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科学观察》
【知识梳理】
1.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科学知识常常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得出的。
2.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与。
借助于和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可以和范围,即拓展观察力。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的数据测量。
3.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
常见的有、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方法。
4.从事科学研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从中总结出。
【知识广场】
玻璃瓶中的发现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中,一不小心烧瓶“咣当”掉在了地上。
别涅迪克意外地发现,烧瓶并没有破碎。
于是他捡起烧瓶仔细观察,以前烧瓶掉在地上全都破碎,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别涅迪克博士看到有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
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
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
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的,遇空气后发生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
因为该溶液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
“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乘客的生命安全不是更有保障吗?”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促进了安全玻璃和防弹玻璃产业的大发展,也使别涅迪克博士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精选例析】
【例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B. 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D. 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真的
【解析】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事物的行为,不仅包括“观”,更主要的是“察”,即用脑去思考。
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所以人观察事物有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故在生活中耳听可能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例2】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乓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
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 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 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 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解析】科学中对于存在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并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
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例3】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解析】记录现象时应认真、仔细、客观、有效。
小军将植物拨出来,可能会造成植物死亡,他的做法是不对的。
小明和小伟违反了记录的客观性。
小梅如实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
【重点归纳】
1.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感觉器官进行的直接观察;二是借助仪器工具进行的间接观察。
2.观察可以分为两类: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性观察是指只需较粗略地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如颜色、形状、气味)的观察。
定量观察是指较精确地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
【巩固提升】
1.下列选项中需要用到测量工具的是( )
A. 观察一个西瓜是否成熟
B. 观察一箱优质苹果的颜色
C. 观察一辆汽车的形状
D. 观察一瓶白酒的体积与质量
2.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 能用眼仔细观察
B. 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C. 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 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①人的感觉器官存在局限性;②借助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③借助观察仪器,人的感觉器官与大脑功能得到扩展。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4.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
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的含水量约为80%
C. 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D.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不一定越高
5.下列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
A. 用秒表测出某人跑100米的用时
B. 用刻度尺量出课桌的长度
C. 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
D.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6.为了进一步认识樱桃花的结构,小明对樱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
...的是( )
A. 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樱桃花做整体观察
B. 准确描述樱桃花各结构的颜色
C. 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 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7.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获得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8.凭自己的眼睛观察下图,图甲中AB、CD两条线段中,长度更长的是;图乙中L1、L2两条线段中,长度更长的是;图丙中圆O1和圆O2,面积更大的是。
然后用直尺量一量,检验自己眼睛的观察是否准确:。
9.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关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玲同学找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白色饮料瓶,并将其中一个涂成黑色,往两个瓶子中装入质量和初始温度都相同的水,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次瓶中水的温度,经过30分钟后,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日照时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间/分钟
白色瓶中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水温/ ℃
黑色瓶中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水温/ ℃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10.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
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粗细有关。
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液体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不产生难较难较易容易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第3节《科学观察》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观察归纳总结
2.观察与研究仪器和工具扩大观察的内容准确
3.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常见的有文字描述
4.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精选例析】
【例1】答案C
【例2】答案C
【例3】答案D
【巩固提升】
1.(D)
2.(B)
3.(C)
4.(D)
5.(C)
6.(A)
7.(D)
8.CD;L1;圆O1不准确
【解析】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图甲、图乙、图丙单凭我们的感官判断,它们的长度、大小是不一样的,但用直尺去测量却发现它们都是相等的。
9.黑色饮料瓶比白色饮料瓶吸热本领强。
【解析】相同条件下,随着日照时间的增长,白色瓶和黑色瓶内水温都在升高,黑色瓶内水温升高得更快,说明黑色饮料瓶比白色饮料瓶吸热本领强。
题目是将吸热本领的强弱转化为升温的快慢。
10.(1)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
(2)泡泡产生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