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的全部内容。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5。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他的论据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某一时期”指的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依据政绩任免官吏
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9.“罗马法”一般是指罗马奴隶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的法律,从《十二铜表法》开始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而止。

这一发展过程本质上说明()
A.罗马法发展的过程是罗马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
B.罗马法发展的过程是公民权不断扩大的过程
C.罗马法的不断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D.罗马法发展的过程是公民主体不断扩大的过程
10.“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

”该事件()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11。

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D.是少数人的民主
12。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
A.间接民主B.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
13.《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

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
A.维护贵族的利益 B.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使平民权益得到保 D.蕴含法治的精神
14。

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A.平等社会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 D.专制社会
15。

古罗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这项规定反映出罗马法的司法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无罪推定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A.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17.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

“光荣革命"后具备“原创性”特征的是( )
A.任期制的出现 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君主制的保留 D.议会制的形成
18.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的会议上,代表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都来自“过度的民主”.狄金森更是提议说:“一个有限制的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之一。

从来就没有任何共和制度带来同样的好处。

”这些言论共同反映了()
A.当时美国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民主制度有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
C.战败的英国正伺机寻衅,挑起新的战争 D.《邦联条例》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19。

“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他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个首相,由这个首相来直接管理国家,这个首相必须从议会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这说明英国 ( )
A.国王是国家最高首脑掌握行政权 B.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管理方式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真正中心 D.首相由国王任命并对国王负责
20.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

……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

"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国会的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

材料一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

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

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

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

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

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

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四七,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知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老早就说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1941年,主持复兴书院的马一浮邀请钱穆前往书院讲演,钱穆的演讲主题便是反驳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成见:“国人竞诟中国传统政治,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帝皇专制。

余窃欲辨其诬。

”马一浮听后,大为赞赏。

——吴钩《宋朝是一个专制王朝吗》
(1)据材料一,概括归纳两汉魏晋南北朝丞相制度的演变规律。

(6分)
(2)材料二所述钱穆的论述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试以唐、明两代初期中枢机构的变革为例论述这一观点.(12分)
22.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
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

……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 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 000~4 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

……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 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

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八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依据。

它有没有完全解决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9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的变化趋势.(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4分)
ADCCC DBADB CBDCC ABACB
21(1)规律:皇帝利用自己的身边亲信来分割相权;相权一次次被分割,相权越来越分散,而丞相的职务并未被取消,体现了皇权与相权既互相依赖又有矛盾.
(2)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观点是片面的。

论述:
唐朝:皇权相权是划分的,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丞相。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明朝: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明太祖时中书省被废、丞相被罢,说明中书省、丞相的设置不符合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中书省综理机务,丞相高踞百官之上,对皇帝的权威构成潜在威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实际上是由皇权完全兼并了相权,从而保证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22.(1)不满:代表权不平等(议员选举制度的代表性不够).要求:改革议员选举制度,扩大选举权。

(2)依据:选区人口。

原因: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

没有.问题:贵族、地主的代表在下院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3)趋势:逐步取消了对享有选举权关于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享有选举权的范围逐步扩大;议会代表权不断下移。

(4)特点:和平性、渐进性.认识:民意的代表性标志着宪政的民主发展程度;民主权利的获得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宪政框架下可以实现民主的和平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