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T02:09:56.589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7期作者:路远博、王骁
[导读] 伴随着经济呈现出了高速的发展态势,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路远博、王骁
济宁市化工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呈现出了高速的发展态势,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大众对自己生活的质量、美的追求等各方面都加强如关注,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展开施工的过程当中,不但要保证建筑物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需要有节能、环保等多种特点。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引言
建筑的设计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它占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的品质,就应该注意建筑的设计方案,使其具备较高的有效性。
建筑学革新,是在中国传统建筑创新方式和理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个新兴建筑范畴,其可拓创新思维也成为了建筑学革新的基石和前提,它在建筑创造中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可拓思维模式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发散型创新模式,在现实建筑技术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针对现实状况,先解决好建筑施工、质量与设计理念方面的相互关系,再采用一个新思维、新方式来解决,以实现可拓思维模式在现代化建筑中的有效运用,使之逐步产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建筑设计理念与方式,以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1可拓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可拓思维指的就是设计师需要将设计思维和实际问题处理方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二者在相辅相成当中,将实际问题妥善的解决。
可拓思维模式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因为建筑工程都具有工程量庞大、工序复杂等特点,各个建筑元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更需要设计师将自己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凭借自己丰富的设计经验,提升建筑物的总体质量以及设计质量。
首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严谨”二字,对建筑规范和各项要求加深了解程度。
其次,建筑设计保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设计师需要灵活运用场地特点,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运用最少的资金呈现出最高质量的建筑物,即满足新时代下人们对于建筑空间所提出来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情况需要建筑师在各个影响因素的制约之下发挥出自己的灵感,展现出自己的创意,帮助建筑功能更加的美观,更加的均衡。
此外,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对可拓思维的运用,在设计创新当中能够真正的表现出来,通过将思维不断的扩展,对建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再进行整合,最终让建筑设计不断的革新与变化。
2可拓思维模式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
2.1生态环保新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计在当前面临着建筑工程项目后续应用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予以创新体现,其中生态环保方面的诉求就不容忽视,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予以充分考虑。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引入和运用一些生态环保新技术极为必要,这也是当前建筑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从建筑设计中生态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入手分析,首先表现在设计手法层面,设计人员应该借助于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全方位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所处区域存在的现有绿色资源以及需要保护的因素,进而在后续建筑设计工作中予以针对性处理,解决以往建筑设计工作中存在的明显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另外,生态环保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重点表现在各类新工艺和新设施的引入上,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能够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合理选择最为适宜的工艺和设施,增强后续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环保效益。
比如针对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将一些新风系统或者是其它空气净化技术融入方案中,促使其结合传统门窗结构以及暖通系统,更好发挥出空气净化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2.2菱形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原则
菱形思维模型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的运用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大致上应当坚持这样一些原则:目的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是在遇到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应当清楚目的要求,以避免因盲目选择而导致建筑设计误区;创造性原则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创造性思维有充分的表现;而实践性原则是指建筑设计要符合实际状况,就必须全面评价实现的可行性,从而减少了不切实际的设想。
菱形性思维模型可以与建筑设计的目的性和根本性原则有效融合,从而建立操作性最强的创新性思维模型,以便于在确保达到创造性建筑设计目的的同时,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效率。
2.3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当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各个事物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而且关系斐然,如果一个事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那么它周遭的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就是事物传导变换,当建筑设计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有时无法通过直接的方法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这时候可以将传导思维模式加入其中,将其他步骤条件进行有效的改变,以此来最终改变结果。
换句话来说,就是对建筑设计当中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总结以及深入的分析,找到新、旧内容之间连接的地方,最后将建筑设计创新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早在北宋时期,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当中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宋朝的真宗皇帝派丁谓,将已经被火烧过的皇宫进行修复,但是给予修复的时间很短、也没有丰富的材料,但是丁谓并没有畏难的心理,也没有向皇帝提出要求,他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把修复皇宫的方法进行改变,他将皇宫前的街道全部挖成沟渠,然后取土烧瓦、烧砖,在将附近的水全部引入已经挖好的沟渠当中,这样建筑材料就能够借助水路,快速的运输到目的地,当工程结束之后,丁谓又将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废料全部填筑到沟渠当中,让沟渠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丁谓以这样的方法,快速的完成了皇帝派给自己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自己创新当中非常的重要且关键,需要加强对其的关注与重视。
2.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的应用还表现在虚拟现实技术上,这也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类辅助设计手段,可以更好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确保建筑设计方案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增强可行性效果,为后续施工建设创造理想条件,尤其是在最终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完善以及改进调整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应该引起建筑设计人员高度重视。
虚拟现实技术出现在上世纪末,但是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作用价值,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视化成效,促使人员能够置身于虚拟化的场景中,更为直观感受建筑设计方案,可以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进而对于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修正,最终实现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完善。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可以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较强的辅助作用,还能够将用户引入其中,充分了解用户的感受,进而促使建筑设计方案的调整和修改更具针对性,体现出建筑设计工作的人性化理念。
结语
简而言之,可拓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设计思维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与特点在建筑设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其主要包括:建筑学、创新学等多种学科,所以设计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以及认真的学习,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工作能力,保证自己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当中可以灵活的应用可拓思维模式,在有效提高建筑物质量的基础之上,促进建筑设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加的顺利、更加的有序。
参考文献
[1]杨莉,翟金荣.基于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应用[J].四川水泥,2015(6):59.
[2]衣俊,陈宁,衣杰.当代建筑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J].材料保护,2020,53(1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