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个人能力和修养的重要过程。
阅读不是机械认读,而是同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总结起来,常见的有“以情激情”“以境育情”“以理促情”“以趣激情”等四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一、以情激情
所谓“以情激情”,是指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理解与加工、提炼,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展现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该策略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情感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
首先,教师要做到“以情激情”,必须深刻体验和理解教材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都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他们对人的生命、生活及其意义的阐释,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承载的情
感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
因为,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其次,教师要做到“以情激情”,必须学会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语言去激活学生,去感染学生,去打动学生。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怀情而教”,运用贴切的语言表达教材的情感,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具体地讲,教师要用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导入课文,引领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情感世界,与作品表达的情感相互沟通,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和谐共振;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分析作品,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互融合。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直接展现作品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点燃学生的激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感情体验,进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二、以境育情
所谓“以境育情”,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培养健康情感的目的。
情感具有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首先,教师要做到“以境育情”,必须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是灵魂与灵魂对话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做到“以境育情”,必须善于营造和创设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
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创设“煽”情的氛围与环境。
三、以理促情
所谓“以理促情”,是指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不良的消极情绪,促使他们学会用理智调控感情。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入作品创设的特定情境中,使他们在“寓情于理”中产生对客观事物或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与审美评价,进而在情感上产生“移情”或“共鸣”,最终使他们的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并获得美的享受。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认知信息反馈,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比如,实施鼓励性评价就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四、以趣激情
所谓“以趣激情”,是指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深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激越的情感,生动活泼的语言,将课文中浓烈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意兴盎然,情绪昂扬。
为此,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巧妙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精神振奋,乐学好学。
比如,课开始时,教师就可以或制造悬念,或讲讲故事和笑话,或引用诗文与格言,将学生带入恰当的教学情境;课进入高潮时,教师就可以或引导学生抢读抢答,或引导学生揭示尖锐矛盾,或组织学生热烈讨论,将学生带入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课将结束时,教师就可以或画龙点睛,或反馈拓知,或存疑启思,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引向深入,拓展到课外……总之,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自己去享受阅读的快乐,才是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前提。
因此,以上这些具体的方法虽然对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归根到底教师还只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知道文章的滋味,体验到文章中的情感,才能让他们接受情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