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人工繁殖法[发明专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11]公开号CN 1031465A
〔43〕公开日1989年3月8日
[21]申请号87101107.7[22]申请日87.9.26
[71]申请人复旦大学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72]发明人王昌燮 杜懋琴 洪黎民 屈云芳 董海 [74]专利代理机构复旦大学专利事务所代理人华以正
[51]Int.CI 4
A01K 61/00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54]发明名称
松江鲈鱼人工繁殖法
[57]摘要
本发明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生态环境,使
松江鲈鱼在室内产卵、受精、孵化及对孵出后处于
不同发育阶段的仔鱼进行人工饲养等的一系列方法。
孵出的仔苗正常发育率达86.0%,畸形率达14.0%。
仔苗在卵黄囊全部吸收后能完全靠从外界取食生活。
本发明也为工厂化生产松江鲈鱼提供了实践依据。
87101107.7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亲鱼生殖腺的催熟采用了逐步增加盐度,每日增加0.01-0.25%,直至盐度为1.7-3.3%;采用了逐步加入NaI,每日加入2.5×10-4-5.5×10-4μg/ml,直至NaI的浓度为0.001-0.1μg/ml,或者逐步加入KI以代替NaI,每日加入3×10-4~6×10-4μg/ml,直至KI的浓度为0.002~0.2μg/ml;采用了逐步加入海水或粗制海盐,其含盐量应计入每日增加的盐度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4种混合药物进行催产,每次每尾雌鱼的注射量为:LRH-A4.8-5.8μg/尾,HCG2.1-3.1单位/尾,NaI0.01-0.03μg/尾,甲状腺素4.3-6.3μg/尾。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二种混合药物进行催产,每尾雌鱼的注射量为LRH-A5.0~6.0μg/尾,H CG2.5~3.5单位/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NaI进行催产,浓度为0.01-0.03μg/尾。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的盐度为1.7-3.2%,孵化的温度为4°-16℃,pH为6.2-7.2。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亲鱼的饲养温度为2°-15℃,pH为6.2-7.2。
87101107.7说 明 书第1/4页
松江鲈鱼人工繁殖法
本发明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生态环境,使松江鲈鱼在室内产卵、受精、孵化及对孵出后处于发育不同阶段的仔鱼进行人工饲养等的一系列方法。
松江鲈鱼,又叫四鳃鲈,是我国的一种美食鱼类,历史上素负盛名,以肉质细嫩鲜美著称,过去在我国沿海地区河川中均有出产,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产量日减,有些历史上的盛产地区如松江也几近绝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
而人工繁殖当是最彻底有效的解决办法。
1974年,松江县佘山公社养殖场等单位,曾在佘山养殖场进行过人工繁殖试验。
据报道及图片所示(“松江鲈鱼(四鳃鲈)的人工繁殖试验”水产科技情报1974年第6期),所获仔鱼绝大多数均为畸形,被认为属正常的仔鱼其尾部亦向上弯曲。
这样孵出的全部仔鱼存活期最多不超过5日,均未至卵黄囊吸收期,更未见其取食。
根据参考文献“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水产学报1980年第4卷第1期)的报道,正常仔鱼形态是尾部呈平直形。
所以在本发明之前,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未见成功。
发明人认为松江鲈鱼的繁殖特性既不同于淡水鱼类,又与一般海鱼有异,有其独特的生理生态要求。
其中盐度的变化是松江鲈鱼生殖腺成熟的重要关键,海水中微量元素是促进松江鲈鱼生殖腺成熟的重要因素,必需的生态环境是松江鲈鱼正常繁殖的保证。
如从逐渐改变水中盐度入手,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辅以各种促进生殖腺成熟和排卵的有关激素的注射,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即可得到正常成熟的
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并获得正常孵化的仔鱼。
如果摸清产卵内
的水质及浮游生物情况,则进一步解决仔鱼开口饲料及饲养成成鱼问题
也属可能。
因此,从1981年冬季开始,发明人对松江鲈鱼的人工繁殖进
行了研究。
经过6年的试验,现已解决了产卵,受精,孵化及对处于发
育不同阶段的仔鱼进行饲养等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的一系列方法大致可分成五个阶段:亲鱼的饲养,亲鱼生殖
腺的催熟,亲鱼的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苗的饲养。
下面分段叙述之。
一、亲鱼饲养:模拟了松江鲈鱼在外界自然条件下的生活条件。
例
如亲鱼生殖腺的成熟及排卵有一定的pH,温度及光照的要求,必须得到
满足。
pH要求在6.2-7.2,最适为6.5。
光照如低于400Lux时,亲鱼难于
产卵,实验室的光照条件是400-5000Lux。
由于松江鲈鱼是低温季节产
卵鱼类,经实验室摸索温度应控制在2-15℃,在15℃以上时亲鱼极易死亡,其中尤以雄鱼为甚。
二、亲鱼生殖腺的催熟:实验证明,盐度增加仅10天即可引起松江
鲈鱼亲鱼内部器官有关细胞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在繁殖季节时如一直将
亲鱼放在淡水中,极易死亡。
实验室的做法是在亲鱼生殖产卵期接近时
逐渐增加水中的盐度以促进生殖腺的成熟。
具体增加盐度是以每日增加0.02%-0.25%为佳。
每日增加0.5%亦可。
每日增加1%-2%则亲鱼常因不能
适应盐度变化而大量死亡。
当盐度被增加到1%-3.2%的范围内,均可催
青产卵。
如不催青亦可自然产卵,唯时间稍有延长。
当盐度处于1.7-2. 5%范围内,产卵率最高,卵及精子质量最好,受精率最高。
为了促进松
江鲈鱼生殖腺的成熟,在采取对亲鱼生殖腺催熟的阶段,在增加水中盐
度过程中,应同时增加水中碘的浓度,每日加入NaI 5×10-4μg/ml浓度,加至0.001-0.1μg/ml,或加入KI 5.5371×10-4μg/ml,加至0.002~0.
2μg/ml,然后维持此浓度进行催产。
为了满足水中适量的其它微量元素,要在增加盐度
的同时逐渐加入海水或粗制海盐,其含盐量应计入每日增加的盐度内。
三、亲鱼的催产:采用了LRH-A,HCG,甲状腺素及NaI四种药物进行催产,每次每尾雌鱼注射量为:LRH-A 4.8-5.8μg/尾,HCG2.1-3. 1单位/尾,NaI0.01-0.03μg/尾,甲状腺素4.3-6.3μg/尾,雄鱼减半。
一般注射1~2次即可产卵。
如仅注射上述剂量的LRH-A和HCG也可催产。
又如仅注射上述剂量的NaI,也可催产。
但使用LRH-A,HCG混和试剂法和使用NaI单独试剂法虽然比不注射试剂时产卵率高,但均不如四种药物混合注射的产卵效果好。
四、受精卵的孵化:受精孵化在1.7%-3.2%盐度下均可孵化出膜,但以1.9%-3%盐度时正常孵化率最高。
孵化温度为4-16℃,最高不超过1 8℃。
孵化水的pH为6.2-7.2。
孵化时的光照为400-2000Lux。
孵化时水中的含氧范围为4-6mg/l(10°-15℃)。
五、仔苗的饲养:仔苗孵出后3天即可喂以人工饲料,海洋性原生动物,海洋性单细胞绿藻类,为卵黄囊完全吸收后的营养供应作好准备。
仔苗卵黄囊全部吸收后,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生活,此时除给以上述饲料外,逐渐喂以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的无节幼虫及单细胞绿藻。
仔苗长至2cm体长时,可逐渐喂以小鱼苗,虾苗等饲料,或人工饲料。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在五个阶段的方法,使松江鲈鱼的仔鱼体态正常,尾部平直无弯曲,身体健壮,孵出后就能在水中作垂直旋转运动,数日后即可自行取食。
孵出的仔苗正常发育率达86.0%,畸形率约14.0%。
卵黄囊吸收期存活率为77%。
孵出后18-24天,卵黄囊全部吸收,此时完全靠从外界取食亦能生活。
到对本发明提出专利申请之日算,仔鱼已存活99天,体长达2.5-3cm,身体已呈现出成鱼的黑色花纹和体态。
本发明为解决松江鲈鱼濒临绝灭的问题提供了在实验室内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的一系列方法,也为工厂化生产松江鲈鱼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盐度对松江鲈鱼垂体激素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1980)第11卷 第4期
2.松江鲈鱼(四鳃鲈)的人工繁殖试验
水产科技情报 1974年 第6期
3.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
水产学报 1980年 第4卷 第1期 4.松江鲈鱼性腺的周年变化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报)1975 4∶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