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其中A卷100分,B卷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搓捻.(liǎn) 抚.弄(fǔ) 蹒.跚(mán) 酝酿.(niàng)
B.停滞.(zhì) 黄晕.(yùn) 感慨.(kǎi) 争执.(zhí)
C.屏.息(bǐng) 徘徊.(h uǐ) 蜷.曲(juǎn) 树杈.(chà)
D.倾.向(qīn) 芦苇.(wěi) 水藻.(zǎo) 清冽.(liè)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历临人间。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淩凌的鱼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街上寂静无人,这条街还沉睡着,再过几个钟头,这里就会人声
..了。
..鼎沸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
....,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人们常把童话中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共12分,每小题3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5.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B. 饭.疏食饭:粮食的一种。
C.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D. 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6. 下列语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温故而.知新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博学而.笃志
C. 四十而.不惑
D. 相委而.去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A.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好好对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
B.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学习好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
C.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
D. 孔子说:“了解别人的学问不如喜爱它的人,学习好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论语十二章》只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内容都有时代局限性。
B. 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中,曾子具体讲到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C. “贤哉,回也!……”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食物,住着陋巷,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包括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是孔子的感喟。
该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
第Ⅱ卷(其他类型的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请默写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全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10分)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楸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
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
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
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多多如花。
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
里,从未离开过。
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
”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
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盯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在墙壁的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和,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
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
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
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10、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3分)
11、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净的雪里‘胡作非为
....’。
”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12、有人说第十一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4分)
五、作文(60分)
13、天真无邪的童年已远走,带着憧憬和梦想,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成长中有快乐,有感动,有挫折,有惆怅……
请以《在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叙述具体,感情真挚。
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B 卷 (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每小题2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管宁①与华歆,俱为汉末人。
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子非吾友也!”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注: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窃.见管神色 窃:偷盗
B. 又尝.同席读书 尝:曾经
C. 宁读如故. 故:原来的样子
D. 歆辄难.之 难:感到为难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段文字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德行”是《世说新语》的第一章,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认为值得学习、
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美好道德品行。
请结合文章,说说文中人物身上的哪些美好品行值得我们学习。
(4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A 、B 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
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
6、A、B这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情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我”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8分)
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从来我的作晶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
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
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
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
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
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
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
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唱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
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②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③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
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
父亲就笑了。
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④父亲住下了。
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
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接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
他也很高兴。
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追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
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
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
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
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已不对,又不想拾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
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情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
和我说话。
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⑤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
但是。
夜里来的人很多。
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
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
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
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
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
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
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
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
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
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找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
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
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
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
来,你喝喝,我也要喝。
⑥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⑦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
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8、标题“酒”,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是揭示主题的催化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6 分)
(1)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父亲把毕生的经验倾诉给儿子,其中有许多“爆款金句”。
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示例:父爱不在言语表达,有时甚至会简单粗犷,但在最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你坚强的依靠,停泊的港湾。
父爱博大深沉,含蓄内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龙泉北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2、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材料三】,如果你是本期《见字如面》的节目主持人,请向观众介绍读信节目开播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