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关于密度的公式ρ=m
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类别
B.由公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D.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2.如图所示,将边长10 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 4 cm,g 取10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施加4N向下的压力
C.木块的密度是0.4g/cm3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笔“折断”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A.B.C.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B.测量中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C.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量具越好
D.用已调好的天平测质量的过程中,能调节平衡螺母
8.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0.如图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锣面停止振动
C.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锣面振动变小
二、填空题
1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调的凸透镜。

图中甲、乙分别是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变化情况,分析可知当物体由远处向人靠近时,晶状体的焦距将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熔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则桶的容积为______m3,桶的质量为______kg(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103kg/m3)
1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现象;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由于光经过不同_____时发生了_____现象造成的。

1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________℃,但它示数是6℃,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100℃,但它的示数是96℃,若它的示数是42℃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_℃。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减少________的干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16.“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 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m/s。

三、计算题
17.(2017邵阳卷)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浸没到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已知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

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
(2)物体的密度_____;
(3)物体浸没水中后,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____。

18.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排放”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

质量为55kg的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租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站点到学校的路程为1500m,骑车用时5min(设小明骑车上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5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05m2,则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若自行车匀速行驶中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1倍,则小明骑车的功率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为在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移动.
20.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

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刚应在玻璃板___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重合。

①蜡烛B与A外形相同是为了探究像和物___________.
②从多个角度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只点燃蜡烛A,而不点燃蜡烛B,使实验中观察到A的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_______。

(4)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需要增加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下面的记录表格中①②两处填写的内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C。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BC段物质处于_____态。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2.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瓶或烧瓶、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图所示:
(1)将瓶口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
(2)对烧瓶加热,密封瓶盖与瓶口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听到的两次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3.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快慢与半径____,与锥角_____(选填“有关”、“无关”)。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4)本实验运用了____的研究方法。

24.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线相平。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kg;石块的体积是_____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D
5.B
6.B
7.A
8.A
9.A
10.B
二、填空题
11.变小
12.02 4
13.直线传播反射介质折射
14.40
15.声音大
16.84 0.192
三、计算题
17. 2N 4 g/cm3 200 Pa
18.(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2)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7×104Pa;(3)小明骑车的功率是350W。

四、实验题
19.变暗左
20.前面反射大小关系找准像的位置增强光的反射,更容易成像。

刻度尺物距u/cm 像距v/cm
21.使物质受热均匀 2 不变晶体固液共存 CD
22.能铃声变小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
23.A 无关有关 B 控制变量
24.024 4×10﹣6 4×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