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洋鱼类

合集下载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的产卵量比陆生脊椎动物高得多。其产卵数因种类不同相差十分悬殊,从产数粒大型卵(如多种鲨 鱼)到产 3亿粒浮性卵(如翻车鱼)。一般是产卵后不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大,如真鲷产100万粒左右、鳗鲡产 700~1500万粒;产卵后进行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少,如海马产卵数十粒到数百粒。
生长和年龄
虾虎鱼海洋鱼类在各阶段的生长速度和个体的大小都极不相同,个体最小的是微虾虎鱼(Pandaka pygmaea), 体长只有7.5~11.5毫米;最大的可达12.65米,如鲸鲨(Rhincodon typus)。鱼类长度生长的最迅速时期,通常 是在性成熟以前;以后,鱼所摄食的大部分饵料用于性产物的成熟和储备越冬脂肪,只有小部分用于长度的增长, 因而生长缓慢下来;到了衰老期,长度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各个种的生长速度也不同,有的鱼孵出后一年即可长 到与亲体一样大小,有的鱼却要经过许多年。
洄游
洄游是海洋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一般运动截然不同。一般的运动都是条件反射运动,常是由外界 的刺激所引起的运动。洄游则是一些海洋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 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经济价值海洋鱼类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它们不但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人类必需的营 养物质,而且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和脂肪都比其他动物性肉类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据1980年的资料,世界海洋鱼 类的年捕获量为5569万吨,占海洋年总渔获量的86%以上,超过海洋中任何一类动物的产量。
能发电和发射电波的鱼
电鳐在鱼类王国里有一类是会发电的或会发射无线电波的鱼,它们猎食和御敌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测, 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的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 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
中国产于南海,有 8属约28种,如:栉齿刺尾鱼属、刺尾鱼属、副刺尾鱼属、高鳍刺尾鱼属、多板盾尾鱼属、单板盾尾鱼属、鼻鱼属、双板盾尾鱼属。刺尾鱼为暖水性鱼类,一般喜栖于水质清晰的珊瑚礁或岩石海域。数量尚多,可供食用。
刺鲀科(Diodontidae;porcupinefishes)
鲀形目的1科,有2属15种。通称刺鲀。又名刺黾。中国古书名鱼虎。体短圆形,头和体的背面颇宽圆。尾部短小,似圆锥状。鳞已变成粗棘,棘下有2至3棘根,棘很长或粗短,仅吻端与尾柄后部无棘。端位,中小形,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中央无齿缝。眼中大或稍大,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鳃孔短小,侧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均甚短小,无鳍棘;胸鳍侧位;无腹鳍;尾鳍圆形。有鳔。有气囊。广布于三大洋的暖水海区。
鱼类海洋鱼类
爆火鱼
比目鱼
玻甲鱼
刺尾鱼
刺鲀
大黄鱼
大麻哈鱼
带鱼
弹涂鱼
灯笼鱼
电鳗
飞鱼
光睑鲷
海蛾鱼
海马
海鳗
蝴蝶鱼
花鲈
花鳗
剑鱼
角鮟鱇
金枪鱼
金色小沙丁鱼
康吉鳗
鳞鲀
隆头鱼
裸胸鳝
茅尾鱼
明太鱼
旗鱼
蛇鳗
射水鱼
狮子鱼
石斑鱼
小黄鱼
鹦嘴鱼
蝠鲼
鮋鱼
鮟鱇
鮸鱼
扁头哈那鲨
扁鲨
长尾鲨
虎鲨
灰六鳃鲨
鲸鲨
锯鲨
姥鲨
猫鲨
噬人鲨
双髻鲨
星鲨
真鲨
鲱鱼
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shrimp-fish0
刺鱼目玻甲鱼科玻甲鱼属的 1种。体长形,最大可达 150毫米。特别侧扁,腹缘薄锐。身体完全透明,为玻璃状骨片所包,因而得名。吻特别突出呈管状。口小,端位。无齿。眼间隔小于或等于眼径,具一凹陷或一纵沟。体无鳞。鳍条均不分枝。第一背鳍第一鳍棘特别尖长,构成体末端;与第二鳍间隔呈一凹刻。臀鳍较大,扇形,位于肛门后。尾鳍位于第二背鳍与臀鳍之间。胸鳍发达。腹鳍甚小。体无色或略呈淡青黄色,大部透明。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在中国仅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海洋鱼类1

海洋鱼类1

有力的双鄂
乌黑的 眼睛
习性特点:
具有极其灵敏 的嗅觉和触觉
智商高
尖利的 牙齿
体型庞大, 极具攻击性
好奇心极 强
“餐桌上的鱼类”小课题研究
项目
祖辈小时候 父辈小时候
现在
主要鱼类
来源
发生变化 的原因
“餐桌上的鱼类”小课题研究
调查你祖辈、父辈小时候和你现在 餐桌上的鱼类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完成表格。
鱼类是最常见的海洋动物群落
海洋中的鱼类共有(1.2万余种 )种。
分类: 软骨鱼类、ຫໍສະໝຸດ 骨鱼类概念: 它们是一种用鳃呼吸、用鳍 运动、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
大多数鱼类体表被鳞片覆盖、体 内有鳔。
海洋鱼类的形态
形态
作用
纺锤形 侧扁形
适宜游泳 适合海底生活
还有: 带形 蛇形 球形
为适应环境和生存需要 方形
黄鲇鱼 金 枪 鱼
纺锤形
剑鱼
大白鲨
蝠鲼
侧扁形
鳐 鱼
比目鱼
海鳗
海蛇
蛇形
带鱼
带形
河鲀鱼
球形
方形
剥皮鱼(学名:马面鲀)
海洋鱼类的运动 和平衡
主要器官
作用
鳍 尾鳍
运动与平衡 转向和推动
其他鳍
转向和保持平衡
鳍功能转化
小灯笼
行走
机翼
……
带鱼
海洋动物名片
姓名:带鱼 分类:鱼纲 鲈形目 带鱼科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海域 特点:自相残食 主食:毛虾、乌贼及其他小型鱼类
带鱼
外形特点:
银、浅灰色 侧扁如带
头尖口大 细小斑点
全长1米左右,头长 是身高的2倍

海洋科学知识中-第一章

海洋科学知识中-第一章

第一章神奇的海洋动物身体会膨胀的河豚江河湖海中的河豚有时会膨胀得像只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为什么它的身体会膨胀呢?河豚身体的膨胀是和它身体的结构分不开的。

河豚肠子前端的食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大袋子,可以充气胀大,而它的腹部皮肤又很松弛,能随食道的扩张而胀大。

当河豚遇到敌害时,它就很快地冲向水面,张嘴吸进大量的空气,空气迅速地进入了食道而膨胀起来。

这样,河豚的身体就膨胀起来像只气球一样。

由于空气的比重小于水,胀大的河豚就漂浮在水面上,它的敌害由于“误会”而河豚得到了保护。

河豚使用这种逃命的方法,是其长期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

弹涂鱼上树在我国南方沿海有一种名叫弹涂鱼的小鱼,它以蹦蹦跳跳而著名,故有跳跳鱼之称。

有人介绍说,它不仅可以在滩涂上跳来跳去,而且靠着肌肉发达得像人肘似的胸鳍,能爬到树上去,玩上半天,再回到水里。

由此来看,弹涂鱼是可以上树的了,那么,它是跳上去的,还是爬上去的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从两个方面来研究。

首先是弹涂鱼的生活环境问题。

弹涂鱼生活在海水及半咸水的河口附近,当潮水高涨时,它们活动在被水淹没的红树灌木附近。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

在海岸河口处的浅滩上,稠密的灌木林,枝杈密布,气根纵横交错地生长在海滩的污泥中。

潮水涨高时,树冠好像浮在水面,很像绿色的岛屿。

其次,是弹涂鱼的活动方式。

弹涂鱼在海水低潮时,经常在红树沼泽的泥滩上跳来跳去,捕捉食物。

它们常常爬到红树的根上去或爬到水流中央的石头上。

从上述两个方面,不难看出,弹涂鱼的生活环境,有两种情况:一是潮水上涨时,它生活的红树灌木基部处于水中;二是它习于跳跃或爬行到水外取食。

当红树林处于海水包围之中的时候,弹涂鱼爬出水面,栖于红树之上是毫不困难的。

当潮水退下去的时候,树上的弹涂鱼是向上跳还是向下跳可能不难想象了。

弹涂鱼习惯在泥沙滩中穴居,据记载,当地渔民,一般都用竹筒捕捉。

据在南方所见,当地小饭馆将此鱼放在一种普通的盆内,待有人欲点此菜时,倾入炒勺内烹之。

海洋鱼类概述

海洋鱼类概述
一般鳐类的喷水孔特别大,鲨 类的喷水孔小或退化。
第四节 鳍
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类 型?
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各 鳍有哪些特化现象?
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义。
鳍的功能和组成
功能:鳍(fin)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 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 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分为二 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硬骨鱼类:绝大多数每侧均有两个鼻孔:前鼻 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开。 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 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腔相通。
六、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
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 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 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 头部的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 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 上只看到一对鳃孔。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 头尾稍尖细。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 这种体型。例如鲻、梭、鲐、马鲛鱼 等。这 样的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 费最小的能量获得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 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侧扁形(compressiform)
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最 短。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 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乌鲳 、绿鳍马 面鲀 、鲳、团头鲂等。
峡部是否与鳃盖膜 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 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 (矢轴)、左右轴(横轴)。
鱼类有哪些体型?
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 棒形(鳗形)、不对称形。 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 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

鱼类学教案(海洋)

鱼类学教案(海洋)

鱼类学教案(海洋)第一部分鱼类形态学 (2)第一节概述 (2)第二节鱼类的特征和进化 (3)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 (4)第一节鱼类的外部分区 (4)第二节鱼类的体型 (5)第三节头部器官(外部) (6)第四节鳍 (7)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8)第一节皮肤 (8)第二节鳞片 (9)第三节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10)第三章骨骼系统 (11)第一节主轴骨骼 (11)第二节附肢骨骼 (12)第四章肌肉系统 (13)第一节肌肉的类别 (13)第二节肌肉的结构 (13)第三节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14)第五章消化系统 (15)第一节消化管 (15)第二节消化腺 (17)第六章呼吸系统 (18)第一节鳃 (18)第二节呼吸运动 (19)第三节辅助呼吸器官 (19)第四节鳔 (20)第七章循环系统 (20)第一节血液 (21)第二节血管系统 (21)第三节淋巴系统 (21)第八章尿殖系统 (22)第一节泌尿器官 (22)第二节生殖系统 (23)第九章神经系统 (25)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25)第二节外周神经系统 (26)第十章感觉器官 (26)第一节皮肤感觉器官 (27)第二节听觉器官——内耳 (27)第三节视觉器官——眼 (27)第四节嗅觉器官——嗅囊 (27)第五节味觉器官---味蕾 (28)第十一章内分泌器官 (28)第一节脑垂体 (28)第二节甲状腺(Thyroid) (28)第三节其它腺体 (29)第十二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29)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30)第二节种的命名法 (30)第一部分鱼类形态学课程编号:12414210 学时:54 学分:3 专业:海洋、生态任课教师:龚小玲《鱼类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为形态、分类和生态三个部分,在生技专业主讲形态和分类,总学时54。

参考书目:《鲤鱼解剖》秉志 1960 科学出版社《白鲢系统解剖》孟庆闻、苏锦祥 1960 科学出版社《鱼类比较解剖》孟庆闻、苏锦祥 1987 科学出版社《鱼类分类学》孟庆闻、苏锦祥 1995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2000- 科学出版社学习方法:《鱼类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十分重要,强调做好实验,分类要多看标本,有机会多看活的标本。

海洋鱼类PPT课件

海洋鱼类PPT课件

②发电器官放电还能用于定向,一些具低电流的鱼类能在自己的 周围造成电场,电场周围的物体因导电性的不同,便能引起鱼体 周围电场发生不同的变化,鱼类侧线系统中的特殊神经细胞,能 帮助鱼类迅速地判别这些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
9
2.电鱼放电的机理
人们通过解剖和鱼体细胞分离测量等技术,终于揭开了电鱼放电 的机理。原来,电鳐、电鲶和电鳗等电鱼都有专门的发电器官, 虽然它们的位置和形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电鳗 的发电器官长在尾部脊柱两侧的肌肉中,从胸鳍开始一直延伸到 尾部,呈长菱形,发电时其电流从尾部流向头部;电鲶的发电器 官分布在占身体1/3的皮层下,发电时电流从头部流向尾部;电 鳐的发电器官在身体腹面两侧,形似扁平的肾脏,发电时电流从 腹部流向背部。
.
8
据有关研究记载,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 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 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 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 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电鳗放 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再放电。利用这一特点, 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牲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 它们把电量消耗掉,再进行捕捞,这样做可以避免渔民被击 伤。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 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 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 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
6
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 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 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 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 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 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 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 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海洋性鱼类(一)

海洋性鱼类(一)

鲅鱼
别名、产地、产季 鲅鱼又称马鲛鱼、
蓝点鲛、蓝点马鲛、燕鱼。主要产区
为渤海、黄海。产季为4~5月,7~8
月。
品质特点 肉多刺少,无小刺,肉质
坚实,富有弹性,其尾部味道尤佳。
山东沿海民间有“加吉鱼头鲅鱼尾之
说”。
烹饪运用及注意事项 鲅鱼可红烧、
鲅鱼
炸、炒、爆、熘等。代表菜式如“红
烧鲅鱼”、“鲅鱼韭菜饺”等。鲅鱼
为每年的3~7月。
品质特点 鳓鱼肉质细嫩,刺
多细小,软韧。
鳓鱼
烹饪运用及注意事项 鳓鱼最
好清蒸,代表菜肴“清蒸鳓
鱼”、“煎转鳓鱼”等。新鲜
鳓鱼初加工时不要去鳞。
海洋性鱼类(一)
鲳鱼
鲳鱼
别名、产地、产季 鲳鱼又称 银鲳、镜鱼、鲳鳊鱼、白鲳、 平鱼等。我国沿海均产,东海 与南海较多。产季为4~5月和 9~10月。 品质特点 鲳鱼肉质厚、洁白 细嫩、刺少、骨软、内脏少, 肉多。 烹饪运用 烹饪中鲳鱼多整尾 使用,适宜于红烧、红焖、清 蒸、清炖、熏烤、煎炸等。代 表菜式如“红烧鲳鱼”、“糟 醉鲳鱼”等。
大黄鱼
海洋性鱼类(一)
小黄鱼
小黄鱼
别名、产地、产季 小黄鱼又称 小鲜、黄花鱼、小黄瓜、小王瓜等。 主要产于黄海、渤海、东海。产期 为3~5月和9~12月。 品质特点 肉质细嫩,呈蒜瓣状, 味鲜美。 烹饪运用 小黄鱼烹饪方法同大 黄鱼,多整尾烹制。也常加工腌制。
大黄鱼与小黄鱼的区别 大黄鱼头部较大,小黄鱼较长; 大黄鱼鳞片较小,小黄鱼鳞较大;大黄鱼略圆,小黄鱼略 尖;大黄鱼尾柄较长,小黄鱼较短。
海洋性鱼类(一)
带鱼
别名、产地、产季 带鱼又称刀鱼、牙
带、海刀鱼、白带鱼、裙带鱼、鳞刀鱼、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四节 鱼类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四节 鱼类课件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一章 动物(dòngwù)的主要类群。第四节 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及鲫。
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洋中,常见的有带。观察鲫鱼的体色,比较背部和腹部的颜。鳃丝的毛细血管,
No 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空排出体外。2、鱼鳞胶用鱼鳞熬制而成,
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
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背部颜色为深灰黑色,腹部白色,这种
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
2021/12/12
第五页,共十五页。
2、体形(tǐxíng)特征
观察(guānchá)鲫鱼的身体分布,区分头部、 躯干部额尾部的界限;观察鲫鱼的 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
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空排出体外。
2021/12/12
第十页,共十五页。
鱼类的主要 特征 (zhǔyào)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以及鳍的协调(xiétiáo)作用游泳。
2021/12/12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二、鱼与人类生活(shēnghuó)的关系
人工 养殖 (réngōng)
2021/12/12
第三页,共十五页。
一、鱼类的主要(zhǔyào)特征
鱼属于(shǔyú)脊椎动物
2021/12/12
脊柱(jǐzhù):有多块脊椎骨构成,对
身体起支撑作用。
第四页,共十五页。
观察(guānchá)与思考(鲫鱼) 1、体色(tǐ 特征 sè)
观察鲫鱼的体色,比较(bǐjiào)背部和腹部的颜
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身体(shēntǐ)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适应水中生活。

《海洋鱼类概述》PPT课件

《海洋鱼类概述》PPT课件
在鳍式中,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 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 离时用“,”隔开。
大黄鱼:D. Ⅷ~ IX,I—31~34 :表示该鱼第一背鳍由8~9 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 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
宽尾鳞鲀:D.Ⅱ,2+25:表示第一背鳍有 2 鳍棘, 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
腹鳍的特化类型 1.主要是特化为吸盘,如虾虎鱼,爬岩鳅等.
2.软骨鱼类的鳍脚:所有现代软骨鱼类的雄鱼的腹 鳍内侧变为鳍脚,为雄性交接器。
鳍式
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 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 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 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在有些鳍式中, 有时也不采用上述代号,而直接写明各鳍的名称。
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脱
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可
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二)毒腺(poison gland)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 毒腺。具毒腺的鱼类有三种类型: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 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 盲鳗:眼已退化。 深海鱼类:有些种类已退 化为盲鱼,而有些种类的眼则 变得特别大。
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 眼完全裸露。 脂眼睑(adipose eyelid):若干鲱形目和鲻
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 透明的脂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鱼类
第二节 鱼类趣味
一、会爬树的鱼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 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 国沿海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 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 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 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第一章海洋鱼类
二、能发电和发射电波的鱼 1.电鱼放电
能放电的鱼人们把它们称为“电鱼”,目前已经发现有500多种。 海洋中的电鳐是发电能手,例如在太平洋北部生活的一种大电鳐, 发出的电流可达50安培,如果电压以60伏计算,其功率就达 3000W,这样大的功率足以击毙一条几十公斤大鱼;非洲河流里 有一种电鲶它产生的放电电压高达350V,可以击死小鱼,也可 将人畜击昏;生活在中美洲的电鳗是电鱼中放电电压最高的,一 般为500伏左右,最高可达886伏,如此高的电压足以击毙水中 任何动物,即使是凶猛的鳄鱼,也常常因捕食电鳗被其放出的高 压电击中而丧生。
第一章海洋鱼类
3.电鱼放电的生物学意义
①放电是电鱼的电击武器,用来捕食、御敌、照明和探索环境。 例如电鳐、电鲶和电鳗把电击作为一种有力的武器用于捕食和御 敌。当它们猎食或抗击强大对手时,电鳗往往采用正面攻击,电 鲶惯用尾部相击,电鳐则用后背击敌,这与它们发电电流的方向 正相吻合,以发挥最大的电击效力;裸臀鱼的发电器官好似一部 精巧的水下“雷达”,可探知周围的环境情况。
鱼的种类很多,大约有25000~30000种,海洋中 的鱼类大约有20000种,我国海域大约有2000种。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可以称为超级大族了。
第一章பைடு நூலகம்洋鱼类
三、鱼类捕捞量
真正能成为人类捕捞对象的鱼类,不过200多 种,年捕捞量超过100万吨的有6种,即秘鲁鯷 鱼、大洋鲱鱼、鲐鱼、毛鳞鱼、狭鳕和大西洋鳕 海洋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要算是鱼类了,它构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也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 鱼。在这几种鱼中,秘鲁鯷鱼的捕捞量起伏很大, 最高年份产量可突破1000万吨,最近几年鱼产 量急剧下降。
第一章海洋鱼类
2.电鱼放电的机理
仔细解剖发电器官发现,其结构类似于“蓄电池”, 都是由许多盘形细胞组成的,叫做“电板”。大多数 电鱼的电板是由肌肉细胞演变而来的,这些特化了的 肌肉细胞由于功能发生了变化,其形状也由原来的细 长形变为扁平状。
研究证实,大电鳐的发电器官大约有1000块电板串联 成一个柱状体,又由2000个这样的“电板柱”并联起 来,其电板总数达到200万块之多,所以它的发电功率 很大;电鲶的电板数更多,约有500万块,所以它能发 出高压电来。
第一章海洋鱼类
据有关研究记载,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 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 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 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 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电鳗放 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再放电。利用这一特点, 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牲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 它们把电量消耗掉,再进行捕捞,这样做可以避免渔民被击 伤。
第一章海洋动物资源的主体— 第一节 鱼类概述
一、鱼的定义
海洋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要算是鱼类了,它构成 了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也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 蛋白质。
第一章海洋鱼类
1、种类:24000种,其中2/3为海产鱼类。
2、分类:通常以骨骼性质区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
3、特征
(1)体多呈纺锤形,常披覆真皮鳞片,具奇鳍或成对偶鳍,挥 鳍击水,运动十分灵便; (2)呼吸器官是鳃,只能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一旦离开水, 鳃便粘连成丛,使鱼窒息而死; (3)具上下颌和真正牙齿,捕食积极、主动; (4)体内有一条脊柱骨,终生水生,是变温动物。
世界最大的渔场在西北太平洋,这里盛产鲑、 鳕、鲱和秋刀鱼等,产量最高年份接近2000万 吨,其中大西洋的东北区产量就有1300余万吨, 居世界第二。
第一章海洋鱼类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 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 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 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 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 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海洋鱼类
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 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 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 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 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 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 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 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第一章海洋鱼类
2.电鱼放电的机理
人们通过解剖和鱼体细胞分离测量等技术,终于揭开了电鱼放电 的机理。原来,电鳐、电鲶和电鳗等电鱼都有专门的发电器官, 虽然它们的位置和形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电鳗 的发电器官长在尾部脊柱两侧的肌肉中,从胸鳍开始一直延伸到 尾部,呈长菱形,发电时其电流从尾部流向头部;电鲶的发电器 官分布在占身体1/3的皮层下,发电时电流从头部流向尾部;电 鳐的发电器官在身体腹面两侧,形似扁平的肾脏,发电时电流从 腹部流向背部。
第一章海洋鱼类
二、鱼类营养 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是它深受人们喜爱
的原因之一。据分析,鱼含蛋白质占其重量的1/5到 1/3,其中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海基洋生酸物的,主体即赖氨酸、 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 亮氨酸和缬氨酸。此外,鱼肉中还含有易吸收的脂 肪和钙、磷及B族维生素,因而鱼肉与其他肉类相比, 更容易消化和吸收。例如,人类摄食动物蛋白质的 转换率,牛肉为10:1,猪肉为4:1,鸡鸭肉为2.5: 1,而鱼只为1.5:1。由此可见,鱼肉的转换率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