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如果请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配上主题词,你应该选择()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 改革开放,春雷响起
【答案】D
【解析】如果请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配上主题词,你应该选择改革开放,春雷响起。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故选D。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 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了生产障碍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的根本原因正是科技的巨大进步,用机器取代了人力.注意题意要求回答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的本质,所以答案B正确.A项、C项都只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3.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
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
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材料中叙述的是()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巴比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述内容“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
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古希
腊文明的描述。
4.下图是邹容所著《革命军》书影,它体现的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君主立宪
C. 民主革命
D.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邹容所著《革命军》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重要政治著作和宣传品。
1904年刊行,销售逾百万册,属于辛亥革命时期作
品,因此体现“民主革命”思想,因此C正确,
“师夷长技”为洋务运动时期宣传,君主立宪为戊戌变法所主张,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因此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5.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就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儒家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解析】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6.东汉时被道教称作“太上老君”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老子为浇筑,称他为“太上老
尊”,主要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A正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排除C;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排除D。
故选
A.
7.一位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
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井网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传奇”是指长征。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
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选项C符
合题意;秋收起义是失败的,A不符合题意;井网山会师不是战略转移,B 不符合题意;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据此,你认为“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⑧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指出“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由此可判断,“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大国之梦,西方大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奴役和掠夺的基础之上,而中国走的是和平之路。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一个富强的中国有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梦”追求和谐,这意味着伴随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梦”同冷战时期的苏联大国梦是不一样的,苏联是想通过控制其他国家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中国梦”则是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
故选D。
9.屠呦呦入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这主要是因为她()
A. 挽救了疟疾患者生命
B. 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
C. 研发了导弹和原子弹
D. 解决了人类贫困问题
【答案】A
【解析】屠呦呦入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这主要是因为她挽救了疟疾患者生命。
1971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10.对如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会议确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 图二宪法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图三蕴含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智慧
D. 该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答案】C
【解析】
11.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A. 北伐战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文材料不符就排除。
12.从2001年到2014年,两次会议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迅速发展,手机一下子从2G到了4G……这说明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
A.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C.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D.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
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
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
发展。
从2001年到2014年,两次会议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迅速发展,手机一下子从2G到了4G……这说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选项C符合题意。
1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改革开放后,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同时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现实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故选C.
14.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线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
下面对材料的理解正确有()
①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②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③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导致了上述现象
④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线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可知,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
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15.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宣传图片。
图中的数据反映出那个时代
A. 科技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B. 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C. 经济发展违背客观规律
D. 合作化助力农业大发展
【答案】C
【解析】略
16.“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今有嘉宾,德音孔略。
”这段颁奖词赞誉的是
A. 袁隆平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屠呦呦
【答案】D
【解析】略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写出俄国为解决材料一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的改革名称和性质.
17.(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战争”和“震动世界的革命”的名称.【答案】俄国1861年改革.
【解析】据所学知,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史称1861年改革.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14年”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材料“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可知,“震动世界的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8.(1)材料一中的“农奴解放”指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俄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反映了这场改革的什么特点?
18.(3)以上材料涉及的改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9.(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
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19.(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
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19.(4)上述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
相同点?
【答案】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兰、比利时。
影响:使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解析】
【答案】“自救之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解析】
【答案】民主、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
【答案】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