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
其中CDK1(CDK 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幼年个体体内CDK 含量较高,成年后体内无CDK
B.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C.CDK1 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
D.CDK1 可干扰细胞周期,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白化病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两种常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分别表示转录、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M1与M2在结构上有差异
C.图中两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方式相同
D.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选择调查对象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3.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后蛋白质被水解,失去功效
B.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内溶物释放后破坏细胞结构
C.新宰的猪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酷夏时节,户外工作人员需要补充盐汽水——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4.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恒定且适宜时,如图所示曲线最有可能用来表示()
A.CO2跨膜运输速率随膜两侧CO2浓度差的变化
B.植物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C.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D.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5.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③—②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
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
6.某昆虫(XY型)的红眼与白眼、裂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
一对红眼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
雌性个体(只)179 0 60 0
雄性个体(只)31 29 32 31
A.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种基因型
C.亲代产生的AY型配子致死
D.F1中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占1/8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特有的蛋白质来侵染T细胞。
2018年11月,有学者宣布,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婴儿的一个基因被切除,使其出生后即能抵抗HIV,其使用的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下图为Cas9蛋白依据sgRNA片段切割DNA示意图(不同的sgRNA可以识别不同的DNA序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重组技术主要用到的工具酶包括DNA连接酶和限制酶,图中充当限制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Cas9sgRNA复合体能够精准识别某核苷酸序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基因编辑过的婴儿出生后能够免遭HIV侵染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获得转基因动物时一般对受精卵进行操作,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直接注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后的受精卵需要先在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培养液必须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后经早期胚胎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经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发育。
移植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6)基因编辑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果将西红柿细胞中与乙烯合成的相关基因编辑切除,则这种西红柿的果实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耐储存的西红柿新品种。
8.(10分)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下图是茶树叶片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
上图中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外界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阶段____________(Ⅰ/Ⅱ)影响光合速率。
在阶段Ⅱ,C3的碳元素来自于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一株茶树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茶树的56%。
一图表示在25℃时不同光照强度下该突变体和普通茶树的净光合速率。
另外两图表示某光强下该突变体与普通茶树的气孔导度(单位时间进入
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
①根据上图比较突变体与普通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大小: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普通/突变体)茶树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通过基因工程将抗生素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以增强其抗病菌的能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抗生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体细胞DNA、RNA和_______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抗生素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常需要使用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DNA连接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包含目的基因、________、启动子、_________、复制原点。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利用其菌体中质粒的T-DNA片段可
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要确认抗生素禁言是否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转基因植株中该基因的______是否呈阳性。
10.(10分)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最终被细胞利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当CO2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会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若要分析该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提取色素时常用到的提取液是_______。
将装有提取滤液的试管密封并置于适当光照条件下几分钟后,试管内氧气的含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1.(15分)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1-4 为细胞内结构,①-⑨为物质运输途径。
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____的运输。
据图1 可知,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得到。
(2)据图1,溶酶体是由[ ]_________形成囊泡而产生的。
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
_____→ 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此功能体现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
【题目详解】
由题意可知,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不管是幼年个体还是老年个体内都会进行细胞的分裂,A错误;酶的活性是受温度影响的,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B错误;CDK1的存在能使细胞分裂顺利完成,故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C正确;各种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故能促进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某些活动,促进癌细胞的增殖,D错误。
2、D
【解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基因1经①转录形成M1(mRNA),经②翻译形成血红蛋白,构成正常红细胞或镰刀型红细胞;基因2经①转录形成M2(mRNA),经②翻译形成酪氨酸酶,酪氨酸酶作用于酪氨酸形成黑色素。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过程①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
B、由于M1和M2是由不同的基因转录形成的,所以M1和M2在碱基排列顺序上有差异,mRNA的结构均为单链结构,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基因1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直接控制,基因2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两者控制方式不同,C 错误;
D、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从人群中调查,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应该从患者家系中调查,故调查对象的要求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3、C
【解题分析】
1、蛋白质类药物不能口服,因为口服后被水解;
2、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一旦溶酶体膜破裂被释放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
3、动物体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溢出;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被激活成为蛋白酶,催化肌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
4、大量出汗时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盐汽水以保证体内水盐平衡。
【题目详解】
A、糖尿病患者不能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被水解,失去功效,A正确;
B、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B正确;
C、动物体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溢出,溶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原,能在细胞死亡后被激活成为蛋白酶,催化肌肉细胞间的胶原蛋白水解,使肌肉变得松软,烹调后更加鲜嫩,C错误;
D、酷夏时节,户外工作人员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盐汽水以保证体内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与生产相关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有蛋白质的水解、矿工职业病硅肺的形成原因、溶酶体的功能和体内的渗透压平衡,一个题目综合考查了四个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4、C
【解题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存在饱和现象。
4、题图反应的是某一生命活动的速率随某种影响因素的增大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题目详解】
A、CO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速率与跨膜两侧CO2浓度差成正比,不会达到饱和状态,A错误;
B、植物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零时,总光合速率为零,但呼吸速率不为零,曲线不应该起始于原点,B错误;
C、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存在饱和现象,C正确;
D、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起点不应该在原点,温度为0℃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一般不为零,超过一定温度时,呼吸作用强度反而下降,D错误;
故选C。
5、A
【解题分析】
神经冲动的传导:
【题目详解】
A、由图甲的c段之后为超极化可以推测a-b段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由图乙的①段之前为超极化可以推测图乙中的③-②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A正确;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通常认为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影响很小,通常认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加,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不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C错误;
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熟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转换过程中离子的转移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触结构的辨别是本题的易错点。
6、C
【解题分析】
分析表格:雌性中红眼:白眼=179:60=3:1,裂翅:正常翅=1:0;
雄性中红眼:白眼=(31+29):(32+31)=1:1,裂翅:正常翅=(31+32):(29+31)=1:1;由题意知:两对等位基因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于眼色来说,亲本都为红眼,子代雌雄个体都出现白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为某种配子致死,导致雄性红眼个体减少导致;对于翅形来说:亲本都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由此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由于裂翅雌雄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只有裂翅,雄性个体中既有裂翅又有正常翅,故控制翅形(
B、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将两对性状分开来看,则对于眼色来说F1红眼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对于翅型来说,F1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共有X B X B、X B X b两种基因型,因此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2=4种基因型,B错误;
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假设不存在配子致死,则有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3:1:3:1,即(3:1)(1:1),而表格数据可知,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1:1:1:1,即(1:1)(1:1),说明雄果蝇产生的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由于红眼:白眼由3:1变成1:1,说明含A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C正确;
D、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雌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X B X B、1/6AAX B X b、2/6AaX B X B、2/6AaX B X b,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让F1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12AX B、2/12AX b、3/12aX B、1/12aX b,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X B、1/3aX B、1/3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AAX B X B)个体的比例为6/12×1/3=1/6,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Cas9-sgRNA复合体sgRNA能与特定的DNA片段发生碱基互补配对T细胞表面缺少被HIV识别的蛋白质转化受精状况和发育能力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不能成熟
【解题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题目详解】
(1)DNA重组技术主要用到的工具酶包括DNA连接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图中Cas9-sgRNA复合体可以充当限制酶。
(2)Cas9-sgRNA复合体能够精确识别某核苷酸序列的原因可能是sgRNA能与特定的DNA片段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3)经基因编辑过的婴儿T细胞表面缺少被HIV识别的蛋白质,所以出生后能够免遭HIV侵染。
(4)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5)操作后的受精卵要先在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发育能力;移植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原因是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6)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如果将西红柿细胞中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编辑切除,则这种西红柿不能合成乙烯,其果实将不能成熟,从而获得耐储存的西红柿新品种。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8、叶绿体基质ⅠCO2和五碳化合物光照强度小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普通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大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大于普通茶树的净光合速率突变体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其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茶树相近,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
【解题分析】
由题图可知,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a表示[H],b表示ATP。
光照强度大于a时,突变体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普通茶树。
突变体茶树的气孔导度大于普通茶树,而突变体茶树和普通茶树胞间CO2浓度相同,说明突变体茶树利用CO2的能力高于普通茶树。
【题目详解】
(1)进行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外界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阶段Ⅱ过程中,CO2和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因此C3的碳元素来自于CO2和五碳化合物。
(2)由图可知,光照强度小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普通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大于a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普通茶树的净光合速率。
由另外两图可知,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其胞间CO2浓度与普通茶树相近,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因此突变体茶树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
【题目点拨】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曲线图和柱状图获取信息。
9、蛋白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 蛋白质) T4 DNA连接酶标记基因终止子农杆菌转化法转移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表达产物
【解题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题目详解】
(1)抗生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体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抗生素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
(2)基因工程中常需要使用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DNA连接酶是T-DNA连接酶。
(3)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包含的结构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通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原理是利用其菌体中质粒的T-DNA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的特点。
(5)要确认抗生素基因是否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应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呈阳性。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线粒体内膜上升无水乙醇不变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反应Ⅰ为光反应,反应Ⅱ为暗反应,A为氧气,B为[H],C为ADP,D为ATP。
【题目详解】
(1)图中A物质为水光解产生的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当CO2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被还原的量减少,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3的含量将会上升。
(3)提取植物叶绿体中色素常用到的提取液是无水乙醇。
将装有提取滤液的试管密封并置于适当光照条件下几分钟后,由于色素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不能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试管中的O2含量不变。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1、细胞膜脂质胞吞 4 高尔基体2→1→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流动性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1:题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⑨为物质运输的过程,1 为内质网,2 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3 为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4 为高尔基体。
【题目详解】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据图可知,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得到。
(2)由图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题图中的4)形成囊泡而产生的;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 2 核糖体→1 内质网→4 高尔基体→ 溶酶体;⑥→⑨过程是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消化分解”并被运输出细胞的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题目点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