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 (15分) (2017高三上·常熟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安贫乐道法
鲁迅
①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②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③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
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
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
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④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
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
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⑤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
……”(由《新语林》第三期转录)
⑥这比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
但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
⑦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
“之乎者也”了——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最后说:“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意。
(3)鲁迅说过,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2. (10分) (2018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
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
为儿童时,手不执钱。
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
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
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
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
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
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
”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
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
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
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
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
帝曰:“宋绶亦如此言。
”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
”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
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
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
绶画十事以献。
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①书上,忤太后意________
②绶虑宴乐有渐________
③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 . 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 . 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 . 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②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③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3. (10分) (2016高三上·市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
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4. (10分) (2015高二上·台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 __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②________,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 , 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④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0分)
5. (20分)(2017·滨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季羡林
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
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
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
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
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
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
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
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我在清华四年,读完了西洋文学系所有的必修课程,得到了一个学士头衔。
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
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
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
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
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
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
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
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
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
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1945年,在我来到哥根廷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
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根廷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
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
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这一年的深秋,我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北京。
按北大当时的规定,从海外得到了博士学位回国的人,只能任副教授,在清华叫专任讲师,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转为正教授。
我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心悦诚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
然而过了大约一周的光景,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聘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
这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
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
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
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
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
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
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
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
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
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
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
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
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
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正当众多的老知识分子兴高采烈、激情未熄的时候,“华盖运”便临到头上。
运动一个接着一个,针对的全是知识分子。
从那以后,直到老师于1969年在空前浩劫中被折磨得离开了人世,将近
20年中,我没能再见到他。
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
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
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
哲人其萎,空余著述。
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我现在是“后已见来者”,然而却是“前不见古人”,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
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寞,这个空寞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
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有删改)
(1)
简要概括陈寅恪先生的形象特点。
(2)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3)
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
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5分)
6.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②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雉等。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 . 最终合并截止不遗余力
B . 终于合璧截止不折不扣
C . 最终合并截至不折不扣
D . 终于合璧截至不遗余力
7.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而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明晰。
对此,我们可以期待,到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一个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将会初步成型。
B . 循环经济突破了环保事业用不起、投不起、还不起的传统瓶颈。
闭路循环、变废为宝,是欠发达地区后来者居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路。
C . 据《东方新报》报道,一篇题为“跨越新记录”的新闻特写,被收入上海市小学教材,“刘翔进教材”的事例折射反映出社会榜样观的进步。
D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表明中央高层从制度上、组织上加强预防工矿企业重特大事故不再发生的决心。
8. (2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
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
A . 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 .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 . 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 . 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9. (4分)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人尊称李白为“诗仙”,这构成了一种错觉,________①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
这是可悲的误会。
②________,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之间徘徊,李白③________既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④________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10. (5分)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无论回首昨天,把握今天,还是展望明天,你一定会有诸多感触或感悟吧。
任选一种体会,用至少两种修辞方法表达出来。
(80字以上)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下·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十年来,一个乡村里的老人一直制作杆秤。
老人选材必定亲为。
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杆秤原料即在屋角摆放整齐,阴凉风干。
山间不乏杂木,枣栗之类皆为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
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称米称面照吃。
老人每日在堂屋内制作杆秤,一把杆秤,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
制作周期过长自会影响产量,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
老人却始终固守杆秤精准,不作任何苟且销售。
杆秤作为国人主流衡器时代,老人未曾标明品牌的杆秤甚是抢手。
偶遇异心商贩高额定制偏心杆秤,均遭严词拒绝。
方圆几十里,称量物品时,使秤者通常只须说出杆秤出自老人之手,对方便无需校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2-1、
2-2、
2-3、
3-1、
3-2、
4-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0分) 5-1、
5-2、
5-3、
5-4、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5分) 6-1、
7-1、
8-1、
9-1、
10-1、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