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勤教研,立足当下再出发——科学课观课、评课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负韶华勤教研,立足当下再出发
——科学课观课、评课有感
时光清浅,辗转流年,5月22日,学校主管领导及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四年级张xx老师执教的《导体与绝缘体》和五年级惠xx 老师执教的《让资源再生》两节科学示范课。
两位老师对于教材的艺术处理、学情的精准把握、学科素养的科学设定、课堂节奏的深度把控,以及他们简洁洗练的的课堂语言、严谨美观的课堂板书,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细心聆听“导体与绝缘体”
张老师从我们熟悉的电学知识《导体与绝缘体》开始,不仅复习了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而且利用不同物质导电性的不同来导入新课,新课进行过程中张老师不仅借助实验进行直观教学,而且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善于把纷杂的知识理清、理顺,而且板书设计新颖别致,各教学环节步步相生、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从导入新课到概念小结,再到巩固提高,给人一种严谨而又舒缓有度的感觉。
张老师上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用心感受“让资源再生”
惠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并获取知识。
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并且从中体会到“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珍贵性”,体会到要让有限的资源不断再生、循环利用。
此外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上也是经过精雕细琢后才说出来的。
既有亲和力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总结经验再出发
通过这次听课,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的成员收获颇丰。
我们认识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研讨,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
1. 科学课要注重与数学的联系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学课的教学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与数学等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
例如,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导体和绝缘体,并且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特点;在惠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废旧物品的再生过程,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
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张老师的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并且能够很好的区分出来;在惠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更多的再生资源。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3. 科学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张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在惠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废旧物品的再生过程去发现更多的再生资源。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聆听这两节科学课,我们认为科学课应该注重与数学的联系、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中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会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