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时练 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一、快乐填空。
1.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及其运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东汉时,_________改进_________,以树皮、麻头、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成本低廉、便于书写的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3._________之际,中国出现了_________。
人们先把写好的文字反贴在平整的木板上,用刀刻出阳文反字,然后在板上涂墨,将纸平铺板上均匀刷印,最后将纸揭下,装订成书。
4.北宋时,毕异发明了_________。
他把胶泥刻成一个个字模,然后烧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他的发明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_________”。
5.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制丹药时偶然发现的。
_________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二、选择乐园。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南朝科学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A.张衡
B.祖冲之
C.李时珍
2.东汉时期的华佗发明了()。
A.针灸
B.推拿
C.麻沸散
3.2015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A.屠呦呦
B.张弥曼
C.李芳华
4.被称为“算经之首“的著作是()。
A.《算学》
B.《算术》
C.《九章算术》
5.下面出土的文物年代最久的是()。
A.商朝司母戊鼎
B.西汉素纱弹衣
C.东汉青瓷四系罐
三、明辨是非。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
()
2.北宋时,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
()
3.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
4.“二十四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用来指导农业活动。
()
5.南宋时期的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五、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是谁设计建造的?这种设计具有哪些优势?
2.图二这种书写材料与纸相比,有哪些缺点?
一、l.算术算学
2.蔡伦造纸术
3.隋唐雕版印刷术
4.活字印刷术文明之母
5.火药宋元
二、l.B 2.C 3.A 4.C 5.A
三、1.√ 2.√ 3.× 4.√ 5.×
四、发明地动仪编写了《本草纲目》记录恒星名称并测定其位置,编写星表都江堰
五、l.隋朝工匠李春。
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既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可以扩大泄洪量,减少洪水对石桥的冲击,延长石桥的寿命。
2.(l)竹简可书写的内容有限,不便于阅读。
(2)竹简笨重,携带不便,所占空间大。
(3)竹简不利于保存,容易被虫蛀。
上面的字迹也容易消失。
(4)修改错别字需要刀刮,很不方便。
七、北宋的科学家沈括,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在地理方面,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的。
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
沈括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