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产技术要求和测试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用陶瓷技术要求
日用陶瓷饮食器具遵循瓷种和传统特色分类,现有产品国家标准8个: 日用瓷器GB/T 3532-1995
青花日用细瓷器GB10811-1989 青花玲珑日用细瓷器GB10812-1989 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GB10814-1989 日用青瓷器GB10813.1-1989 日用精陶器GB10815-1989 紫砂陶器GB10816-1989 骨灰瓷器GB/T13522-1992
还有行业及地方产品标准多项,如砂锅QB/T3732.2-1999等。

1. 吸水率:
细瓷类产品不大于0.5%,普瓷类产品不大于1.0%,炻器类产品不大于 3.0%。

2. 热稳定性
成套或系列产品:餐具以中型盘、碗类产品为代表,茶、咖啡具
非成套或系列产品,小、中型号产品,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大、特型产品: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3. 白瓷白度(推荐性指标)、釉面光泽度(无光釉除外)及成套产品的釉色色 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4. 产品不许有炸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缺陷。

5. 产品规格误差
口径误差:口径等于或大于60mm 的允许±1.5%,口径小于60mm 的允许±2.0%。

高度误差:允许±3.0%。

重量误差:±6.0%。

6.有盖产品盖与口基本吻合
壶类在倾斜70 度时,盖子不许脱落。

当盖子向一方移动时,盖子与壶口的距离不得超过3mm 。

壶嘴的口部不得低于壶口3mm 。

7.成套产品要求配套无差错,花面色泽要求其本一致。

项目 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白 度 ≥70.0
≥60.0
≥51.0 光泽度 ≥81.0
≥80.0 色 差
≤1.0
≤2.0 ≤3.0
8. 光滑与平稳
优等品的向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应平稳。

一等品、合格品的釉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基本平稳。

9.产品外观质量
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缺陷名称、测定物理量、计量单位、产品规格、缺陷允许范
围方面,具体要求见表2,应须符合下列要求:
10.其它要求
变形测定按GB 3300执行
光泽度测定按GB 3295执行
白度、色差测定按QB/T1503执行
产品规格误差、缺陷尺寸测定按GB 3301执行。

表2
序号缺陷名称测量单位产品规格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1 变形高度
盘碟类口径:
<128 0.4 0.8 2.6 128~<205 0.8 1.6 3.5
205~<280 1.2 2.0 4.0
280~<360 2.0 3.0 5.0 >360 不超过口径的0.5% 不超过口径的0.8% 不超过口径的1.6% mm 鱼盘类口径:
<200 0.8 1.6 5.5 200~<240 1.6 2.6 6.5
240~<320 2.6 3.5 7.5 >360 不超过口径的1.0% 不超过口径的1.5% 不超过口径的2.5%
口径
碗类口径:
<110 0.5 0.8 2.8 110~<175 0.8 1.8 4.0
175~<250 1.2 2.0 5.8 >250 不超过口径的0.7% 不超过口径的1.5% 不超过口径的2.5% mm 壶类口径:
<60 0.8 1.2 2.0
1.2 1.8
2.6
杯类口径:
<60 0.5 1.5 2.5
- 0.5 1.5 3.0
1.多边形变形优等品不允许,一等品合格品需将规定幅度减少40%;
2.底部凹凸不平优等品很不明显,一等品不明显,合格品不太明显
2 落渣直径
小中型不允许
显见面不大于0.5
限1个,非显见面
不大于1.0限2个
显见面不大于1.5限
2个,非显见面不大于
2.0限4个
mm
大特型不允许
显见面不大于1.0
限1个,非显见面
不大于1.5限2个
显见面不大于2.5限
3个,非显见面不大于
3.0限6个
口沿落渣不允许,
其他部分落渣应除
去尖锋
口沿落渣不大于0.5
限1个,其他部位落
渣应除去尖锋
3 毛孔直径
小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0.5限1个
不大于0.5限3个不大于1.0限5个中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0.5限2个
不大于0.5限5个不大于1.0限7个
mm
大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0.5限3个
不大于0.5限6个不大于1.0限8个特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0.5限4个
不大于0.5限8个不大于1.0限10个
注浆产品:一等品、合格品规定的幅度不
变,数量各增加1个
4 斑点直径
小型
不允许
不大于0.5限1个不大于2.0限2个中型不大于0.5限1个不大于2.5限2个mm 大型不大于0.5限2个不大于3.0限3个特型不大于0.5限2个不大于3.5限3个
5 色脏面积
各型不允许
显见面不超过3.0
非显见面不超过
10.0
显见面不超过12.0,
非显见面不过24.0 mm2底足粘脏一等品不明显,合格品不严重
6 熔洞、石膏脏直径
小型
不允许
显见面不允许,非
显见面不大于1.0
限1个
不大于2.0限2个中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
显见面不大于1.5
限1个
不大于3.0限2个
mm
大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
显见面不大于2.0
限1个
不大于3.0限2个特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
显见面不大于2.0
限2个
不大于4.0限2个
7 疙瘩、坯泡直径小型
不允许
不大于1.0限1个不大于3.5限3个中型不大于1.5限2个不大于4.5限4个
mm 大型不大于2.0限2个不大于5.0限4个
特型不大于2.0限3个不大于5.0限6个
8 泥渣面积
小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1.0
不超过6.0 不超过24.0 中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2.0
不超过9.0 不超过36.0
mm2
大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4.0
不超过18.0 不超过72.0 特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见
面不大于8.0
不超过24.0 不超过96.0 以上规定适合釉下较平者,凸出者按疙瘩检验。

9 釉泡直径
小型
不允许
不大于0.5限2个不大于1.0限4个中型不大于0.5限3个不大于1.5限5个
大型不大于0.5限4个不大于2.0限7个mm
特型
不大于0.5限5个不大于2.0限8个
开品口釉泡一等品不允许。

合格品口沿开口
釉泡不允许。

10 缺釉(包括压
釉、缩釉、滚
釉)
长度mm
压釉长不超过4.0,
底内沿长不超过
10.0,其它缺釉不
允。

底足缩釉:中、
小型不超过30.0mm2,
特大型不超过
40.0mm2。

压釉长不超过10.0,
底内沿长不超过
40.0,其它缺釉不超
过30.0mm2,底足缩
釉:中、小型不超过
60.0mm2。

特大型不超
过80.0mm2。

面积mm2底足缩釉宽均不能超过1mm。

小、中型嘴、
耳、把处压釉一等品不超过2.0,合格品不超
过4.0mm。

11 裂纹长度
小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阴裂不超过2.0
阴裂不超过5.0 中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阴裂不超过3.0
阴裂不超过7.0 大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阴裂不超过4.0
阴裂不超过9.0
mm
特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阴裂不超过5.0
阴裂不超过11.0
耳把和壶内所眼处
等隐蔽处坯釉皆裂
不超过2.0限1处
坯釉皆裂(不透)中、
小型不超过3.0,特
大型不超过5.0,耳把
和壶内所眼处等隐蔽
处坯釉皆裂不超过
2.0限2处
12 水泡边、刺边
直径与长度小型不允许
水泡边不允许,刺边
长不超过8.0
不大于1.0,长不超过
30.0
中型水泡边不允许,刺边
长不超过15.0
不大于1.0,长不超过
50.0
mm
大型水泡边不允许,刺边
长不超过20.0
不大于1.0,长不超过
60.0
特型水泡边不允许,刺边
长不超过30.0
不大于1.0,长不超过
80.0
13 底沿粘渣长度
各型不允许
外沿不允许,内沿不
超过底径的20%,宽
度不超过1.5
外沿不超过底径的
50%,内沿不超过底径
的60%
mm 1.粘渣需磨钝.
2.鱼盘按底足长径计算
14 粘疤长度
各型不允许
粘足不超过底径的
5%,深度不超过
0.5mm
粘足不超过底径的
20%,深度不超过
1.0mm
mm 1.鱼盘按底足长径计算
2.其他粘疤不允许
3.底足必须磨光
15 烤花粘釉
小型
不允许
口沿不允许,其他部
位不超过3.0
口沿不允许,其他部
位不超过10.0 面积中型
口沿不允许,其他部
位不超过20.0 mm2大型
口沿不允许,其他部
位不超过30.0 特型
口沿不允许,其他部
位不超过40.0
16 缺泥
小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不超过10.0
不超过15.0(其中口
沿不超过2.0)
不超过40.0(其中口
沿不超过5.0) 面积中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不超过15.0
不超过20.0(其中口
沿不超过2.0)
不超过60.0(其中口
沿不超过5.0) mm2大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不超过20.0
不超过25.0(其中口
沿不超过3.0)
不超过80.0(其中口
沿不超过7.0) 特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不超过25.0
不超过30.0(其中口
沿不超过3.0)
不超过100.0(其中口
沿不超过7.0)
优等品、一等品缺泥深不超过0.5mm,合格品缺泥深不超过1.0mm
17 画线缺陷长度mm 各型断边断线不允许,断
金不允许.蓝金很不
明显,线边色差不匀
及残缺很不明显
断口不超过2.0(宽
金边断口不允许),
蓝金不明显,线边色
差不匀残缺不明显
断口不超过4.0限5
处,蓝金不太严重,线
边不匀及残缺不太严

18 画线缺陷
面积各型
不超过4.0限1处
不大于7.0限2处或
不超过10.0限1处
不超过画面的25%
1.满花各等级加一处;
2.薄膜迹优等品很不明显,一等品不明,合格品不太明显;
mm2 3.局部淡金按画面缺陷处理;
4.人物、飞禽走兽的头部、手、足,装饰中的文字符号优等品、一等品不允许残缺,合格品残缺不明显
19 火刺
小型
不允许不允许
40.0 面积中型50.0 mm2大型70.0 特型90.0
20 釉面擦伤各型不允许不明显不太严重
21 烟熏、阴黄各型不允许不允许不严重
22 釉薄、桔釉各型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很不明显
不明显不严重
23 嘴耳把歪、接
头泥色差、彩
色不正
各型很不明显不太明显不严重
24 泥釉缕、波浪
纹、滚头迹
各型
显见面不允许,非显
见面不明显
不太明显不严重
注:优等品第件产品不得超过1种缺陷;
一等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3种缺陷;
合格品每件产品不得超过5种缺陷。

缺陷折算规定:
①除已明确规定者外,本表所规定的缺陷允许范围均指显见面,非显见面的
缺陷均可按显见面规定的尺寸加大 50%,毛孔尺寸按规定不变,数量以二个折算
一个。

②凡遇直径小于规定幅度50%的缺陷,而其数量较规定的略多时,可以两个
折算一个,但所增加的绝对个数不得超过原等级规定总数的50%(如原规定总数
为单数时,可将总数加1,变成双数再折半)。

③凡未限定处数和个数者均可按尺寸相加计算。

④一等品、合格品中凡是直径不大于0.3mm,长度不超过0.5mm,面积不超
过1mm2,颜色清淡的微小缺陷以及其它不明显缺陷,可不作缺陷计。

⑤在10mm2内不得有超过2个以上的缺陷。

⑥本标准未能包括的缺陷,可按相似缺陷处理。

日用陶瓷测试技术
1、铅、镉溶出量:4%的醋酸溶液倒入被测样中,直至离溢出口5mm处为止,在20℃±2℃的环境温度中浸泡24小时,测量其铅镉溶出量。

2、热稳定性:标准一般均规定加热至180℃然后投入2
0℃水中,取出观察是否有损坏,此温度不出现损坏,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3年以上。

3、吸水率:真空法,煮沸法把试样悬空置于真空装置中,抽真空至0.095Mpa,再徐徐向真空容器内注入蒸馏水,这样由于内外压力差,水能注满开口气孔,而煮沸法检测时,是将试样置于盛蒸馏水容器中煮沸,这样水分仅能进入容易浸入的开口气孔。

建筑平板玻璃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尺寸偏差
公称厚度长度和宽度尺寸偏差(mm)厚度偏差和厚薄差(mm)尺寸≤3000 尺寸>3000 厚度偏差厚薄差2、3、4、5、6 ±2 ±3 ±0.2 0.2
8、10 +2 -3 +3 -4
±0.3 0.3
12、
±3 ±4
15 ±0.5 0.5
19
±5 ±5
±0.7 0.7
22、25 ±1.0 1.0 对角线差对角线差应不大于其平均长度的0.2%。

弯曲度弯曲度应不超过0.2%.
外观质量要求
缺陷种类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
气泡、夹杂物、
斑点等点状缺

尺寸(L)/mm
允许个数
限度
尺寸(L)/mm
允许个数
限度
尺寸(L)/mm
允许个数
限度
0.5≤L≤1.0
2×S
0.3≤L≤0.5
2×S
0.3≤L≤
0.5
1×S
1.0<L≤
2.0
1×S
0.5<L≤1.0
0.5×S
0.5<L≤
1.0
0.2×S
2.0<L≤
3.0 0.5×S 1.0<L≤1.5 0.2×S L>1.0 0
L>3.0 0 L>1.5 0
光畸变点视为6mm~1.0mm
的点状缺陷点状缺陷中不允许有光畸变点。

点状缺陷密集

尺寸≥0.5mm的点状缺陷
最小间距不小于300mm;直
径100mm圆内尺寸≥0.3mm
的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
尺寸≥0.3mm的点状缺陷
最小间距不小于300mm;直
径100mm圆内尺寸≥0.2mm
的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
尺寸≥0.3mm的点状缺陷
最小间距不小于300mm;
直径100mm圆内尺寸≥
0.1mm的点状缺陷不超过
3个线道不允许
裂纹不允许
划伤
允许范围允许条数
限度
允许范围允许条数
限度
允许范围允许条数
限度宽≤0.5mm,
长≤60mm
3×S
宽≤0.2mm,
长≤40mm
2×S
宽≤0.1mm,
长≤30mm
2×S




公称
厚度
无色透明本体着色无色透明本体着色无色透明本体着色
2mm ≥40。

≥40。

≥50。

≥45。

≥50。

≥50。

3mm ≥45。

≥40。

≥55。

≥50。

≥55。

≥50。

≥4mm
~12mm ≥50。

≥45。

≥60。

≥55。

≥60。

≥55。

≥15mm ≥55。

≥50。

≥55。

≥50。

断面缺陷
玻璃板断面凸出或凹进的部分、包括爆边、边部凹凸、缺角、斜边等断面缺陷,当公称厚度不超过8mm时不超过玻璃板的厚度;8mm以上时,不超过8mm。

注:S是以平方米为单位的玻璃板面积数值,按GB/T8170修约,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点状缺陷的允许个数限度及划伤的允许条数限度为各系数与S相乘所得的数值,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光学特性
无色透明平板玻璃本体着色平板玻璃
公称厚度/mm 可见光透射比最小/% 光学特性种类偏差不超过/% 2/3/4/5 89/88/87/86 可见光(380nm~780nm)透射比 2.0
6/8/10/12 85/83/81/79 太阳光(300nm~2500nm)直接透射

3.0
15/19/22/25 76/72/69/67 太阳能(300nm~2500nm)总透射比 4.0 本体着色平板玻璃颜色均匀性,同一批产品色差应符合△E ab≤2.5。

特殊厚度或其他要求特殊厚度或其他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

建筑平板玻璃检验方法
1.尺寸
用符合JB 2546规定的金属尺测量。

2.厚度
用符合GB 1216规定的千分尺在试样的四边各取一点测量,厚度差均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3. 波筋的测定
(1)仪器
光源:24V,150~240W的卤钨钉。

屏幕:白色、不反光。

支架:能使试样垂直放置,并可平行屏幕移动。

(2)步骤
玻璃按拉引方向垂直放置,与光线成60°角,距光源6m。

白色屏幕与玻璃平行,相距0.7m,观察屏幕呈现的明暗条纹,参照波筋样板确定等级。

4. 气泡、划伤、砂粒、疙瘩、麻点、线道检验
(1)仪器
黑色框架:装有数支40W日光灯管,灯管间距300mm。

(2)步骤
将玻璃按拉引方向垂直放置,与日光灯管平行并相距600mm,观察者距玻璃600mm,视线垂直玻璃观察,缺陷尺寸用符合JB2546规定的金属尺或放大10~20倍的读数显微镜测定。

6. 弯曲度的测定
将玻璃垂直放置,不施加外力,沿板边水平放一足够长的直尺。

玻璃弓形弯曲时,测量对应弦长的弧高;波形时,测量对应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距离间的波谷的深度(或波峰高度),按下式计算弯曲度:
C=(h/L)×100%
式中: c-弯曲度,%;
h-弦高或波谷深度(或波峰高度),mm;
L-弦长或波峰到波峰的距离(或波谷到波谷的距离),mm。

7. 尺寸偏斜及缺角的测定
将直角尺放在玻璃上,使角顶点、一边分别与玻璃顶点、一边对齐,测量直角尺另一边1m处与玻璃板的距离。

沿角平分线从原角顶向内测量长度即为缺角深度。

普通水泥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GB175-1999 GB175-1999 GB12958-1999 GB1344-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复合硅酸盐水泥(P·C)
矿渣(P·S)火山质(P·P)
粉煤灰(P·F)硅酸盐水
泥抗压抗折抗压抗折抗压抗折抗压抗折
3d 28d 3d 28d 3d 28d 3d 28d 3d 28d 3d 28d 3d 28d 3d 28d
强度检验
32.5 11.0 32.5 2.5 5.5 11.0 32.5 2.5 5.5 10.0 32.5 2.5 5.5 32.5R 16.0 32.5 3.5 5.5 16.0 32.5 3.5 5.5 15.0 32.5 3.5 5.5 42.5 17.0 42.5 3.5 6.5 16.0 42.5 3.5 6.5 16.0 42.5 3.5 6.5 15.0 42.5 3.5 6.5 42.5R 22.0 42.5 4.0 6.5 21.0 42.5 4.0 6.5 21.0 42.5 4.0 6.5 19.0 42.5 4.0 6.5 52.5 23.0 52.5 4.0 7.0 22.0 52.5 4.0 7.0 22.0 52.5 4.0 7.0 21.0 52.5 4.0 7.0 52.5R 27.0 52.5 5.0 7.0 26.0 52.5 5.0 7.0 26.0 52.5 5.0 7.0 23.0 52.5 4.5 7.0 62.5 28.0 62.5 5.0 8.0
62.5R 32.0 62.5 5.5 8.0
I型(PI)II型(PII)
不容物≤ 0.75 % ≤ 1.5 %
烧失量≤ 3.0 % ≤ 3.5 % ≤ 5.0%
氧化镁水泥中≤5.0 % 注:压蒸安定性合格容许氧化镁≤
6.0 % 熟料中≤5.0 % 注:压蒸安定性合格则容许氧化镁≤ 6.0 %
三氧化硫
≤ 3.5 % 矿渣水泥中≤4.0 % 火山灰和粉煤灰水泥中≤ 3.5 %
凝结时间初

≥ 45 min


≤ 390 min=6.5 h ≤ 10 h
细度比表面积≥ 300 m2/kg 80 μ m ≤ 10.0 % 安定性用沸煮法必须检验合格
碱含量
碱含量按氧化钠+0.658氧化钾计算值来表示。

若用活性骨料需限制碱含量时,依照下一行处理。

碱含量≤ 0.6 %或由供需双方商定供需双方商定
备注(1)取样: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站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公斤。

(2)废品: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何一项不符和规定时,均为废品。

(3)不合格品:凡细度,初凝时间任一项不符合规定或混合材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或强度低于强度等级指标时均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4)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及试验结果、助磨剂、工业副产品石膏、混合材的名称和掺和量,属旋窑或立窑生产。

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七天内寄发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

28天强数值,应在水泥发起之日起32天补报。

(5)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双方共同取样签封。

取样20公斤,缩为二份,一份由卖方保存40天,一份由买方进行检验。

若买卖双方有异议时,将封存样送省级以上仲裁机构进行检验。

(6)以水泥厂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时在同编号水泥中抽取试样,双方共签封后保存,在三个月内双方有异议时,将封存样送省级以上仲裁机构进行检验。

通用水泥检测方法:
技术规定:
1.试验室温湿度的要求: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养护箱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的范围内。

试验室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减至一天记录两次。

2.试样制备: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当检测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时,再在110℃±5℃下烘干1b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

1. 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
(1)仪器:
0.9mm方孔筛作为试验筛、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仪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湿度不低于90%)、天平(最大称量为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2)步骤:
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测定
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技术要求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在不同部位测二次,结果相同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时,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②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煮沸: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新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③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试饼的成型方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等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进行判别。

目测试饼末发现裂缝,用钢直尺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2.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试验
(1)仪器
试验筛(80μm)、负压筛析仪(调节范围为4000-6000Pa)、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2)步骤
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然后称取试样25g,精确至0.01g,置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筛盖上,可轻轻敲击,筛毕,用天平称量余物。

试验筛必须常保持洁净,筛孔畅通,使用10次后要进行清洗,
如筛孔被水泥堵影响筛余物时,不可用弱酸浸泡,用毛刷轻轻地刷洗,用淡水冲净,凉干。

3.水泥比表面积勃氏法试验
(1)仪器
勃氏比表面积透气仪、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001g)。

(2)步骤
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和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虑纸放到穿空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

称取按m=pv(1-ε)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虑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边缘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穿孔板上的虑纸为中心Ф12.7mm边缘光滑的圆形虑纸片,每次测定需用新的虑纸片。

把装有试件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

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内液面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该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每次透气试验,就重新制备试料层。

水泥比表面积的试验结果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重新试验,计算结果精确至10cm2/g。

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试验
(1)仪器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

(2)步骤
试验前准备: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25次,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

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邮桌台面。

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胺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井用潮湿棉布覆盖。

试样制备:水泥540g,标准砂1350g,水量按预定水灰比计算,按第5条有关规定进行胶砂制备。

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 次,捣压后胶砂略高于试模。

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己捣实底层表面。

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捣压完毕后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

立刻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频率,在25±1s内完成25次跳动。

跳动完毕后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最大扩散直径及与其垂直的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用mm为单位表示。

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

流动度试验,.从胶砂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6min内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