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06合集-城乡规划-小镇-研究报告-会议纪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竹的用途及经济地位
一、毛竹的优良特性:
(1)适应强,分布广。
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重要经济竹种。
毛竹在我国北纬40°以南,年均温12—22℃,年降水量500—2000mm,年相对湿度65-85%广大地域,东起台湾、浙江、福建、江西,西至四川及云南东北部,南到两广中部,北达安微北部,河南南部全国24个省(直辖市)均有分布。
毛竹的垂直分布幅度也很大,在海拔1350m以下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及沿海地带均有毛竹林分布。
毛竹能耐零下20℃的极端最低气温,在壤土、沙壤上,粘壤土、重粘土和石砾土上均能适应,但以具有良好理化性质,疏松深厚肥沃的乌沙土上生长最好。
(2)繁殖强,易栽培。
毛竹的鞭系及竹杆均含有生物活性内源激素,除种子具有生殖能力外,其鞭节和竹节均能萌芽生殖,因而除了用种子繁殖竹苗外,还可用分蘖育苗、扩鞭育苗、压杆育苗、埋杆育苗等方式繁殖竹苗。
毛竹栽培易成活,采用竹苗栽培、母竹栽培、竹鞭栽培均可,但竹苗栽培成林较慢,竹鞭栽培要求技术程度较高,故而生产上大面积发展毛竹,一般都采用母竹移栽法造林。
(3)生长快,成材早,易成林。
毛竹是典型的速生树种,其粗生长在竹笋出土时即已基本定型,高生长从出笋到成竹一般只需50一60天时间。
竹林经3—6年加固生长则可采伐利用,若用于纤维造纸原料,当年就可砍伐利用。
新造毛竹一般5—8年即可成林,改造残次低产林分和复壮衰败荒芜竹林,3—5年则可恢复生产,进入丰产状态。
(4)材性好,用途广,功能全,价值高。
毛竹竹材具有一般木材不及的优点:竹材收缩量小,具高度的割裂性、弹性和韧性,顺纹抗拉、抗压强度大。
由于毛竹竹材强度大,韧性强,弹性好,收缩膨胀变化不大,材质上乘,用途十分广泛,各行各业无处不用,深受人们青睐。
(5)毛竹除材性优良外,其冬笋、春笋、鞭笋、竹荪等竹类食品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鲜美可口,堪称绿色山珍,是人们食疗保健美容防癌的理想食品。
毛竹竹材经干馏后可生产竹炭、活性炭和提炼焦油水酸、葡萄糖、木醛糖、竹汁、竹沥、竹黄、竹茹、竹蜡、燃油、酵素等,毛竹叶可提炼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在化学、造纸、动力、食品和医药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6)毛竹姿秀挺拔,高风亮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防风性能,是营造风景林、旅游林、特用林、固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公园与庭前宅后环境绿化美化配植的理想竹种。
此外,毛竹的竹枝、竹蔸、竹鞭、竹箨及笋、加工剩余物均可利用。
可见,毛竹的用途不胜枚举,样样有作用,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极高。
二、毛竹的用途:毛竹是竹类植物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竹种,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树种之一。
毛竹的用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衣、食、住、行、观、用、饰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拥有材用、食用、药用、观赏、饲用、环保等众多功用,是无污染绿色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营建绿色银行的理想物种。
(1)材用:毛竹竹秆高大通直,材质坚韧轻强,割裂性高,收缩量小,弹性、刚性好,硬度
大,纤维长,篾性优良,纹理通直,光滑亮洁,竹材广泛应用于各行工程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仅原竹可做梁、柱、椽、檀、壁,更是其竹材加工可制作各种农具、工具、家具、文具、体育器材、乐器材料、日常用具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手工艺晶、玩具、餐具、装饰和玩意等,毛竹制品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样样齐全。
尤其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对毛竹等竹质人造建材系列新型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是竹材利用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开拓了竹材进入工业领域利用的全新局面。
(2)食用:在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代世界,人们对天然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绿色食品倍受青睐,毛竹是培植无污染绿色食品的最佳种类,毛竹的竹笋、利用毛竹培植的竹荪食用菌,以及以从毛竹竹秆中提炼的竹汁和从竹叶中提炼的提取物为原料开发出的系列饮料产品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毛竹竹笋,古称竹芽、竹胎、竹萌、竹肉,又分冬笋、春笋、鞭笋,以冬笋为最佳。
毛竹笋富含蛋白质和可食性纤维素,以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与铁、钙、磷等矿质营养元素和糖分及脂肪等,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23%,纤维素含量在6—8%左右,与一般食品相比,其脂肪含量较低仅为2.46%。
竹笋所含蛋白质经水解后可得到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为人体所必需,2种氨基酸为人体所必需。
毛竹竹笋不仅营养丰富,且其肉脆鲜嫩,味美可口,尤其毛竹冬笋享有“天下第一笋”的美誉。
竹笋是我国传统的佐餐疏菜和保健食品,古时我国有“无笋不成席”之说,可见在历代竹笋也是宫宴家席上的佳肴珍品。
目前,毛竹竹笋已开发加工出笋干、笋丝、烟笋、酸笋、淡笋、笋衣、罐头笋、咸盐笋、保鲜方便笋等众多竹笋系列食品。
利用竹林培植的竹荪食用菌,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无论烧、炒、焖、扒、酿、烩、涮或制汤,都是味美爽口,香气郁浓,别具风味,古往今来都是国晏和高档酒席上的名贵山珍佳肴之一。
竹荪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异多糖的多糖体各类组分及多种矿物微量营养元素,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其蛋白质丰富,占干物质总重的13—17%,且含有21种氨基酸.是食用菌中含氨基酸最多的一种,以菌体蛋白的形态存在,游离极少,故加工烹调不易损失,8种氨基酸为人体所必需且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5—48%,特别是为一般食物所不及的赖氨酸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4%。
此外用竹荪、竹汁、竹沥、竹叶提取物和从竹材加工废料中水解提炼出的木糖醇等配制生产的饮料、酒类及其他产品都是优良的绿色饮料和理想的保健食品。
(3)药用:毛竹竹笋、竹汁、竹沥、竹叶、竹荪及各器官提取物等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众多疾病具有较高疗效。
竹笋,性微寒味甘,无毒,具清热化痰,解毒透疹,健脾益气,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和美容防癌等功能。
竹荪,性寒味甘,无毒,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降血压,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整老人血酸及脂肪酸和防癌抗癌等功用。
可治败血症、细菌性肠炎、咳嗽、肥胖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其他疾病。
竹叶,性凉味甘辛,凉心缓脾,化痰止渴,清热散郁,解毒清胃。
有杀虫疗疮,止呕除烦等
用途,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和一切中风惊痛等症。
竹沥、竹茹:性寒味甘,无毒,为我国传统中药。
竹茹清安胃腑,止吐除闷。
竹沥为竹汁提炼加工而成,清瘀解毒,透畅经络,清凉退火.主治筋脉拘挛,皮里膜外之痰,血瘀气阻,经络滞阻诸症,同时有防暑止渴,增强食欲,养颜驻容等功效。
竹根、竹实:毛竹根具止消渴,散毒补虚功用,益气止渴,补虚下气及消毒药用。
竹实有通神明,轻身益气的功效,是较好滋补食品。
竹叶、竹材提取物:主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O2-和OH)与阻断亚硝化反应能力,对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系有影响,能抑制内脂质过氧化的怍用和提高免疫能力,有较好的防疲劳抗衰老和增强智能等作用。
(4)观赏:毛竹四季常青,竹秆挺拔秀伟,潇洒多姿,卓雅风韵,独有情趣。
另外,其观赏价值还表现在竹秆虚心。
高风亮节,品格高尚;竹秆刚强正直,不屈不挠,不畏冰封雪裹,依然本色,和松、梅并列为岁寒三友,这些特殊价值,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精神财富的源泉。
古往至今,多少诗人学者,为此吟咏不尽,赞不绝耳。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郑板桥赞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西南东北风。
”陈植先生曰"益幽篁环绕,万玉森森,日出有清明,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
自觉景物深幽?意志潇然,诚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还有人大声疾“玉可碎不可毁其白,竹可焚不能毁其节”。
对其配景,陈继儒《小窗书记》有载:“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文震亨《长物志》描绘:“种竹宜筑土为垄,环水为溪,小桥斜渡。
陡级而登,上留平台,以供坐卧,……俨如万竹林中人也。
”可见,毛竹在营建风景林、旅游林及在园林点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014年为惠尔康小镇项目服务内容清单
一、提炼惠尔康小镇概念
二、先后考察了角美、漳浦县的佛昙、前亭、大南板、南浦、旧镇等地;南靖的船场镇、龙山镇、梅林村等,为发展惠尔康小镇选点;
三、提交策划报告书(6份):
1、惠尔康小镇概念策划报告(通用稿)
2、惠尔康角美生态小镇项目策划报告
3、漳浦惠尔康生态小镇策划报告
4、南靖惠尔康温泉古镇策划报告
5、惠尔康温泉小镇策划报告
6、惠尔康梅林古镇策划报告
佛昙陈福强书记会谈纪要
佛昙镇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古邦之称,是木偶大师杨胜的故乡,曾被誉为“木偶之乡”、“排球之乡”。
也是民间艺术奇葩“大车鼓”的发源地。
群体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是福建省体育先进乡镇。
佛昙也是一个文明古镇,历代人才辈出,古历代出过14名进士,32名举人,其中较杰出人物叔侄布政司陈尚勉陈奂。
公孙父子三知府,公林表、孙林敬、曾孙林绍。
“南天一柱”杨世懋。
旧古迹保存较完整的有:积美村“天后宫”佛昙的“良山书院”代卿的“鸿江书院”。
下坑村的大荟山上五千年前的“岩画”、“海日岩”、佛昙“石钟”、大坑“陈元光屯兵处”,“古樟树群”佛昙第一山都是漳浦间名的胜景。
别具一格的“佛头倒影”、“芙蓉茂盛”、“龟蛇聚会”、“钟鼓分明”、“黄蜂出巢”、“猫公照鼠”、“王公看印”、“鸬鹚颈”、“公婆相应”、“龙井甘泉”等诸多胜景奇观,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一个叫轧内村的小渔村,藏有一处近千年的古香樟树群。
这些古樟树共有9棵,据当地古树名木登记记载,这批古树树龄都是712年,分布在村子东面靠近海边的地方,其中还夹杂着两棵古榕树。
旅游开发当地欲建海边“云水谣”
常有外地人为这些古树慕名而来,村民们也格外自豪。
陈大爷介绍,他们这里的老樟树,一走近都可以闻到一股很浓的香味,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树底下都不会看到一只蚊子,是村民们最理想的纳凉地方。
而古树、渔村、大海、沙滩,再加上古老的燕尾厝,构成的这幅美景让一些从外地来的游客直呼简直是一个海边“云水谣”。
据了解,当地政府正在计划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将古树与渔村别样的风景结合起来,和村子旁边唐朝陈元光练兵的古兵营遗址、史前文明的石壁画等景点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旅游小渔村,让这些古树散发更为夺目的光彩。
惠尔康项目会议纪要
会议详程:
惠尔康小镇——佛昙项目研讨
一、一产资源(海产品)
主要产品来源:捕捞和养殖
主要海产品:河豚、斑节虾(九节虾)、海参、鲍鱼、鱿鱼、黄鲫、带鱼、胡鲨、白鲨、黄花、文昌鱼、仓鱼、午鱼、鲈鱼、扁鱼、银鱼、跳鱼、黄鱼、黄爵、白爵、青鳞、只母、梭鱼、牛尾鱼、江鱼、吧浪鱼、鳗鱼、泥鳅、三斑、石斑鱼、章鱼、海粉龟、沙松、水鸡、鲨、蟹、梭子、牡蛎、水龟、龙虾、虾姑、虾、对虾、草虾、泥蚵、花蛤、螺蛤、敲桡、海蛏、蚬、铺蛙、鲻鱼、土虱、鳝、油筋鲤鱼、鲢鱼、鲫鱼、代鱼等。
名优特产:河豚、斑节虾、佛昙港牡蛎、佛昙石拒、佛昙香螺、港头油鲻、整美鱿鱼、埭产鲻鱼、海滩泥蚶、养殖对虾、虾池红鲟等。
二、一产资源种植内容
蔬菜类:芥菜、白菜、苋菜、胡萝卜、白萝卜、油菜、菠菜、芹菜、大头菜、汤匙菜、葱、韭菜、木耳、笋、菱笋、芦笋、芋、南瓜、丝瓜、冬瓜、苦瓜、刺瓜、茄、菜豆、扁豆、刀豆、虎爪豆、花菜、蒜、紫菜、海带、赤菜、石花菜、鹧鸪菜、鹅肠菜、海菜、砺菜、西红柿、花生、地瓜等。
水果类:荔枝、龙眼、柑、橙、柚、桃、李、杨梅、梨、凤梨、红柿、石榴、橄榄、油甘、黄弹、枇杷、木瓜、果蔗、香蕉、西瓜、葡萄等。
名优特产:蓉山棕包梨、大白石花生、鉴湖荔枝、新安红柿、使君子、蕃薯、鹧鸪菜等。
三、自然资源
沙滩、海洋、林业、水库、码头、火山岩、养殖场、白鹭岛、村庄、历史人物、历史古迹、鸿江书院、老宅。
佛昙镇年平均温度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无霜期长达35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利各种作物生长。
佛昙镇海岸线长9.7公里,海岸沙滩清洁,海域水质优良。
境内可供开发利用浅海滩涂6万亩,已开发利用养殖对虾、石斑鱼、鲍鱼、牡蛎、泥蚶等面积10万亩,工厂化鲍鱼、对虾、鱼类等繁殖基地18万立方米,无公害花蛤养殖基地5490亩,是漳浦县重要海产养殖基地之一。
佛昙镇淡水资源丰富,杨美水库库容量为5530万㎡,赤兰溪库容量为1224万㎡,石过陂库容量为1760万㎡,其中杨美水库为全镇自来水提供水源。
目前,有码头三个:白石码头,岱嵩一级渔港,整美二级渔港。
养殖场三百多家,主要养殖对虾、鲍鱼、青斑鱼、育苗等。
林业资源。
无原始森林和植被,一般是草本植物,灌木或人工栽培的经济林、水果,主要水果品种为荔枝、龙眼、桃李、柑桔、枇杷、香蕉等,地处丘陵地带的盆地平原。
佛昙镇南北一带为第三世纪火山喷出岩——玄武岩结构,土质黑赤,土壤矿物质颗粒较细,以黑格和赤泥土为主,土壤发育比较年轻,主要分为粉砂地质和水稻土地质。
佛昙是一个文明古镇,历代人才辈出,古历代出过14名进士,32名举人,其中较杰出人物叔侄布政司陈尚勉陈奂。
公孙父子三知府,公林表、孙林敬、曾孙林绍。
“南天一柱”杨世懋。
四、加工
海产品加工园、农产品加工园、冷链物流园、农贸市场
五、第三产业旅游主题
整合一产和二产的资源形成三产主题。
六、问题
水资源不足、电力资源不足。
日本“第六产业”发展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1-06-30 10:04:00作者:王志刚江笛来源:《世界农业》2011年第3期
摘要: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已成为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近年来,日本积极探索基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的发展,实施了“第六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应当积极学习日本的发展经验,从深入理论研究、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强化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增加产品科技文化内涵、利用当地资源等方面来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第六产业;产业融合;日本;启示
随着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纷纷注重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农业内部多个子产业的融合、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农业与化学、农业与能源产业的融合来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强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日本在这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发展的滞后状况,日本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积极探索基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的“第六产业” 的发展。
一、“第六产业”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积极改变农业发展战略,推动农地改革,颁布并且实施
了《农地改革》、《农地法》以及《农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举措有利地促进了战后日本农业的复苏,调整了农业发展结构,保证了食品自给率,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心逐渐向重工业和制造业转移,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农业进入了低速发展时期。
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出,造成了山区以及半山区农业生产的衰退,农村的过疏化和老龄化,耕地闲置以及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
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到农业,促进城乡交流,焕发农山渔村的发展活力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农业协定》的签署,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世界趋势,日本政府开始改变农业发展策略,推行地区主义以及环境主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实践上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区域发展合作战略,积极开发包括农村旅游、区域加工合作在内的产业集群。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交流,带动了资本、人才流入农村,并为基于3种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由外向型发展转向内生型发展,日本农业作为一个新的内需增长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2008年12月,日本民主党在其内阁会议中提出其农林水产大纲——《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这是政府首次在其政策大纲中提及“第六产业”。
以此为契机,政府随后出台了相关的发展大纲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将户别所得补偿制度与“第六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实施“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第六产业”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第六产业”的概念及特点
“第六产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6年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今村奈良臣提出的。
“第六产业”不仅包括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包括食品加工、肥料生产过程以及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过程,从而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链条。
通过“第六产业” 的运作,农民能够和不同领域的人员合作,提高产品的文化附
加值和科技附加值,从而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
由“第六产业”的概念可见,“第六产业”具有如下特点:①“第六产业”在本质上是产业融合的深化。
它突破了原有的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生物制药等产业融合的边界,力图实现3
种产业的一体化,以建立更大程度上的纵向产业融合组织。
②“第六产业”需要依靠区域产业集群的力量来发展。
要实现3种产业的融合,需要农产品原产地,加工方以及销售方、使用方的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会超越地区的限制。
因此区域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实施的区域发展合作战略恰好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③“第六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协作。
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从事农业的利润下降。
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由于“第六产业”的区域性协作特性,需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区域间的沟通协作。
④“第六产业”发展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当前农业衰退的现象。
通过与生物科技人员、加工厂商、运输商、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农民能够参与第二次利润分配。
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其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将科技力量以及文化内涵引入农产品,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以及资本回流到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交流。
三、日本“第六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自2008年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及纲要性文件来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
2008年12月,《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作为民主党的农林水产政策大纲被提出。
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订了《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该文件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所具有的这些功能,需要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体制下,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第六产业’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维持村落功能和保护生态系统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农村环境”。
2010年4月,农林水产省相继出台了《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工作相关补助金交付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以及《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补助对象事业以及补助对象事业费》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第六产业”发展以及“第六产业”相关准备工作的发展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这标志着日本政府已经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放在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性地位。
具体来说,“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规划“第六产业” 的相关事项,纲要政策与财政措施相结合
农林水产省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分为“第六产业”部分以及准备事项部分,并且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划。
在“第六产业”的主体部分,从产品附加值、流通效率、国际合作、资源环境、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技术革命这6个部分对“第六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涉及农工商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化战略、饮食文化、生物科技、食品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对“第六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局性、整体化的安排,这与之前政府推广的城乡交流、区域发展等规划一脉相承并有所创新。
在准备事项方面,则包括农工商协作的设施准备工作、农业主导型6次产业化准备工作以及太阳能利用推进事业。
在准备事项方面,主要是为“第六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进行硬件支持以及技术支持。
在推进“第六产业”事业发展的同时,政府细化各项事业相关费用,并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
财政补贴方式包括定额以及比例补贴两种方式。
对部分定额补贴采取30%的可浮动区间,使得财政补贴的方式更为灵活。
而在比例补贴方面,同一费用补贴对于不同的参与主体也有所区别,因而财政补贴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2.大力推进农工商业协作发展
“第六产业”以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产业融合为核心内容,因此农工商业的协同合作是“第六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
根据农林水产省的规划,农商工业协作发展战略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
第一,建立“协调者”组织,注重对“协调者”的培养以及其活动支持。
要促进农商工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培养既具有农业技术,又具有商品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协调者”。
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协调者”组织,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开展商品开发、品牌化等活动,对三种产业的融合起到沟通发展作用。
第二,召开交流会。
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