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器的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器的含义
法器的含义
(2012-06-11 14:35:03)
转载▼
标签:
分类:您进来礼佛
道家法器
道教法器
道士法器
法器
佛教法器
佛具
佛器
佛珠
供品
密宗法器
大磬
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木鱼
诵经时敲打的法器之一。

古称鱼鼓、鱼板。

为鱼形木制的法器,中凿空洞,扣之作声。

佛教既是讲慈悲的,为什幺用木头做成鱼形,在诵经时敲打呢?原因是一切鱼类,牠的眼睛都是终日睁着不闭,所以出家人取此义以示精进,不敢稍有懈怠而已。

引磬
俗称小手磬。

作碗状,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枹击之。

于诵经礼佛起止时皆鸣之。

铛子
法器之一。

以铜片制成,状如圆盘,四边凿有小孔,系于铜制圆形架上,下按木柄,以小槌击之。

执铛子时,名"照面铛子"。

铪子
铪子,名"平胸铪子",敲时左手托下铪,右手提上铪往下敲,必须音声响亮;不敲时,两铪相合,双手捧持,用二指与中指夹心,皆平胸次。

铙钹
寺院法会时所用法器之一。

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

铙,古来即广用于佛门中,有金铙、铜铙之别。

铜铙,类似铜钹,惟形状较小,由二个钹构成,音亦清澄,故俗称为铙。

钹,又称铜钹、铜盘,由响铜制成,呈圆盘形,中央部份隆起一圆,此圆的中心穿有小孔,并以纽带穿之,使用时,依节拍相击鸣奏。


诵经时使用的法器之一。

用青铜、紫铜等材质所制。

铃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

鸣铃以供养诸佛,称为振铃。


敲打乐器之一。

有各种形状及大小,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

其种类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

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的鼓。

一般寺院中,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鲸钟等。

悬挂于钟楼上,用于召集大众,或做朝夕报时之用。

唤钟:又称半钟、小钟。

吊于佛堂内的一隅。

其用途在于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香板
用于维系佛教僧团中的规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宝剑。

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为"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为"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为"监香香板"。

一般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纠察等职事所持用。


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

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

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
大众入浴。

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蒲团
以蒲草编织而成的圆形垫子,供人坐禅及跪拜,免得地上的灰尘弄脏了衣服。

在中国各地,因为气候、地理、产物的不同,所以有好多的地方只有蒲团的名称,而并不都是用蒲做起来的。

例如: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团的形式,更有的只用板做成长的小矮凳;蒲团的形式虽没有了,但仍习惯沿用着蒲团的名称。

如意
在佛教中,法师于说法及法会时,所持的法物。

此物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梵语为阿那律,是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如意,又称痒和子。

在我国及日本,又成为一般的持物,表示吉祥之意。

念珠
又称佛珠、诵珠、数珠、咒珠。

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教经典中有关念珠的起源,是以《木子经》中,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为通说。

《木子经》:"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子。

如是渐次度木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

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
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

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念珠的颗数,诸经所载不一,较常见的用法有一百零八颗、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十四颗等。

念珠的材料则有菩提子、水晶、香木、玛瑙、琥珀、金、银、真珠等。

拂尘
又称拂子、麈尾。

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称为拂子。

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较为华美贵重之物所成的拂子。

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

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香炉
又称火炉、熏炉。

乃焚香之炉,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三者合称三具足。

上香时,插香于此炉中,乃人心与佛心交流的桥梁。

香炉材料种类很多,有金、银、铜、金铜、白铜、赤铜、青铜等金属制品的不同,及陶制、琉璃、象牙、紫檀制品的分别。

手炉
有把手的香炉,称为柄香炉、手炉、提炉。

其柄长七寸,乃至一尺许,形状有多种,古式的形状尾端作狮子形,有铸制、锻制或青铜镀金、真制等类。

净瓶
贮水的器具,供饮用或洒净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