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中卫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 (2017高二上·集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
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
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
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
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
“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 .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 . 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 . 移情与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 . 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 . 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 . 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
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必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 .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 .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
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 .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
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2. (12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原始积累
远山
H大学正门东侧,有一排树。
有一天,树下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女孩。
女孩看起来虽然不是如花如玉,却也明丽动人。
当她低头擦皮鞋时,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
小鲁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鲁是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
他知道自己今后要在商海里混的,所以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一双皮鞋,保养得很好。
他相信这样一句话:“男人的形象,一在头,二在脚。
”所谓脚,就是指皮鞋了。
所以当他听说校门口出现一个擦皮鞋的摊头时,很高兴,马上就去了。
他知道擦皮鞋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同寝室的几个家伙己经兴奋地谈论个午睡时间了。
但他不是冲着这个来的。
他认为只要皮鞋擦得好,擦皮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所谓。
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个擦皮鞋的,不但年轻,而且还很有味道。
她眼睛一扫,小鲁就觉得自己心神迷乱了。
当然,小鲁是有定力的。
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心神迷乱在姑娘面前有丝毫的流露。
“麻烦你,擦擦皮鞋。
”他总是这样彬彬有礼。
“不麻烦。
谢谢你的光顾。
”姑娘态度不卑不亢。
小鲁突然对姑娘充满了同情和怜爱。
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擦皮鞋呢?
“你可以试试换一种工作。
”有一天,小鲁忍不住对姑娘说。
“怎么?我这工作不好吗?”姑娘埋头擦鞋。
“不是不好,工作没有贵贱嘛。
”小鲁说,“我只是觉得,你……你这样的条件,可以从事更好一点的工作。
”
姑娘又用力擦了几下,表示皮鞋已经擦好了。
她抬起头,一边接过小鲁递过来的擦鞋钱,一边说:“你放心,我不会一辈子擦皮鞋的。
我有自己的理想。
”
“理想?”小鲁觉得有了进一步交流的话题,立即兴奋起来,“能说说吗,什么理想呢?”
姑娘一笑,说:“告诉你也无妨。
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
”
小鲁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地的理想仍然与皮鞋有关。
“皮鞋厂?那要多少资金啊?你……”
姑娘又是微微一笑:“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
小鲁又是一愣。
他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暑假后,小鲁返校了,擦皮鞋的小姑娘却没有出现。
很快,毕业来临,大学生们为找工作而即处奔波了。
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
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
虽然这家公司在南方,有点遍远,但小鲁还是毅然南下了。
经过两次面试后,行销部主管要见小鲁。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他将得一份工作。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因为他一眼发现这个主管竟然就是一年多前在校门口的那个擦皮鞋姑娘。
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
小鲁明白,她肯定早就看过他的材料和照片,知道他是谁了。
“不要惊奇——一个擦皮鞋的姑娘怎么突然升级为主管?”姑娘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瞧你这双鞋,”她指着小鲁穿着的运动型皮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
”
小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接话。
“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姞娘说,“不过第一步,你看——”
小鲁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看见墙角放着一只擦皮鞋用的小箱子。
“眼熟,是不是?”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
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
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
”
(该小说荣获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擦鞋姑娘“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不仅表现擦鞋姑娘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也为下文写小鲁去看擦鞋姑娘作铺垫。
B . 小说中小鲁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
C . 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
说明小鲁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定能邂逅到擦皮鞋的姑娘。
D . 擦皮鞋的姑娘在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了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
说明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
(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
(3)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
3. (12分) (2019高二下·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眼金睛
侯发山
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
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
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
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
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
想想就很精彩,刺激。
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
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
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晴”,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
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
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
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
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
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
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
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
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
”
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
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
”
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
”
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
”
“阿三,阿三。
”前台大高在喊。
“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
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
”
“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
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
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
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
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
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
”
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
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
“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
”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
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
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
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这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B . “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 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无奈地做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
D . 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像文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
(2)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为什么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
4. (10分)(2018·浙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 ,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5. (7分)(2019·贵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 .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6. (6分) (2017高二下·高密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齐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
(3)
住在“桃花源”中的百姓虽然过着“与外人间隔”的日子,但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和谐、幸福。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6分)
7. (2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自惭形秽,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B . 关于最近的生活,似乎就是这个样子,生活中新来了一些人,走丢了一些人。
而我,依然是我,独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 . 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
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
D . 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事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遇!
8.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 .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 . 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 . “凤姐”“我爸李刚”“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词汇的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9. (2分) (2017高二上·徐州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言以蔽之,惟有科学,即经过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的学问,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防止他人误入歧途。
①不但是指一个人应当做什么,而且是教师们应当采用什么指南
②假如我们所说的实践智慧学
③把它造得结结实实,明明朗朗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④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
⑤去指导修造人人要走的智慧之路
A . ②③④⑤①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②①④⑤③
D . ④②①⑤③
10. (5分)下面是一则拟好的征召启事,有五处用词不当,请给一一找出来。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 000多首诗歌。
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达到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由衷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
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改错: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11. (5分) (2019高二上·乾安期末)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和例句构成排比,所写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和例句相同。
示例: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一位女歌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吃汉堡包的个人图片,在与网友互动时自认为自己“美”在“主要看气质”,一时引来无数人围观和评论,网民立场各异,众说纷纭。
比如相关的评论有:
@随风飘:总比看脸好,进步了。
@一粒小虫:非常无聊。
就是换种方式秀自拍,不觉得美在哪。
@时尚风:还是广告说得好:品质引领生活。
@飞鸿一瞥:全凭一张图片,就摸得着看得见人的气质了吗?
女歌手的一句话,引发了那么多的议论,值得深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
4-1、
4-2、
5-1、
5-2、
6-1、
6-2、
6-3、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6分)
7-1、
8-1、
9-1、
10-1、
11-1、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