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

D.铜仁梵净山以“贵州第一名山”而闻名遐迩
....,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C句中“首当其冲”意为受到严重损害,不符合句意。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有关名著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父爱。

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B.《红星照耀中国》又称《漫记西行》,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C.《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

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却因为对方己婚,双方不复相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D.《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车夫祥子起落的人生经历,塑造了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不向厄运低头的坚强品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正确。

B.《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不是《漫记西行》,作者是美国记者,不是“英国著名记者”。

C.《简·爱》中简·爱跟罗彻斯特最后走到了一起,“却因为对方己婚,双方不复相见”的说法是错误的。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开始时,发愤图强,力求上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后来走向堕落,变成了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所以选项中的“不向厄运低头的坚强品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A。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并且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窈窕淑女。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庇”“鹦鹉”“窈窕”“濯”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个文雅男士
①“文雅”一词,出自《大戴礼记》,谓温和、有礼貌、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文雅多用来形容女子,其实“文雅”一词也可以用在男士身上,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文雅更是对男士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

②文雅男士谈吐高雅,为人谦和,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自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

但在当下社会,有不少男士缺少文雅的风度。

他们行为粗鲁、举止失当,并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无视公德,大声喧哗,不懂得礼让女性,在今天,这些粗鲁的行为不免令我们深思。

③中国是个传统礼仪大国,从古至今,对男士的要求也非常多,君子便是对男士理想化的要求。

具有君子风度的男士,在道德水准、胸襟气度、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具备相当高的修养。

孔子对君子的操行这样写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就应当文质彬彬,男士也应该彬彬有礼,尤其表现在对女性的尊重上。

④民国时期,许多教授不仅有丰富的学识,更有谦谦君子般的修养,这从他们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知晓。

胡适就是这样一位教授。

当年,胡适留学归来,绅士风度十足,讲课时,看到女生坐在窗边,寒风吹进来,他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她们把窗户关上。

⑤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对女性也非常尊重。

如在街上遇见行驶的车辆,他总是举起手杖示意车辆停下,直到身边的女士全部通过方才放行。

吴先生此举,引来当时许多男生的追随学习。

⑥其实,男士这些有爱心、有气质的表现,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恪守。

他们不仅对女性态度谦逊,而且对其他人也决不会出言不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就是他们精神品格的写照。

⑦或许有人认为文雅男士缺乏阳刚之气,有些软弱的含义。

其实文雅决不是软弱的表现,更不是懦弱的代名词。

文雅男士同样能够直面痛苦,敢于担当,表现出慷慨之气。

报业巨擘邵飘萍因揭露事实真相,被反动军阀逮捕,遭到严刑讯拷打后,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临刑前,邵飘萍长袍马掛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

”其文雅的气质可见一斑,慷慨赴死的气节更是成为一段绝唱。

⑧文雅是男士自内而外渗透出一种内敛的风度,也是一种高度的礼貌,对每个男士都有着非凡意义。

只有我们每个男士具有文雅之态,社会风气才会变得更好。

让我们做一个文雅男士吧!
1.从全文看,文雅男士的特征有哪些?
2.第④段运用______事例,论证了______
3.下列表述对第⑤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吴宓先生的翩翩风度,吸引学生去学习模仿。

B.吴宓先生对女性尊重,是他文质彬彬的表现。

C.吴宓先生的优雅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恪守。

D.吴宓先生的举杖示意,是他勇于担当的豪气。

4.有人说“删掉第⑦段文章也完整”,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5.请从下列句子中选一句作为第④段理论论据,并简述理由。

A.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优雅,是一个人内心文化素养与外在表象的完美结合
选:()理由:
【答案】1.①谈吐高雅,为人谦和,有良好的自身修养;②对女性尊重(对女性态度谦逊);③恪守传统文化;④直面痛苦,勇于担当,有慷慨之气;⑤文质彬彬,有绅士风度;⑥有爱心、有气质。

2.胡适在讲课时为女生关窗论证了“君子就应当文质彬彬,男士也应该彬彬有礼,尤其表现在对女性的尊重上”这一观点。

3.D
4.示例:赞同,前6段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方式,论述了文雅男士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最后一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揭示文中的中心论点,文章完整,可以删去。

5.选D 理由:选句强调了个人内心素养和外在表象之间的结合,和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恪守,是文与质的和谐表现相吻合,可以作为国学大师胡适讲究个人修养理论论据。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根据②段“文雅男士谈吐高雅,为人谦和,有良好的自身修养”;第③段“君子就应当文质彬彬,男士也应该彬彬有礼,尤其表现在对女性的尊重上”;第⑥段“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恪守。

”第⑦段“文雅男士同样能够直面痛苦,敢于担当,表现出慷慨之气。

”提取句子作答即可。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文章④段举胡适在讲课时为女生关窗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君子就应当文质彬彬,男士也应该彬彬有礼,尤其表现在对女性的尊重上。

”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D错误,应是:吴宓先生的举杖示意,表现他对女性也非常尊重。

4.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回答赞同与不赞同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看法,如不赞同删除,第⑦段用报业巨擘邵飘萍慷慨赴死的事例,论证了文雅不是软弱的表现这一观点,丰富了文雅男士的内涵;使说理更加充分,论证更加完整。

5.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

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意思是: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与第④段不符;B意思是: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与第④段不符;C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

与第④段不符;D“优雅,是一个人内心文化素养与外在表象的完美结合”符合第④段和“谦谦君子般的修养”是与文与质的和谐表现相吻合的。

故而选D。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
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案】1.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

“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意对即可)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

(2)“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复杂的心理:“酸”是因为自己的书受了委屈,自己还为它做了小偷;“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恢复了原样。

3.描写。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4.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

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一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与那本书的关系,以及“我”对读书这件事情的态度进行分析即可。

从文章第⑬段到第⑮段可以知道,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我”心疼自己的书本,舍不得卖,并且是想送给爱书的人。

但是漂亮的女同事“客套”地向我拿了一本书,却没有好好珍惜它,让它蒙上了灰尘,因此“我”特别心疼和不舍,想把那本书给偷回来。

2.(1)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解答时,结合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作用: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句话是将“目光”比作了“舞台上的追光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这“目光”在“我”心中的刺眼和瞩目,感觉自己被曝光一样,表现出“我”在偷书时的紧张和不安。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理解能力。

解答时,结合词语的含义,根据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结合前文内容来看,我在成功偷书之后,擦拭书面并压平整书本,看着恢复原样的书时,产生了这种“酸酸甜甜”的心理。

“酸”代表的是心酸、委屈的心情,文章前半部分讲述了“我”的书被漂亮的女同事扔在一边,偶尔用到也是拿来垫东西,“我”心疼自己的书本,觉得难过,并且我还成了一个“偷书贼”;“甜”代表的是开心,因为“我”终于把自己的书偷了回来,让它回复了原样,可以好好珍惜对待自己的书本了。

3.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判断及分析能力。

解答时,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表达方式: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一般包括以下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作用: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第⑩段对“我”的动作进行了细节描写,详细地写了“我”为了把书本恢复成原来的模样所作的事情。

“轻轻地擦拭”,用吹风机吹干表面,还特意用木凳压平书的封面,表现出了“我”对这本书的之前的遭遇的心疼,以及“我”对书本的珍爱。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与运用能力。

解答时,结合本文的主题思想进行作答即可。

本文通过对“纸质书”的命运分析,现代人较多的去关注手机等电子产品,反映了纸质书籍的命运。

结合文末作者的思考,可以看出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因爱书而产生的“偷书”行为,反映了现今社会中传统纸质图书受到冷落,人们整天沉溺于手机的现象。

阅读感悟的表达,根据本文主人翁的态度,我们应该站在正能量的角度来批判这种现象,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阐述,注意表述语句的流畅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乐和先生
郭震海
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

说他像“孩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

如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会怀疑他是当“爷爷”的人。

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

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班。

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心。

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打个招呼也会结巴。

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 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

奇怪的是领导听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

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冰。

按名排座,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

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

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

”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面向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减少大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上,竟敢如此放肆。

”没想到,领导带头鼓掌。

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

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

”“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④有人问乐和:“你真不惧领导?”他说:“惧啥?领导是人又不是鬼。

”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

乐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

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就不想当个官?”他说:“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不如开心好。


⑤谁知,最不愿当官的乐和,竟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宣布那天,大家吃惊,乐和自己也吃惊。

有人嘟哝:“凭啥,别人干了十年都没戏,他一个小毛孩子,来了不到半年就提拔。


⑥后来,乐和步步青云,从副主任到科长,再到公司副经理。

友人问他:“你小子一路高升到底托了啥关系,送了多少礼?”乐和愣了,反问:“送啥礼啊?”他确实没关系,也没送过礼。

大家后来又说,这家伙命好,上天眷顾,凡人能奈何?
⑦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会感染“官气”,打官腔,走官步。

乐和不,职位越来越高,本性反倒越来越率真。

比如他到下面调研,看到工人施工,就挽起袖子干一阵子,浑身泥浆,照样开会。

比如他开会从来不用稿子,大白话,干甚,为甚,如何整,交代清楚就散会。

没事了就哼小曲儿,见到小孩子,就眉开眼笑蹲下身亲亲人家的小脸。

⑧乐和不老,越活越年轻。

我们表面跟他开玩笑,暗地里都很羡慕他。

一帮子友人聚一起,常用十个
字去描述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

⑨或许有人说,这十个字,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真能做到这十个字,可谓活在人间成了仙。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乐和先生”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

(2)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
..的眼神看着他。

3.小说第③段中提到“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______________’”请你揣摩其他人此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

说说你为这样写的理由。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示例:“乐和”是“高兴、快乐”之意。

表层含义是指小说的主角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大家称他“乐和先生”;深层含义是指像“乐和先生”一样,追求那种超然物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的生活状态。

从作用方面来看,交代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揭示了小说要表现的主旨,激发读者兴趣。

2.示例:(1)“人仰马翻”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形容被打得惨败。

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在这里是贬义褒用,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乐和先生”乐天知足,快乐洒脱的情态。

(2)“惊恐”是个描写神态的形容词,原意是指惊慌、恐惧,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其他同车的人对“乐和先生”不同寻常举动的惊讶,认为不可理喻。

3.示例:“我看这傻蛋肯定疯了,他怎么能不请示领导就径直上去讲话呢?唉,可别连累我们大家给领导批评呀!”。

理由: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领导总是焦点人物,日常工作中没有请示领导就贸然行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搞不好领导是要生气发怒的,“乐和先生”却我行我素,未经批示就擅自决定,可能会连累其他人的,所以同行的其他人就会有些害怕了。

(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我认为“乐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常美好的、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要想快乐,就应该以一种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的心境,从容自若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当下社会,环顾我们身边所有,在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在,更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心态,远离浮躁,放弃痛苦,探寻快乐,挖掘快乐,收藏快乐。

懂得快乐并善于洒脱,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一人生。

【解析】
1.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乐和”表层含意是指小说的主角天生爱乐;深层含意是指超然物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的生活状态。

同时“乐和先生”是文章的描写对象,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乐和”则点明了小说中心。

以上几点都要答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