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年春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下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一中象鼻山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二中的( )
A.甲 B.乙C.丙 D.丁
2.图二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②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3.塑造桂林象鼻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波浪侵蚀
右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
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5.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右图),完成6~7题。

6.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受力过大
B.岩块相对位移
C.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D.岩石平直而陡峭
7.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8-9题。

8.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 森林破坏
9.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开放性
B.差异性
C. 整体性
D. 同一性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1.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整体性特征
13.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远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4年底,印度人口大约有12.48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4~15题。

14.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现代型
D .无法确定 15.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6~17题。

16.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7.“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 .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 .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D .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木桶定律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

据此完成第20题。

20.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
A.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
B.人口合理容量是63.80万
C.环境承载力为210.35万
D.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若右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21~22题。

21.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M处B.N处
C.O处D.P处
22.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简称G20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完成23题。

23.据图可推断( )
A.桐乡比海盐服务范围大
B.嘉兴比湖州服务种类多
C.杭州比嘉兴服务范围大
D.图中城市可划分为4级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5.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C.出现逆城市化趋势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

读图完成26~27题。

26.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7.城市通风廊道应( )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28--30各题。

观景鱼眼
28. 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9. 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30. 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二、综合题(共40分,两大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20分)
材料一: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下图)
材料二:世界上有许多谷地。

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

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三:右上图甲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参照材料一完成前四小题:
(1) 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乙为。

(4分)
(2) 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
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 (单选)。

(4分)
A.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B.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 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地比较好。

(2分)
(4) 甲、乙两地中,若打一眼水井,应选择在地,若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地。

(4分)
(5)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分)
(6)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增加到548万,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

材料三: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

2016年合肥市瑶海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

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等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6分)
(2)指出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3)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加快合肥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4分)
(4)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主要问题?(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