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合集下载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探讨瓦当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一、瓦当的艺术特征1. 形式多样瓦当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直线、曲线、斜线等各种形状,而且还常常以动植物、人物等造型为主题。

无论是传统的工艺瓦当还是现代的新型瓦当,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这使得它在装饰中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

2. 浓郁的文化意蕴瓦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瓦当造型中常常融入了汉字、图案等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智慧和情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

3.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瓦当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得瓦当在艺术特征上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具有了现代的风格和品位。

二、瓦当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1. 建筑立面装饰瓦当常用于建筑的立面装饰之中,它与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柱、檐、墙等)相结合,能够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使得建筑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 园林景观装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瓦当的装饰运用也非常广泛。

不论是在廊亭、石桥、假山等园林景观中,还是在雕塑、马路树木等地方,瓦当都能够为景观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和品味。

3. 室内空间装饰瓦当在室内空间装饰中也有着独特的运用。

可以在天花板、墙面、地面等地方采用瓦当的装饰,使得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氛围,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审美享受。

4. 艺术品与工艺品制作瓦当不仅可以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而且还可以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比如屏风、花瓶、挂件等,这些瓦当艺术品通过精雕细琢,常常具有收藏和欣赏的价值。

秦汉瓦当(一.瓦当上的纹饰)

秦汉瓦当(一.瓦当上的纹饰)

秦汉瓦当(一.瓦当上的纹饰)秦汉瓦当(一.瓦当上的纹饰)秦代大瓦当材料:陶土秦代建筑材料。

陕西关中地区是先秦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瓦当最先发明和使用的地区。

目前考古所知最早瓦当,是出土于陕西扶风县陈村的西周瓦当,呈半圆形,上面饰有重环等纹饰,制作于西周晚期。

到东周时期,半瓦当颇为流行,从当时诸侯国的宫殿遗址中都可以找到半瓦当的踪迹,其中以齐国的临淄和燕国的下都所出土的最有特色,前者的纹饰多居中置一大树,两侧饰以对称的动物图案,后者主要是兽面纹。

进入秦汉时期,半瓦当逐渐被全圆形的瓦当取代。

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葵纹,细部富于变化,此外也有凤鸟、鹿等图案,构图粗犷生动。

这些瓦当的直径一般在14~15厘米左右。

然而在秦始皇陵园中以及辽东一带的大型秦宫遗址,曾出土这种形制特殊,直径硕大(甚至达60厘米)的大瓦当。

其造形在整圆的下底横向切割去约1/4,形成平底,当面装饰着变形夔纹,呈山形构图。

本图的大瓦当出土于秦始皇陵区,直径约40厘米,当面上纹样为夔凤纹,其造型为变形异纹,呈山形。

凤纹遒劲,特别硕大。

这种大瓦当的应用,一方面表明史载秦始皇好大喜功的脾性属实,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当时秦始皇陵园建筑的规模和宏伟气魄。

秦代大瓦当较为罕有。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向以空间规模巨大深邃,平面铺展宏伟壮阔,联接严谨和组合精妙的建筑群体蜚声世界。

而附丽于建筑体的壁画,雕刻,以至砖石,瓦当等,亦各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俱臻极高的艺术成就。

瓦当,是瓦筒顶端的下垂部分,起着装饰屋檐和保护椽头的作用。

它作为一种建筑部件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曾长期获得中外学者和艺术家的青睐,成为一个得到专门研究的学术和艺术领域,实属罕见。

但事非偶然,瓦当确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虽小但却灿烂夺目的明珠。

瓦当出现在西周早期,开始为素面半圆形。

至西周晚期,当面出现了阴刻的简单而朴素的纹饰。

战国时由于建筑工艺的提高,当面上出现了与青铜器纹饰相同或近似的夔纹、饕餮纹、植物纹和动物纹。

秦朝的工艺美术瓦当铜雕等的独特风格

秦朝的工艺美术瓦当铜雕等的独特风格

秦朝的工艺美术瓦当铜雕等的独特风格秦朝的工艺美术瓦当、铜雕等的独特风格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繁盛时期之一。

在秦朝的工艺美术中,瓦当和铜雕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展现了秦朝社会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趣味。

一、瓦当的独特风格瓦当作为一种古代建筑装饰材料,起源于远古时期。

然而,在秦朝时期,瓦当经历了一次独特的风格转变。

传统的瓦当往往是简单的几何图案,而秦朝的瓦当则注重形象的表达。

秦朝的瓦当通常以人物形象、动物图案等作为主题,刻画细致、生动。

尤其是人物形象,常以刻薄、逼真的方式描绘。

这种独特的风格体现了秦朝社会的现实主义审美倾向,以及对人物形象真实性的追求。

此外,秦朝的瓦当在构造上也有新的突破。

它们的形状丰富多样,既有立体的雕塑作品,也有平面的浮雕装饰。

这种多样性给瓦当带来了更大的艺术空间,让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铜雕的独特风格在秦朝,铜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

铜雕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艺术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器皿等方面。

秦朝的铜雕作品注重细节和纹饰的刻画。

它们常常以几何图案和神话故事为题材,运用镂空、浮雕等技法,使作品更加精美、独特。

此外,秦朝的铜雕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法,比如采用蜡烛法制作空心雕塑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铜雕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与瓦当相同,秦朝的铜雕也注重展现人物形象。

铜雕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体现出秦朝社会的特点,如军人形象展示了军事力量的威严,而贵族形象则彰显了统治者的尊贵身份。

这些作品在形象塑造上独具一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工艺美术的社会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工艺美术领域,瓦当和铜雕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秦朝是一个讲究实用主义的时代,注重物质生活和现实利益。

这种现实主义的特点在瓦当和铜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艺术家们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秦朝社会的真实面貌和特点。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72撰文/马茉莉,史 鹏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

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

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

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

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

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

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

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图1 青龙纹瓦当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

秦代图形瓦当纹样文脉研究摘要:瓦当的纹样繁多,秦汉时期是瓦当艺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秦代的瓦当继承了战国时期各国瓦当的形制纹样,在自身需要上又进行了筛选和发展,因此形成了秦代时期特有的瓦当艺术和瓦当文脉,从这些残存下来的瓦当上,我们可以瞄见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关键字:瓦当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云纹历史背景渊源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构件和特征之一,几乎与中国古建的发展相始终。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战争年代。

各民族各有其美术特点和不同的纹样图腾。

在社会变动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各种思想为不同的阶级利益争鸣,形成了各家学说。

奴隶制社会的绝对王权的神秘风格特征被新的艺术思想所替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反映出当时艺术源自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观点。

所以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始从抽象走向具象,从虚无转向现实。

到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秦王朝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统一政策,在艺术上也融合了战国时期各国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博大雄伟、横扫一切的浩大的秦汉气派。

即统一又包含各民族特色;同时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创作的,明确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所以这时期精美的瓦当艺术也应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第二章秦以前瓦当纹样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最早发现的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个别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共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同时期的发现还有动物纹瓦当和少量云纹瓦当。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群雄并起,百家争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工艺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也较多使用了瓦材,瓦当作为建筑上重要的可装饰部分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瓦当造型与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卓越的文化遗产。

古代瓦当艺术是关中地区鲜明的艺术特征之一。

瓦当,是指用于建筑瓦片上的浮雕花纹和装饰。

在古代,关中地区的建筑多使用青瓦,而瓦当就是用来装饰这些瓦片的。

瓦当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装饰手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中地区的瓦当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致细腻:关中地区的瓦当艺术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绘画技巧高超,雕刻工艺精湛。

通过古代蜀锦的工艺特点及彩绘技法,在瓦片上做到形神兼备,呈现出精致细腻的效果。

这些细腻的花纹和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艺术的表现,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

2. 寓意丰富:关中地区的瓦当艺术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寓意。

这些寓意可能是祥瑞的象征,如龙凤、麒麟等;也可能是吉祥的图案,如寿字、福字等;还有一些作品可能是表达对自然界的崇拜,如花草、山水等。

这些寓意既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的反映。

3. 技法独特:关中地区瓦当艺术在技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关中地区的瓦当多使用浮雕技法,将瓦片上的花纹雕刻出来,形成凸出的效果。

在雕刻过程中,艺术家们常常运用分层、凹凸有致的技法,以及透镂雕、阴阳切割等手法,使瓦当艺术作品更加立体、生动。

4. 色彩丰富:关中地区的瓦当艺术作品色彩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红色、黄色,还有蓝色、绿色、紫色等,使作品更加鲜艳夺目。

这些色彩富丽的瓦当艺术作品,不仅能使建筑更加丰富多彩,也能为人们带来欢喜和愉悦的心情。

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以其精致细腻、寓意丰富、技法独特以及色彩丰富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这些瓦当艺术作品不仅是古代建筑的装饰,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关中地区瓦当艺术的初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之处。

瓦当的美学特征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秦汉瓦当为例

瓦当的美学特征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秦汉瓦当为例

一、瓦当文化瓦当也称瓦头,位于建筑屋顶檐头的筒瓦前端,是对屋檐起保护作用的重要建筑构件。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屋檐上的重要构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雨水的侵蚀,而且也对建筑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瓦当之所以具有美化屋檐的功能,主要原因在于瓦当当面的图案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不同,瓦当的图案和文字也有不同的美学内涵。

瓦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瓦当形状以圆形为主,形式单一,装饰功能不强。

瓦当在秦汉时期发展较为鼎盛,有“秦砖汉瓦”一说。

秦汉时期的瓦当以形式丰富多样著称,当面图案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绳纹、动物纹、植物纹、葵纹、涡纹、云纹等。

汉朝瓦当制作的工艺达到了顶峰,纹饰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四神”瓦当、文字瓦当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崇尚自然,这一时期的瓦当纹样以卷云纹为主,富有时代特征[1]。

隋唐时期出现了琉璃瓦当,当面纹样主要有饕餮纹和莲花纹。

宋代瓦当式样以兽面纹为主,对建筑屋顶进行保护和装饰。

明清时期,建筑屋顶随着官品序列分成了“大式”和“小式”两种工艺类型,不同的官职阶级有不同的要求,瓦当当面的色彩和纹样成了区分阶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图1)。

秦汉时期是瓦当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笔者以秦汉瓦当为例,根据瓦当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分析瓦当纹样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二、瓦当的文化属性瓦当是集合了绘画、雕刻、工艺技术等的一种建筑物构件,综合了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在保护屋檐的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物的屋顶。

不同的瓦当纹样更是不同时期文化传统的凝结。

瓦当的主题广泛,图案灵活多样,纹饰精美,往往体现出时代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

瓦当纹样多以比喻、象征等多种形式反映出当时的民风民俗和审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

瓦当图案的形态与内容在秦代发生了转变。

秦王朝建立之后,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有了巨大发展。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其艺术特征独具匠心,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最初用于将屋顶瓦片连接起来,增强建筑的结构牢固,后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瓦当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丰富多样。

瓦当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圆形、方形、梅花形等,不仅如此,还有各种各样的立体雕刻和线刻纹样,更加丰富了瓦当的形式表现。

二、造型精美细致。

瓦当的制作工艺考究,使用陶土或石灰石等材料,制成的瓦当形态精美,雕刻细致。

其浮雕和凸起的纹样,能够给建筑物带来独特的美感,营造高雅、精致的氛围。

三、装饰效果强烈。

瓦当是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其丰富繁复的造型和刻划出的精美图案,能够为建筑物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从而让整个建筑更具美感和艺术感。

四、富有地域性。

瓦当的制作和使用都与地区文化和气候有关。

不同的地方制作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如南方的瓦当偏向于采用几何花纹和寓意等,北方的瓦当则偏向于采用雕刻和浮雕等工艺。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瓦当的运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现代建筑装饰中的重要元素。

一、营造历史感通过在建筑外墙上运用一些瓦当元素,可以让整个建筑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气息,同时也更加符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打破单调在现代建筑中,简洁、干净的建筑风格很常见,但有时候单调的建筑风格会让人感觉缺少一些温度和灵性,此时可以通过在建筑中加入一些瓦当元素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温暖度。

三、丰富空间层次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运用一些立体雕刻的瓦当元素,可以让整个空间更加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此外,在墙面装饰上,也可以通过运用一些瓦当元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总之,瓦当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特色,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气息和历史文化感,也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美学样式。

默默谈文房-----秦汉瓦当浅析

默默谈文房-----秦汉瓦当浅析

默默谈文房-----秦汉瓦当浅析秦汉瓦当即瓦挡,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秦汉瓦当纹饰多样,其图案或文字随时代而变化,特别是瓦当上的文字,对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仓廪、陵墓、祠庙、苑囿等的考订,是很重要的依据。

因此,秦汉瓦当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北宋中期初见著录,清乾隆初年已有专著问世。

秦汉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有半圆(简称“半瓦当”)和圆形的两种。

半瓦当最早为西周遗存,圆瓦当是从半瓦当发展而来的。

圆瓦当始见于战国早期遗址,秦汉瓦当绝大多数为圆瓦当。

但在秦和西汉前期仍有半瓦当;西汉中期以后,半瓦当显著减少,东汉时近于绝迹。

瓦当的制作方法不一,从只有当心而无边轮的“与天无极”圆瓦当陶范看,可能是先模制当心,后加边轮而构成完整的瓦当;“千秋万岁”范则为带有边轮的完整瓦当形式,说明当坯是一次成型的。

早期半瓦当为素面或饰绳纹, 至战国时期,各国半瓦当图案各具特色,其中云纹一类,为秦统一后所沿用。

秦汉瓦当的纹饰又有新的发展,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图案和文字(包括文字和图案结合者)两大类。

瓦当图案有动、植物图案,云纹、葵纹以及动、植物变形图案等。

汉代动物纹瓦当,以西汉晚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为完美(主要用于礼制建筑);其余如麟、凤、兔、天禄、辟邪、饕餮等,虽然出土数量有限,但品种繁多。

植物纹瓦当,以秦咸阳宫1号遗址出土的八瓣“莲花”纹最为典型, 其他多为变形或零星花瓣、茎叶与云纹、葵纹相组合。

云纹瓦当始见于战国中期,盛行于秦汉。

秦和西汉初的云纹变化多端,计有对称外卷、对称内卷、S形反卷及左旋或右旋排列的单卷云纹;瓦当中心或呈泡状或作各式图案,如方格、菱形格、井字曲尺以及葵变涡纹、瓣叶之类。

秦代还有整体作左旋或右旋的“葵纹”图案。

至西汉中期,带中心圆泡的四象限的云纹构图成为通用的模式。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65艺术论丛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张雯苏州科技大学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摘要:凤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代表,凝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通过阐述凤凰的起源,并从时间的角度分析比较各个朝代的凤纹,以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凤纹的风格特点和审美内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凤纹;特征;装饰风格 一、凤的起源历史上,由于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所以当比自身更为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出现时,便自然的成为了各个民族争相崇拜的对象,图案化的动物纹样也由此诞生。

关于凤,最早能想到的就是一种鸟的形象,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发现的鸟纹就是早期凤纹的雏形。

由于鸟类图腾大多与对太阳的崇拜有关,凤凰常被认为是各种禽鸟的总和,称之为百鸟之王,所以它的出现往往被赋予了光明之意。

此外,鸟类图腾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象征——“永生”,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鸟类图腾都将获得重生。

凤凰作为不同禽鸟的集合而幻化形成的图腾形象,同样也具有了“不死”和“永生”的寓意。

因此凤凰往往又被称为“不死鸟”,与其相关的典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都代表了其被赋予的重生、祥和、生生不息的寓意。

也正是这种特有的神性,使凤凰成为早期社会人们非常尊崇的图腾形象。

二、凤纹的艺术特征和装饰风格的演变纵观凤纹在中华民族传统纹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艺术姿态和形象特征都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

由于不同朝代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存在着差异,导致凤纹的所象征的文化含义也不尽相同,传达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趣。

商周时期以前,关于凤纹的形象典籍记录甚少,当时的凤纹多以鸟纹的形象在器物上出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鸟纹象牙蝶形器。

该器物的正面刻画了一组对称相连的双鸟纹,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的凤纹。

从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凤纹多给人一种简约、朴拙的美感。

到了商朝时期,凤凰被视为神鸟,凤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当时的文字和器物装饰上。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其中瓦当艺术是关中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瓦当,是一种在古建筑上常见的装饰构件,其美丽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关中地区古代艺术的卓越魅力。

本文将从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的特征和风格入手,对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初步探索。

瓦当,又称瓦齿或瓦欒,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构件。

瓦当通常用于房屋的屋脊、檐口等处,起到装饰、加固的作用。

在陕西关中地区,瓦当的形制和表现方式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中瓦当艺术。

关中地区的瓦当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随着历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关中地区的瓦当不断丰富多彩,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在明清时期,关中瓦当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当时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特点是: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浓厚的地方风情。

1. 独特的造型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在造型上别具特色,其造型多变、富有变化,不拘一格。

在屋脊上,常常可以看到龙形、凤形、雀形、兽形等各种造型的瓦当,每一件瓦当都独具特色,形态各异。

这些独特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创造力,也展现了关中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2. 精湛的工艺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工艺十分精湛,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在瓦当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包括泥胚制作、雕刻、烧制、上釉、彩绘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古代工匠们运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使得每一件瓦当都成为了艺术的杰作。

3. 丰富的图案和寓意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上常常雕刻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和寓意,这些图案包括了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吉祥图案等。

花鸟鱼虫的图案常常与自然景观、四季景色相结合,表现出了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风貌。

神话传说则常常表现为龙凤、神兽等传统图腾,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灵、传统文化的崇敬和景仰。

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892020/01 No.215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内容提要:瓦当最早是作为人们改造建筑的一个实用性工具出现的,继而在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完成了审美价值的表现。

人们通过瓦当纹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也用不同的瓦当纹饰来记录时代更迭。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已然成了文化与艺术的一种载体,不同的群体通过不同的纹饰展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关键词:瓦当;纹饰;艺术特征文_付晓鹏 尚愉霖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一、瓦当及其纹饰瓦当,俗称“瓦头”或“瓦盖头”,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位于屋檐最前端,也叫“滴水檐”。

我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建筑若长期积水并无法排出,则会造成木头腐烂生虫。

在古建筑中,瓦被分为两种:一种为板瓦,板瓦体积大而弧度小,铺盖屋顶,顺序而下,雨水则顺着板瓦所形成的坡度顺势而下;另一种是筒瓦,筒瓦弧度较大而体积小,直径较窄。

筒瓦是需要扣在两块板瓦之间的,按次序排列,这样会形成瓦沟,雨水就会顺着瓦沟有序地流下来。

板瓦和筒瓦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屋顶的损坏,但雨水的长期浸泡会使板瓦、筒瓦与屋顶的黏合度降低,从而发生瓦片脱落的情况。

春秋时期瓦当的发明与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瓦当往往位于板瓦或筒瓦的顶端。

一方面,瓦当覆盖在建筑屋顶的众多瓦片之上,这样能够对屋顶的瓦片起到加固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向外悬垂滴水的檐头瓦,瓦当又对屋顶的木质檐头起到了保护作用。

瓦当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居住环境由原先简陋易损、狭窄昏暗向经久耐用、宽敞明亮的方向逐步过渡。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瓦当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房屋带来的损害,提高了古建筑的安全系数,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

瓦当的这种非艺术功能的实用性是古代建筑中使用瓦当的首要动机。

但实用性并非瓦当的唯一功能,苏联美学家莫·卡冈认为:“艺术存在的最早形式正是从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形式,它具有双重质的规定性和双重功能性。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瓦当,亦称“飞檐”,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中,特别是在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中。

瓦当的艺术特征包括形态优美、造型独特、雕刻精细等。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瓦当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

瓦当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形态优美。

瓦当的造型多样,既有简约的直线造型,也有曲线优美的弧线造型,还有奇特的折线造型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瓦当可以适应不同建筑风格和场所的需求,使建筑更具有韵味和个性。

瓦当的线条流畅、圆润,没有尖锐的角度,给人以柔和、温馨的感觉。

瓦当的艺术特征之二是造型独特。

瓦当的造型常常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有的通过借用动植物的形象进行雕刻,有的通过抽象的方式创造出象征性的形象,还有的通过组合不同的几何图案形成独特的造型。

这种独特性使得瓦当成为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建筑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成为人们眼中的艺术品。

瓦当的艺术特征之三是雕刻精细。

瓦当通常是由石雕、木雕或泥塑等材质制成,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制、烧制、装置等。

瓦当的雕刻工艺精细,雕刻出的花纹、图案线条清晰,细节丰富,让人赏心悦目。

瓦当的雕刻内容丰富多样,有的表现自然景物,有的传递文化内涵,有的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瓦当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

作为建筑装饰,瓦当可以用于屋脊、屋檐、墙面等位置,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独特性。

瓦当也可以用于建筑的构件上,如门楼、窗花、栏杆等,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中,瓦当可以用于花坛、庭院、园林等地方,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在室内设计中,瓦当可以用于墙面、吊顶、地面等位置,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

浅论秦汉时期瓦当和画像砖上的凤鸟纹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不存在的虚拟生物,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

凤鸟是禽类美化的象征,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

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凤鸟纹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艺术性、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创新,取得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凤鸟形象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总结、创造而形成的对主观美好愿望的象征。

我们可以从瓦当和画像砖上看到,古人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创造的凤鸟的凝练和雄浑相结合的造型,体味秦汉时期艺人们的开阔胸襟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瓦当瓦当是建筑物上的实用装饰件,其功能是挡住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当的形状在战国时期以半圆为多,而到秦汉时期则改为圆形了。

作为建筑之用的秦汉瓦当上的凤鸟,起着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凤鸟的形态是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的,因为它要适合于圆形的瓦当,离人们的视线比较远,细部看不清楚,因此瓦当的图纹往往简洁明快,显得古拙洗炼。

这种凤形(即朱雀)一般是单相,处于环形的瓦当边轮中间,在这15~20平方厘米的小天地中,伸展它那优雅的姿态。

我国目前发掘的历史上最大的瓦当是秦始皇陵发现的夔凤纹大瓦当,呈大半圆形,直径6l厘米,高48厘米,人们称之为“瓦当王”。

瓦当的瓦面硕大,纹饰对称,夔凤相间,长喙卷曲如钩,尾部上下弯曲,古朴遒劲,结构严谨。

承袭了商周以来青铜器纹饰的传统技艺,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我国古代陶雕中之精粹。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汉代建筑上广泛应用象征四方守护神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朱雀代表着南方,是凤的别称。

《春秋孔滨演图》:“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

帛画、壁画、砖刻、瓦当、石雕和漆器绘画上都出现了凤的形象。

这些作品大多追求动态美,凤的造型也更趋向写实,双翼以张开为多,羽毛鳞状也开始出现,凤的姿态也更为生动奔放,或昂首伫立,或大步跨跃,或展翅高翔。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战国秦汉魏晋篇2014-03-12丁哲春秋战国时期的凤纹一改商周时期的神秘和谨严,猛禽形象的凤已较少见,而代之以修颈、长腿、温顺秀丽的形象,优美清秀,动态轻盈。

综观此期玉器上凤的形象,有如下五种表现形式:其一,单体形。

其二,多凤并体形。

其三,龙凤合体形。

其四,凤首玉觽。

其五,凤形镂雕辅助装饰。

此期凤的形象均为侧身侧视之态。

凤眼除沿用商周时期圆形阴刻线或圆形阳纹眼外,战国中期出现似水滴形状的阴线目纹,另有部分为阴刻橄榄形眼。

嘴部若鹰钩状,微张或紧闭,喙不及西周时期尖长。

战国早期为半叶形冠(似猫耳),到了战国晚期出现飘带形冠,飘向脑后并向上卷曲,较短。

身体表面纹饰有三类:1.布满鳞片纹;2.布满谷纹等几何纹样;3.点缀有单阴线雕刻的卷云形纹样或竹节纹,大多部分光素无纹。

凤体多呈“S”状弯卷,其躯干外常有尖钩状凸脊。

长粗形爪足,尾细长且大多分叉。

汉代玉器上凤的形象,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晚期的造型。

但也有新的特点:开始在眼部以上加琢粗重的陶索纹眉。

尾部细长且分叉较多。

西汉中期出现了凤鸟纹嘴里衔珠式绶带的形象。

凤鸟羽翅和尾部用单或双阴刻线装饰,时有撤刀技法出现,这时出现了边缘用游丝毛雕纹装饰,花蕾纹开始应用在羽翅的装饰上,另外在凤鸟的关节处大多阴刻旋涡纹。

玉韘、玉剑具等器类是汉代新增器形上也出现了凤纹装饰,分区纹饰玉璧外圈常见游丝毛雕刻划的凤鸟纹,同时出现了少量圆雕玉凤,其体态较丰满。

出土所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凤纹玉器较少,1973年山西寿阳贾家庄村库狄迥洛墓出土的北齐时期的凤鸟纹玉佩可为代表。

器表利用纤细的阴刻线条雕琢出展翅欲飞的凤纹。

凤头上有飘带状的高冠,细阴线水滴形眼,口衔宝珠,用浅细的阴刻线雕琢出美丽羽毛和三组飘带状的长尾。

在凤鸟的周围点缀着阴刻线琢出的小鸟和飘带状的云气纹,这种纹饰其他朝代未出现过,可谓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由于佛教文化的渗透,此期一改汉代纯朴的凤鸟风格,而形成活泼轻盈、飘逸生动、流畅自如的格调,变得华丽多姿。

秦汉瓦当纹饰与篆刻艺术

秦汉瓦当纹饰与篆刻艺术

秦汉瓦当纹饰与篆刻艺术文 / 李卓瓦当是建筑顶部使用的筒状瓦的顶端下垂部分,是起着蔽护作用的建筑构件,通常在宫廷、庙宇和达官显贵的府邸上使用。

秦汉时期的瓦当为陶土烧制而成,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琉璃瓦,到了隋唐时期烧制技术逐渐成熟,元代时皇宫建筑开始大规模使用琉璃瓦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瓦当处于古代建筑的最显眼之处,除了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作用外,通常会有装饰图案和文字,显示其设计理念以及主人身份地位,包含着礼制思想和民俗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内容。

瓦当图案具备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与篆刻艺术有着同样的契合点,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秦汉时期是封建制度逐渐完备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文字演变和书法篆刻艺术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秦砖汉瓦”在金石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瓦当又被视为“石”部中的重要品类。

最早发现于周朝发祥地陕西扶风县岐山遗址的西周时期的瓦当简单质朴,以半圆形素面居多,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瓦当纹饰更具有各地方文化特色,其中秦都城(陕西西安)动物纹瓦当、齐国故都(山东淄博)树木型瓦当、燕下都(河北易县)饕餮纹瓦当最具代表性。

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强盛的大秦帝国后,离宫别苑气势恢弘、规模空前,随之也把瓦当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秦瓦大多为圆形,直径大约15-17公分,质地坚硬,纹样主要有动物、植物、云纹三大类。

一、动物图案秦瓦中常见的动物纹饰有鹿纹、豹纹、龟纹、鱼虫纹、凤鸟纹等。

这些纹案对两汉肖形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植物图案秦的植物瓦当中常见的纹饰有葵花纹、叶纹和莲花纹,莲花纹多为单瓣,瓣间有花萼,中心突出花蕊。

三、云纹图案秦汉时期云纹在瓦当中大量使用,云纹吸取自然界中云朵、羊角、蘑菇、葵花等素材,逐渐演化成羊角形云纹、蘑菇型云纹、葵花纹等,最终发展成为抽象的云纹,华丽美观、构图精美、极尽变化,高耸入云的非凡气势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追求“求仙升天”、“祈福安康”的强烈愿望,太阳纹瓦当里闪耀着大秦帝国威震四方的光芒。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

陕西关中地区古代瓦当艺术特征初探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古代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在关中地区的古代建筑中,瓦当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瓦当是建筑物中屋顶上饰有瓦片或砖块的装饰元素,而瓦当艺术则是指在瓦当上刻画的各种图案和造型。

一、瓦当图案多样: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图案十分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几大类别。

其中一类是自然界的图案,如植物、花草、动物等,这些图案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另一类是神话传说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这些图案寓意着祥瑞和吉祥。

还有一类是人物故事的图案,如历史人物、传说人物等,这些图案展现了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

通过这些多样的图案,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刻画精细: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以其刻画精细而著称。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物故事,都能被艺术家们精确地刻画出来。

刻画精细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图案的美感,还能够展示出艺术家们的才华和技艺。

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成为了建筑的亮点和装饰的精华。

三、色彩鲜艳: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以其色彩鲜艳而著称。

在图案和造型之外,色彩也成为了瓦当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

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常常运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色彩,让瓦当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这些鲜艳的色彩不仅使瓦当本身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还可以丰富建筑的整体形象,增强其视觉效果。

四、注重比例和结构: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注重比例和结构的协调。

无论是图案的比例还是瓦当的整体结构,都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和谐。

艺术家们通过精心设计和构思,使得瓦当与建筑物相互契合,既保持了自身的艺术性,又不失实用性。

这种注重比例和结构的艺术特征,使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更加完美和精致。

陕西关中地区的古代瓦当艺术以其多样的图案、精细的刻画、鲜艳的色彩和注重比例和结构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简论秦瓦当凤纹的装饰特征
葛禹婉淇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6)3
【摘要】在秦代之前,凤是众多民族的氏族图腾符号,人们以各种抽象符号的手法表现凤纹造型.从秦汉开始,凤纹造型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前期凤纹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下厚积薄发,进入了具象写实的装饰时期.本文试图透过凤鸟纹样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根据秦瓦当凤鸟纹样的特色,揭示秦凤纹装饰特征的演变和丰富的文化内函.
【总页数】3页(P后插1-后插3)
【作者】葛禹婉淇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简论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征 [J], 吴磬军
2.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J], 张雯
3.简论丝织凤纹与瓷器凤纹 [J], 李师漫
4.浅析凤纹的艺术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 [J], 张雯
5.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J], 琚昕;张晓燕;王子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国和秦代宫殿中的瓦当赏析

战国和秦代宫殿中的瓦当赏析

战国和秦代宫殿中的瓦当赏析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

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画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

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

”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

这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动用了数以十万计的劳动力,用大量的土石、砂砾、红柳、芦苇和砖等材料,将秦、赵、燕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西起临洮(即甘肃的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连成一个整体,号称“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从公元1368〜1620年,长城共被重修了18次,最后形成了从中国西部的嘉峪关到东部山海关,总长6700公里,总共用了一亿多立方米的材料,而用砖石约为1/3左右。

它的体积是埃及古胡夫金字塔的110倍[49])。

在秦皇岛的碣石行宫秦时建筑基址上发现了通长68厘米、当面直径52厘米的高浮雕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大瓦当,形式与秦始皇陵出土的十分近似。

如此大的瓦及瓦当,可以想象当时建筑的宏伟。

其他建筑材砖瓦亦与秦咸阳故城出土的相类似,推定此遗址始建于秦始皇时期,西汉时仍沿用,大约到东汉时废弃。

石碑村西边有黑山头遗址,东边有止锚湾遗址,都出有形制相同的大型空心砖和较大的云纹瓦当。

位于秦皇岛市金山嘴的另一处秦行宫遗址,也发现叠落的筒瓦、板瓦、与石碑村遗址形式相同的高浮雕夔纹大瓦当[51]。

图53:战国时期燕的大型筒瓦(1.瓦身长94厘米,当面直径26厘米;2.瓦身长88厘米,当面直径26厘朱;照片来自《燕下都瓦当研究》(刘得彪、吳磬军著,2004早6月)一书) (Large semicylindrical tiles with decorated veins are 475B.C.-221 B.C. I. The size is length 940mm and diameter 260mm; 2. Tlie size is length 880mm and diameter 260mm.) 在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烧结砖瓦材料,其中有板瓦、筒瓦、空心砖、铺地砖、条形砖和瓦当等世界砖瓦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 性 地 集 中体现 了某 种 意 象 、观 念和 情趣 。
聚 着 中华 民族 独 特 的审 美 意 识 和 秦 时期 的瓦 当凤 纹 在风 纹 历 史演 变 价 值 观 念 。本 文 试 图从 秦 瓦 当来 过 程 中 ,起 到 了 由抽象 到 具象 转 型
论 述 凤 纹 装 饰特 点 的转 型 ,揭 示 的承上 启 下 的 作用 。 秦凤 纹 舍 弃 了 当 时 社 会政 治 文 化 的 发 展 状 况 , 神 秘 的 图腾 符号 的主题 思 想 ,转 向
表 现 中 国装 饰 艺 术 发 展 状 态 和 审 美 形态 的转 换 。

秦 代 凤 纹 造 型规 范后 形 成 以 下 的特 征 : 头部 的变 化 主 要 是顶 冠 分 为 两 条 ,一 长 一 短 ,长 在顶 后 ;羽 翼 以骨 架 支 撑 用 密 集 的细 线 表 示 羽 毛 ,羽 尾 向 后 下 方 弯
秦 凤 纹 的 创 新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的 。在 春秋 战 国时 期 的百家 争鸣 学 术论 战 中 ,诸 家 以人 为本 、与 自然 和谐 的主 题 思路 ,打 开 了人们 禁锢 已久 的 自我主 观 审美 ,从 而 ,使不
器 、 服 装 、建 筑 等 ,是 中 国传 统 风 相 比较 ,秦 风更 趋 于 写实 风 格 。 装饰 艺术 中极 富生命 力 的题材 , 凝 从 装饰 艺 术 角度看 来 ,笔 者认 为 ,
它 在 对 物 象 的 再现 上 ,通 过 能够
造 成 具 体 真 实 感 的表 现 方 式 体 现 出来 ,而 以前 的 商周 凤 纹 则 是 抽
嗌;腿 部一 前 一 后 ,一 直 一弯 ,
对 美好 生 活 向往 的 装饰 风格 演 变 。
统 治阶 级 用风 纹 装 点建 筑 、器 物 ,
过 上无 忧 无虑 的神 仙 生活 。 因此 ,

秦 代 的 历 史 背 景 与风 纹 招凤 引仙 , 以求 自己 能化道 成 仙 ,
图透过凤 鸟纹样 传统造 型艺术的历史延伸 ,根据秦 瓦 当凤 鸟纹样 的特 色,揭示秦凤纹装饰特征的演 变和丰 富的文化 内
涵 。
关键词 :凤纹 ; 秦 瓦当;装饰 艺术
凤 鸟纹 样 是 一 种 想 象 性 和 现 突 破 。 实 性 相 结 合 的 综 合 性 图案 ,被 广 从 秦 开始 ,风 鸟纹 样 的造 型 发 泛 的 应 用 于 陶 器 、 青 铜 器 、 玉 生 了较大 的改 变 ,与 商周 时期 的夔
两爪 各 分 三 趾 ;有 两 尾 ,一 尾 像
现 实 中鸡 的羽 尾 向下 耷 拉 , 一只 是风 尾 的象 征 , 向上 分 两又 , 中
的艺术特 性
建立 于 公元 前2 1 到 公元 前 在装 饰 纹 样方 面 , 工 艺师们 根 据 神 2年 2 7 的秦 王朝 ,从百 家 争 鸣到 中 话传 说 ,结合 现 实 生活 中 的鸟 类 , 0年 央 集 权 , 从 焚 书 坑 儒 到 追 求 仙 制 作 出 具 有 具 体 写 实 性 的风 鸟 形
图1
2 、现 实直 观
拘 于 单一 形式 ,多用 弧线表 现 了活 泼 、轻 快 、流 畅 的视觉 审美 效 果 ,
秦 瓦 当 风 纹取 材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自然 情 景 ,生 动 有 趣 ,具 有 写 实 性 , 所 表 现 的 凤 纹 犹 如 现 实 生
形 象而 生 动 。不再 追求 青铜 艺术 中
象 ,力 求真 实 的一 面 ,引得 神 仙 降
临。
二 、 秦瓦 当凤 纹 的装 饰 艺 术特 由于秦 朝 年代 短 , 出土 文物 较
少 ,根 据 现 有材 料 的 收集 和对 风 纹
的禽 类 ,具 象 写 实 是 这一 时期 风 纹 的一 大特 征 ( 1 图 )。
历 史上第 一 个封 建 王朝 , 中国 的 征 对
当凤 纹的装饰 特征
葛禹婉淇
西教 育学院美术 系 ,陕西西安 7 6 1 0 1) 0

要 :在秦代 之前 ,凤是 众 多民族 的 氏族 图腾符 号 ,.-l A - 以各种抽 象符 号 的手法表 现凤 纹造型 。从 秦 汉开 f f
始 ,凤纹造型经历 了重大的变革 ,在 前期凤 纹艺术 文化历 史的积淀 下厚积薄发 ,进入 了具 象写实的装饰 时期。本文试
道 ,虽 然 只 有 短 短 十 几 年 时 间 , 却 完 成 了从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等 举 世 瞩 目的大 统 一 ,建 立 了 中 国
间饰 有 卷 纹 装 饰 。与 商 周夔 风 和
春 秋 战 国时 期 的漆 凤 对 比 ,秦 时 期 的凤 纹 栩 栩 如 生 更 接近 生 活 中
直 线 的严谨 对称 、立意 上 的神秘 、 心 灵 上 的畏 惧 和 对 审 美 自由 的 压
抑。
活 中 的鸡 类 。如 图2 ,一 只母 鸡 领
着 一 群 小鸡 在 散 步 , 四 只 小 鸡 填 补 了 构 图 中 的 空缺 , 其 中三 只 小 鸡 与母 鸡 面 朝 一 个 方 向奔 去 ,母 鸡 翅 膀 展 开 ,犹 如 遇 到危 险护 着
政 治和文化 影 响深远 。
由于 春 秋 战 国 时期 的文 化 繁
荣 为秦 朝 文化 的 发 展 奠 定 了雄 厚 造 型 艺术 的理解 ,笔者 认 为 ,秦 瓦 的基 础 ,所 以 使 其 文 化 和 艺 术 水 当凤纹 在 装饰 方 面 具有 以下 几个 艺 平都 达到 了前所 未有 的高度 , 代 术特 征 : 汉 的文 化 艺 术 又 是在 秦 的 基 础 上 继 1 、具 象写 实 续 延 伸 完 善 。从 装 饰 艺术 角度 来 秦 瓦当凤 纹 在 寓意 和造 型 上 , 看 ,秦 汉 时期 所 特 有 的大 气 、 凝 都 比前 朝 历代 的 风纹 具 体 、写 实 。 重 、质 朴 的艺 术 特 征 ,后 代 难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