。
2.3.3追肥。苗高10~15cm时,追施1次清淡的人畜粪水,助苗生长,提高产量。每年的6~7月份,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追施过磷酸钙300kg/hm2、尿素75kg/hm2,在行间开沟施入,覆土后浇1次水。
2.3.4灌水与排水。黄芩在出苗前及幼苗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定苗后土壤水分含量不宜过高,适当干旱有利于蹲苗和促根深扎。黄芩成株以后,遇严重干旱或追肥时土壤水分不足,应适时适量灌水。黄芩怕涝,雨季应注意及时松土和排水防涝,以减轻病害发生,避免和防止烂根死亡,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2.3.5剪花枝。对于不收种子的黄芩田块,于黄芩现蕾后开花前,选晴天上午,将所有花枝剪去,并分批进行,可减少黄芩地上部分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根部运输,提高黄芩产量。
2.4病虫害防治
2.4.1根腐病。生长2a及其以上的黄芩地块易发病,常使根部分或全部腐烂、枝叶萎蔫干枯。防治方法:忌连作,注意排涝,适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水消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续2~3次。
2.4.2叶枯病。多发生于高湿多雨季节,主要危害叶片,使叶干枯。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3次。
2.4.3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500g/hm2拌麦麸制成毒铒诱杀。
2.5采收加工
2.5.1采收。直播的黄芩2~3a采收,茎段或分根繁殖的黄芩1a采收。在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出全根,去掉茎叶和泥土,运至晒场进行晾晒。
2.5.2晾晒加工。宜选择通风向阳干燥处进行晾晒。一年生的黄芩由于根外无老皮,直接晾干即可。二至三年生的黄芩晒至半干时,每隔3~5d,用铁丝筛、竹筛、竹筐或撞皮机撞一遍老皮,连撞2~3遍。生长年限短的少撞,生长年限长的多撞,撞至黄芩根形体光滑,皮呈黄白色或黄色为宜,然后快速晒干或烘干即可。黄芩成品以条粗、坚实、无空洞,内部呈鲜黄色为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