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A B.B C.C D.D
2.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3.西周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政治体系,其中使西周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4.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6.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7.《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9.“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帝尧
10.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县制
11.《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B.禅让制的终结C.华夏族的形成D.夏朝的建立1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
1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15.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材料说明了分封制的
A.分封制的目的B.分封的对象
C.分封制的影响D.诸侯的权利
17.齐世荣在《中国通史》里面说到,中国“学术思想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先秦,封建专制的最高峰莫过于明清”。
先秦“学术思想最辉煌”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道家的《道德经》成书D.儒教、道教、佛教并立
18.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A.文字
B.货币
C.思想
D.度量衡
19.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20.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以一种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该圆形方孔钱是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洪宪通宝
21.汉字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B.
C.D.
22.促使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
23.北宋词人苏轼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因家贫困做起挖坟盗墓的勾当,他用力挖开一座坟,进入墓中,见墓主是一个皇帝、皇帝对挖墓者说:‘我是_,死前曾留有诏令,规定我的墓葬物品一律不得用金银器,只用瓦陶器’・・…”故事中的皇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他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4.《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黄帝、炎帝、蚩尤时期B.尧舜禹时期
C.北京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
2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汉朝
D.秦朝和汉朝
26.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7.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
2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卫鞅就在此时入秦。
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B.性质C.结果D.影响
2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文字出现最早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行书
30.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 )
A.B.C.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即秦朝,故A符合题意。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
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黄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人文初祖”,而炎帝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A选项符合题意;尧,是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B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
C选项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国。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C符合题意。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与“无为而治”无关,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道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反映了尧之子品德不好,故而尧让品行高尚的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故选B。
8.A
解析: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A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D项。
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
”该诗歌颂的人物是黄帝,黄帝号轩辕氏,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炎帝也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号神农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廷尉为主管司法的官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解析: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 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映了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道德经》。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的方式来选举部落首领,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所以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可知,材料说明了分封制的分封对象,B符合题意。
AC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符合题意。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
道家的《道德经》成书与题干“学术思想最辉煌”不符,C不符合题意。
佛教在先秦时期还没有传入中国,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秦朝对于六国货币的废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流通全国,B 符合题意;文字统一不符合材料中货币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图片中显示的是货币信息,不是度量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应该去170万年前的云南,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0.A
解析: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B项是汉武帝时期统一的货币;C项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货币;D项洪宪通宝是袁世凯时期流通的货币。
故选A。
21.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A项图中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符合题意;B项图中文字是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项图片中文字是大篆,是西周晚期所用文字;D项图片文字为隶书,是汉代官方文字。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并会辨别各种文字。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可以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成为可能,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是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
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尧舜时期的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时间不是禅让制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ACD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B。
2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河南安阳殷墟是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是甲骨文和青铜器司
母戊鼎的出土地。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据题干“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可知,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目的。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符合题意。
B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9.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出现最早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
因此文字出现最早的是甲骨文。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氏族公社时期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选项B是磨制石器,ACD都不是磨制石器,所以答案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