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成果信息快递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函评工作安排及材料编报事宜的通知【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气科函[2014]46号【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发布日期】2014.07.01【实施日期】2014.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函评工作安排及材料编报事宜的通知(气科函[2014]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业务科研培训单位和企业,行业相关单位: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以下简称“行业专项”)项目建议书初步审查工作已于日前结束,现就下一阶段项目函评工作安排及材料编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函评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做好2015年度行业专项的遴选、推荐工作,我司将组织专家对通过建议书初步审查的项目(清单见附件1)进行函评。

函评工作主要针对项目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申报书,采取专家书面评议的方式进行。

函评工作预计于8月中旬结束,函评结果请登陆“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http: //kjgl. cma. gov. cn)查询。

二、项目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申报书编报流程及要求本次编报工作采取网上提交和纸质材料报送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和要求如下:1.网上提交通过“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 //kjgl. cma. gov. cn)进行。

2.申报人使用项目建议阶段所用账号登陆系统后,选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一项目申报一填报实施方案及预算”模块,即可进行实施方案和预算申报书的填报工作。

请注意项目编号与建议申报阶段有所不同,在本次提交的相关附件材料中,务请使用附件1的项目编号。

3.登录系统填报实施方案时,其基本信息部分采用在线方式填报,正文部分(格式见附件2)请按提示下载模板填写后上传。

实施方案中所有条目必填,切勿自行更改格式或删减条目。

请尽量使用文字阐述,。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doc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doc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韩苏明孙浩锡徐为根(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工作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

气象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气象探测、信息传输与加工、预报服务、气象科研及各项管理等都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标准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构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气象标准化是推进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社会气象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业务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2004年中国气象局将发展和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列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之中,采取了筹备成立“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气象标准化队伍,研究了解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

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气象标准在气象装备生产、雷电防护、规范业务技术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是,面对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还处于相当薄弱和滞后的状态,还有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有待制定、修订。

另一方面,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各国对标准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国把搞好技术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入WTO后的“三大战略”之一,这对气象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国家标准化建设和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结合我国气象标准化的现状和新的要求,对未来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决策支持。

项目任务书-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任务书-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密级: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起止年限:20 年月至年月中国气象局年月填写说明1.本任务书甲方为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

2. 本任务书根据上报财政部的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应与财政部批复的预算保持一致。

3.任务书签订流程:(1)任务书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协作单位共同编写,经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查后,加盖承担单位和组织单位公章。

(2)任务书经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审核后签订。

4.其他说明(1)任务书各项填报内容页面不够可另附页;(2)本任务书用70克A4纸双面打印,页码居中,封面不显示页码,左侧装订,请勿用各种厚纸或彩纸、塑料等制作封皮。

(3)本任务书一式5份,其中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1份,计划财务司1份,项目组织单位1份,项目承担单位1份,项目负责人1份。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信息表一、项目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三、现有工作基础及承担单位保障条件四、目标和任务(①研究目标;②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③技术路线,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技术方案和创新点等。

)五、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六、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包括主要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或应用指标、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他应考核的指标,须明确满足业务应用的考核指标。

各项考核指七、项目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注:专项经费一栏信息请根据财政部批复情况填写本表所有信息必须与项目预算书B3表保持绝对一致;9八、项目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此表所填参加人员应与项目预算书参加人员一致)10九、共同条款1.项目各方应共同遵守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和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气发〔2012〕57号),本任务书未规定的事宜,按上述办法和规定有关条款处理。

中科院半导体所科技成果——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传感器

中科院半导体所科技成果——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传感器

中科院半导体所科技成果——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传感器项目成熟阶段生长期项目来源公益行业(气象)专项资金成果简介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TDLAS)的气体传感器,是结合光电子学,光谱学,以及微弱信号处理等高新技术的气体传感器系统。

该设备与传统的气体传感器装置(电化学法,气象色谱法,吸附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精确的测量数据,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在线实时测量等特点。

通过内建程序及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的待测气体浓度,以及各测量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标准的RS232通信接口可以方便的向上位机传输实时测量数据。

通过光纤和电缆的延伸,可以进行远端在线测试。

通过可更换的气室选择,完成不同环境下的测试任务。

并且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气体(H2O、NO、CH4、HF)的测试。

技术特点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通过向待测气体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并对穿过气体的激光信号进行解调,分析气体的组分和浓度。

利用光吸收技术进行气体浓度测试,不会对气体组分造成影响,并且响应速度很快,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及数据采集。

通过延长的光纤和电缆,可以将传感器深入到人身无法达到的地方及环境,进行远程测试。

专利情况多项专利技术申请中,其中已授权1项。

市场分析根据我们目前的调研情况,目前能够很容易检测的气体包括H2O、NH3、NO、HF、HBr、HI、CH4,其中H2O和HF的检测灵敏度可以高达100个ppb,是目前同类型传感器中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手段。

上述气体都是化工生产、气象监测、特种气体测量(如SF6中的水汽测量、矿井的瓦斯监测等),因此该类传感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外,目前国家在环境监控非常重视,其中一些危险气体的检测缺乏体积小、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的传感器技术,因此该技术还能在国家安全和环境控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产业化所需条件企业提供厂房、基础建设、资金、可靠性试验设备、人员配合。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格式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格式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格式)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签字):起止年限:2008年1月- 年月国土资源部二〇〇八年月日编写说明本任务书是在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及预算通过甲方组织的论证后,根据财政部预算批复情况填报。

任务书甲方为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

任务书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写。

1.项目任务书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各项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填写,篇幅较长者可另加纸。

2. 项目经费的支出预算及科目明细,须与甲方下达的额度一致。

3. 开户银行及账号应是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计财部门的开户行和账号。

4.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任务书分工,与项目协作单位签订分任务书,并将副本送甲方备案。

5.本任务书1式5份,国土资源部2份,项目承担单位2份,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或保证单位1份。

6. 要求用计算机打印,字迹清晰。

统一A4纸规格,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正文用四号仿宋字,1.5倍行距。

一、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项目总体目标、年度目标;项目主要研究任务,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技术方案和创新点等。

)二、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需明确项目最终提交成果形式:硬件/软件、文字报告、技术文档、专利等,硬件/软件成果应注明名称、台套数量和主要性能指标等。

)三、研究成果应用、推广的前景预测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现状、市场预测、效益分析和实现产业化的步骤、方式等。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五、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六、现有技术基础及条件七、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保障及参加单位任务分工八、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情况九、项目经费计划单位:万元十、项目预算实施方案(项目经费来源、进度安排、费用科目支出等。

)十一、任务书各方签署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甲方):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项目承担单位(乙方):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开户银行、帐号:单位盖章年月日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推荐单位:法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

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

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

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正文:---------------------------------------------------------------------------------------------------------------------------------------------------- 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国务院批准)气象工作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密切,正确地运用气象部门提供的各种气象信息,对实现趋利避害,促进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气象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公益服务,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并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开展综合经营。

一、关于开展有偿专业服务问题气象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多年来气象服务一直是无偿的。

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气象服务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具体、细致。

气象部门根据这些部门的需要开展了专业服务。

开展专业服务,要求气象部门在原已进行的公益服务的基础上,使用现代化的装备和多种手段,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为使用部门提供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气象信息。

鉴于目前国家对气象部门的资金安排基本上只能维持正常业务和开展公益服务的需要,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开展专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使气象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气象部门在继续做好无偿的公益服务的同时,要逐步推行有偿专业服务。

有偿专业服务包括为农业、工矿、城建、交通运输、海洋开发、水利电力、环境保护、财贸、旅游以及文化体育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包括外资企业、外商)提供的各种专业专项服务;无偿的公益服务是指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指挥生产、组织防灾抗灾而提供的气象服务和为军事、国防科学试验而提供的天气预报以及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自动应答系统等手段向社会提供的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定义

公众气象服务定义
个行业和部门。
专项气象服务:是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特定服务需求、面向专门项目或特定用户所提
供的具有个性化用途的专门气象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特殊服务需求的特定用户群体,
包括重大活动组织机构、重大工程建设部门等。
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以及组织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
气象信息和技术的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其目的是在第一时间让决策
部门获得科学、及时、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
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经济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的有专门用途的气象服务。其通过气象服务
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国民经济各行各业
的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提高工效、减少消耗和损失的目的。其
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生产部门、行业的专业用户。目前,专业气象服务已涉及到农业、水利、航空、
海洋、交通、电力、城建、林业、工矿、能源、环保、保险、旅游、盐业、储运、卫生、体育等多
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电话、手机、气象警
报系统等手段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要目的公益性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
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决策部门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工

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

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

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中国气象局2013年3月序言科技和人才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实现气象现代化是气象部门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6‟3号文件)提出的气象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历史任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队伍。

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是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并强化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切入点,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发展,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在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四个重点领域,凝练重大科技问题,梳理并提出重大科研方向、科研重点与主要任务,制定并修订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为扎实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推动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2010年3月,中国气象局首次发布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四项研究计划,并以此为据,组织一系列诸如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的实施。

截至2012年底,四项研究计划提出的重点研究任务有73.4%得到落实,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到气象业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012年,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结合现代气象业务发展中新问题,面向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新要求,再次组织专家学者修订四项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气象科研的方向、重点与主要任务。

为此,四项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以及相关院士、专家和业务、管理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

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我希望,各级气象部门、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业务服务单位能够围绕四项研究计划确定的气象科研方向、重点与主要任务,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气象科研工作。

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9.06.09•【文号】气发〔2019〕48号•【施行日期】2019.06.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气发〔2019〕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气象标准化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印发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气象局2019年6月9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气象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标准化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和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在气象标准化工作中对标对表民生需求、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气象改革发展需求,树立以高标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气象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不全、应用不好、能力不强、影响不够的问题,积极营造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发挥好标准化在气象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问题导向、服务大局。

既要把有效解决气象标准化工作自身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也要围绕中心工作,把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落脚点。

——分工负责、协同推进。

既要发挥好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也要发挥好主管职能部门在分管专业领域内的标准化主导作用,同时落实好业务服务单位制定、实施标准以及承担标准化技术组织职责的主体责任。

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清单

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清单
申双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玉M干旱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及其监测预警技术
周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平流层气象探空观测系统研制及实验
肖迪娥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气雷达数据分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杨洪平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风云三号晨昏轨道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张鹏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静止轨道干涉式毫M波大气探测仪演示验证
孙娟珍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区域集合预报多尺度混合扰动关键技术研究
邓国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不同气候区域夏季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对比分析及关键预报因子研究
孙继松
北京市气象台
台风极端降水的预报技术及其可信度研究
余晖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模式边界层层积云过程的参数化方案研究
刘奇俊
国家气象中心
中亚低涡的活动特点及对新疆强降水的影响
吴季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多源观测数据为航空服务技术研究
路俊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中心
气象大数据的高效应用技术研究
沈文海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杨莲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动态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在气候模式中的应用
宫鹏
清华大学
中海冰模式的改进及其关键物理过程优化研究
张录军
南京大学
基于、和气候系统模式的年代际集合预测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周天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两类的监测、分析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金飞飞
国家气候中心
城市短历时强降水监测和致灾阈值研究及业务系统研发
邹旭恺
殷水清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气象局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2)第三章项目申报及其预算审批 (4)第四章项目申请有关要求 (6)第五章项目实施及其预算执行 (8)第六章项目验收与绩效考评 (9)第七章监督管理 (11)第八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和《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下称《气象科技规划》),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以下简称“气象行业专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下称《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气象行业专项主要支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围绕《规划纲要》和《气象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支撑“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的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

主要包括:(一)气象行业应用基础研究;(二)重大气象技术前期预研究;(三)气象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四)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五)气象监测、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

第三条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一)气象行业专项支持的项目要面向气象事业发展需求,直接为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科技支持。

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气象行业科研的特点、重点和急需,并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

专项经费使用要避免分散,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

(二)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要加强气象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气象服务的内涵,了解目前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有4种方法分别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和德尔菲法。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气象信息服务引言:气象事业是一门公益性的行业。

气象事业关乎着国民的福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气象行业中,人民对气象服务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一直对气象行业发展得十分重视。

气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

气象行业的资料可以有效指导工农业的生产。

一、气象服务的概念(一)气象服务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根据大气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天气变化情况而提供服务。

气象部门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等提供了指导的方向。

气象服务可以分为三个服务类型。

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

(二)气象服务的定位气象服务的作用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指导人类的经济行为。

气象服务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

他们分别是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格系统和气象信息加工系统。

气象部门通过探测系统收集天气数据。

气象信息网格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管理天气的数据。

而气象信息加工系统是对气象信息的进一步处理。

气象服以气象工作作为出发点。

气象服务是气象行业与社会连接的窗口。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观,气象行业是一门科技服务行业。

气象服务是一门综合性的这个行业。

需要建立在其他的行业的气象服务可以。

(三)气象服务的经济特征在我们生活当中,政府部门向媒体公布气象数据,为国民提供气象服务,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气象行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气象服务具有非对抗性。

这句话的内涵是说,民众都可以使用气象服务。

它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团体的专利。

第二,气象服务具有非排他性。

气象服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高昂的代价。

第三,气象服务具有公益属性。

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气象服务是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基础性的服务之一。

公益性科技型事业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公益性科技型事业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6公益性科技型事业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研究申海军江苏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8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气象部门利用部门专业优势,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气象高影响行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研合作,横向科研项目及其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为提升气象科技发展水平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加强气象部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研究,促进横向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气象部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财政科研项目管理要求,气象部门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但对于接受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只是要求将经费纳入单位统一管理,按照合同约定或单位管理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并未出台专门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粗放、松散、随意等不规范问题。

(一)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签订不严谨长期以来,为扩大气象部门影响力,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存在价值,各级气象部门主动与气象相关行业对接,积极拓展衍生服务领域。

鼓励和支持气象业务科技工作者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竞争,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无论单位负责人,还是气象科技工作者本身,往往关注更多的是横向科研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对项目潜在风险缺少事前必要的评估和控制。

与纵向科研项目不同的是,横向科研项目大多以合同形式取得,合同是一种市场契约行为,合同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风险与收益并存。

气象部门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基本都是由财政保障,普遍缺少市场风险意识。

事实上,科研项目合同履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风险。

一是可能存在对技术研发能力估计过高,承接项目后却没有能力完成科研任务;二是由于科研人员因本职工作牵制,可能存在时间精力不够,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提交科研成果。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简介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简介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简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下简称专项)是财政部、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于2006年新设立的中央财政专项,选择公益特点突出、行业科研任务较重的10个部门作为先行试点,包括农业部、水利部、气象局、林业局、环保局、海洋局、地震局、质检局、中医药局。

专项主要围绕《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行业内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提高行业发展科技支撑力度。

主要内容包括:( 1)行业应用基础研究;(2)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3)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4)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5)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六)项目的管理和使用原则: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体现行业科研的特点与重点,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衔接,避免重复交叉。

专项只设项目层次,不分解。

2、权责明确,规范管理。

3、科学安排,整合协调 4、专款专用,追踪问效。

项目采取招标或择优委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七)组织管理方式:成立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外系统人员占40%以上)。

委员会主任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担任。

(八)项目立项程序: 1、项目建议的提出:专项委员会根据行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项项目建议,并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2、项目建议的审核:行业主管部门对专项委员会提出的项目建议进行审核。

3、审核查重:科技部对行业部门报送的项目进行审核,查重,将意见反馈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

4、项目的调整: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科技部的反馈意见,委托委员会进行调整,同时委员会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

5、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行业主管部门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方式(择优委托或招投标),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附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材料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期限:验收时间:二O 年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编制有关验收材料的说明一、验收材料明细:1.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申请表2.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总结报告3.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4.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研究报告摘要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研究报告6.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意见书7. 其他附件(如光盘、影像资料等)二、验收材料明细的说明:1、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财务审计由项目承担单位在科技部认定的149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近自行选择进行,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审计报告书,并加盖公章。

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研究报告摘要为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研究报告的浓缩版,要求重点突出,言语简练,高度总结概括研究成果。

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研究报告后面要求附上依托项目出版的专著、学术论文、专利、标注、技术规范、技术与示范工程证明等成果。

三、项目验收程序:1、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需要提交的文件为验收申请表、验收总结报告、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研究报告摘要、研究报告等,一式两份。

2、科技标准司会同有关司(局)对验收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财务审查,提出审查意见,视情况决定是否组织业务验收。

3、科技标准司组织专家组和委托第三方召开项目验收会议。

4、正式提交验收材料,采取网上提交和纸质提交两种。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验收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验收材料,提交纸质材料包括验收申请表、验收总结报告、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研究报告摘要、研究报告以及验收意见书等一式六份盖章后报送科技标准司,同时附2张含有上述内容的光盘。

科技标准司审定盖章后存档两份、其余返回承担单位。

网上提交到科技标准司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申请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环保项目验收总结报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期限:验收时间:二〇年月注:本表内容可根据需要加页。

把脉高原气象 攀登科学珠峰——记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把脉高原气象 攀登科学珠峰——记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害影 响 等重 点 领域 开展 科 学研 究 和技
多隐藏 的气象 密码等着我们去破 解。
为适应新型科研体 制的需要 ,实行 了以 术 开 发 ,通 过 推 进 高 原 气 象 观 测 能 力 建
中 国 气 象 局 成 都 高 原 气 象 研 究 所 科研课题组 为活动单位 ,全 面实行课 题 设 提 升 高 原 气 象 研 究 水 平 加 强 高 原 ( 以 下 简 称 高 原 所 ) ,是 全 球 致 力 于 高 制 、首席科学家 负责制 。这 一举 措既加 气 象 业务 支撑 能 力 取 得 了 显 著 成效 、 原 气 象 研 究 的 专 业 科 研 机 构 ,高 原 气 象 强 了科 研 管 理 .又 激 发 了科 研 人 员 的 积 人 在 高 寒 缺 氧 人 迹 罕 至 的 环 境 里 ,
组气象数据 ,探寻着高原气象 的种种奥 高 原 所 也 时刻 牢记 .科 技 创 新 是 科 研 院 究 、技 术 开 发 和人 才培 养 的 重 要 基地 秘 架 起 了一 条高 原气 象 研究 的 ” 天 所 的 立 所 之 本 。 因 此 .高 原 所 积 极 组 织
路 。 他 们 的 求 索 之 路 .正 如 著 名 气 象 开 展 各 类 科 研 项 目申报 工 作 .仅 2 0 0 8 年
2 9 篇 .E l 论文2 4 篇 I S T P 论文5 篇 ,出版 研 究 和 技 术 开 发 。
— —
在 国家 改革开放 不断走向纵深 的大背景 专著 1 7 部。
下 ,高 原 所 毅 然 走 上 了科 技 改 革 的 探 索
之路。
高 原 天 气 研 究 与 应 用 实 施 了

壮志凌云在九天 风起 云 涌 ,振 翅 高 飞

公益性行业(农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项目简介

公益性行业(农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项目简介

公益性行业(农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项目简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是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20XX年起实施。

其中,“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作为第一个农产品加工领域的行业科研专项于20XX年开始资助。

农产品加工领域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是以解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重点,以初加工和综合利用为切入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当向精深加工延伸,并强调技术研究与装备研究同步,加快实现产业化。

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20XX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系统地对大宗粮油(小麦、稻米、油菜、花生),大宗果蔬(苹果、柑橘、葡萄、荔枝、马铃薯),大宗畜产品(牛奶、羊肉)3大类11个主要农产品特征指纹图谱和加工特性进行研究,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3大类大宗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类,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基础数据库,实现网络共享,并在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有效地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主要目标是:确定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特征指纹图谱和加工特性参数;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建立大宗农产品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我国现有主要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类,并在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构建大宗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基础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0XX年)针对目前我国肉类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国内肉类行业技术力量,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现代动物屠宰和肉类食品加工的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建立肉品质量评价体系及肉类主要致病、腐败微生物数据库系统,并建立我国肉类“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与安全保障系统和可追溯技术系统,提出我国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预警机制和对策。

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我国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现代化屠宰技术条件下PSE肉、DFD肉等异质肉的发生率由目前的20%左右降至17%左右,研发6~8项肉类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新技术,研制5~6种国内急需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类屠宰与加工技术装备,形成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基本解决目前我国肉类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个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国肉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GYHY201306020【研究周期】2013年1月—2016年12月【国拨经费】416万元(核减后408.44万)【项目负责人】吴统文【项目骨干成员】张艳武、路屹雄、王召民、曾刚、黄安宁、杨犇、刘一鸣、张莉、辛晓歌、张宇、刘向文、史学丽、颉卫华【项目承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项目协作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扬州大学【主要研究成果】一、成果主要内容本项目在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研发的全球气候系统模式BCC-CSM1.1m(全球大气T106分辨率,近110km,垂直26层)基础上,对云和降水的微物理过程、陆-气、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等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

与云、降水等相关的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青藏高原观测资料的获取,加深了对陆-气通量计算不确定性影响对高原地区温度的模拟误差的深入理解;研究了海-气通量计算不确定性对南、北极海冰的影响,探讨了西太平洋潜热误差对华南降水模拟的影响。

一些创新研究成果已在BCC-CSM模式最新版本中得到了应用,提升了模式的整体性能,改进了对东亚季风气候的模拟能力。

针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BCC-CSM在东亚地区的模拟偏差,即夏季风偏弱、降水偏少的特征,选取大气云和降水物理过程中的多个不确定性参数,通过取样生成上百组参数组合,研究模拟的亚洲季风降水与观测的一致性,发现深对流降水率和蒸发率相关的物理参数对亚洲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较大,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得BCC-CSM模式模拟的季风降水与观测更加接近。

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参数对季节内振荡MJO的影响,发现浅对流调整时间尺度、低层不稳定云湿度阈值参数对模式模拟的MJO影响较大,通过参数优选配置,可以有效提高BCC-CSM气候模式对MJO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将参数化改进成果和物理参数优选成果用于新版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该模式正用于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的多模式比较,该版本模式相对于CMIP5版本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东亚降水、MJO 方面的模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基于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还形成了BCC-CSM1.2模式,基于该模式建立了次季节到季节(S2S)尺度预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

二、成果技术特点1.云量参数化不确定性研究云是气候模拟和预测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模式中的云量通过影响辐射过程进而影响对整个气候系统的模拟结果。

国家气候中心(BCC)气候模式中原有大尺度云量方案基于相对湿度及经验阈值计算云量,方案简单且模拟云量存在较大偏差。

为了研究云量参数化不确定性的影响,项目研究过程中,引入并改进了物理概念更清晰的基于水汽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云量方案(下称PDF云量方案);并将该方案与原有云量方案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使用PDF云量方案,BCC_CSM模式所模拟的全球尤其东亚区域云垂直结构比原有方案更合理,能够模拟出应用原有云量方案时不能再现的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云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PDF云量方案模拟的云量和云垂直结构(除南极地区冬半年偏差较大外)接近观测,但东亚区域环流和降水没能得到改进。

2.引入了云微物理双参数化方案云微物理参数化始终是气候模式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气候模拟的重要不确定性来源之一。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引入并完善了一个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MG方案),基本包含了主要的云微物理过程(核化、凝结凝华、蒸发升华、自动转换、碰并、冻结、融化、沉降等)。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MG方案之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全球平均云量、云水路径、降水量和辐射等物理量特征,且能够较好的模拟出云滴有效半径和云滴数浓度的分布特征,模拟的对流降水和大尺度降水分布也和实况类似,只是比实况模拟稍偏多。

MG方案的引入使BCC 模式可用于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方面的研究,并且模拟结果合理,数值在IPCC AR5评估报告给出的模式最佳估计范围内。

研究结果还显示,使用MG方案和RK方案时模拟的间接效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模式模拟的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辐射效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改进了边界层过程参数化方案边界层过程作为气候系统模式关键物理过程之一,其不确定性对气候模拟具有重要影响,考虑BCC_AGCM中原有边界层过程HB方案相对简单,为了研究边界层过程参数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模式中引进了对湍流产生机制描述更全面的UW边界层方案。

UW方案考虑热力湍流、机械湍流以及辐射等对湍流的影响,采用TKE闭合,将垂直扩散率K与湍流动能TKE建立联系,并且该方案对边界层顶夹卷过程进行了明确参数化,考虑了云顶辐射冷却和蒸发冷却的作用。

结果显示,UW方案的使用能够减小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模拟误差,改善对降水的模拟;对热带地区而言,UW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弱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上升支,使得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减弱,ITCZ水汽辐合减弱,进而减弱对流、减少降水,使赤道双辐合带现象有一定改善。

4.改进了湖泊参数化方案通过在BCC_A VIM模式中增加新的湖泊过程方案选项(如define LAKE_DAI),将CoLM陆面模式中的湖泊过程方案(记为DaiLake)引入到BCC_A VIM陆面过程模式中,改进了湖泊点的模式结构和湖面温度算法并引入全球可变的湖泊深度数据,进行针对模式中的宏定义、初值和restart等多方面调试,实现了两者的耦合。

与原模式中的过程方案相比,DaiLake方案在垂直结构和湖泊部分冻融过程的描述等方面都更为合理。

使用DaiLake方案后北美湖泊温度偏低区域的温度偏差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5.优化了青藏高原下垫面参数在项目的部分资助下,形成了针对青藏高原性能检验的玛曲高原陆面观测数据集,并基于这些资料对BCC-A VIM下垫面参数进行了改进,对模式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参数改进后模拟结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植被冠层高度的改变,改善了地表温度(植被温度)的模拟;土壤机械组成的改变,改善了土壤表层湿度的模拟状况;存在降水强迫时,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出陆面的辐射收支、水热循环过程;但在持续睛天时,模式对土壤层中的水分输送无法准确的描述,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6.参数优化优选配置采用超立方取样方法,针对大气云和降水物理过程中的8个不确定性参数,包括冰云转换阈值、层云降水蒸发率、高/低层云相对湿度阈值、深/浅对流降水率、深对流降水蒸发率、深对流夹卷率,生成了能有效代表8维参数空间的100组参数值组合,每组参数组合开展为期8年的数值模拟试验,模式积分时间达到800年。

将这些试验模拟的亚洲区域季风降水与观测进行对比,分析每组参数试验模拟性能对参数值的敏感性。

该成果的的技术特点是试验计算量大,产生的分析数据多且分析方法复杂。

三、成果的创新性1.建立了青藏高原多种气候分区和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下垫面的台站资料,形成了青藏高原模拟性能检验的陆面观测数据集。

通过对与高原植被、土壤等相关参数分析,建立了高原植被根系参数化方案,提高了对高原陆面辐射收支、水热循环过程的模拟。

2. 通过进一步改进或引入了与云量参数化、大尺度降水微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陆面过程等相关的模式参数化方案,对东亚气候的模拟能力得到了整体增强。

3. 通过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选配置,提高BCC-CSM模式对东亚降水气候和MJO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四、成果所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云量方案的改进,解决了云垂直结构,尤其青藏高原及其以东地区云量垂直结构模拟不合理的问题,改进后的模拟结果能抓住地形对云垂直结构影响的重要特征。

2.通过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简称MG方案)的引入,使BCC模式可用于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方面的研究,并且模拟结果合理,数值在IPCC AR5评估报告给出的模式最佳估计范围内。

3.通过DaiLake湖泊模型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湖区地表温度偏低的问题,提高了陆面模式的模拟性能。

4.研究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参数分析,解决原模式中不确定物理参数人为给定的盲目性。

5.针对敏感性物理参数的优选配置,解决模式中东亚夏季风偏弱、降水偏少的问题。

6.针对敏感性物理参数的优选配置,解决模式中MJO强度偏小、周期偏短的问题。

【成果应用情况】(1)基于本项目建立的中等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已用于建立了次季节到季节尺度(S2S)预测系统,参加了国际S2S预测计划,并实现了实时业务运行,为全球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数据。

(2)基于本项目研究建立的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正用于开展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大量数值试验。

(3)本项目研究成果将进一步用于建立高分辨率气候系统该模式BCC-CSM2-HR,该模式将用于建立国家气候中心一体化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和服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成果代表图片】BCC大气模式中模式原来的云量方案不能模拟出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云垂直分布的影响,没能再现高层云量大值中心高度自高原向东降低的特征,使用PDF 云量方案的大气模式能模拟出这一特征以及高原东部的两层云结构。

图1 夏季20⁰N-35⁰N平均的云量分布(a)观测,(b)原云量方案,(c)PDF云方案图2 观测和模拟的热带降水分布,(a-c)冬季,(d-f)夏季(a)(d)TRMM降水资料;(b)(e)HB方案;(c)(f)UW方案BCC-AGCM中引入湍流产生机制描述更全面的UW边界层方案之后,减小了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模拟误差,改善了对降水的模拟;减弱了热带地区Walker 环流和Hadley环流上升支,使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减弱,ITCZ水汽辐合减弱,进而减弱对流、减少降水(图2),使赤道双辐合带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针对云与降水物理过程中的8个不确定性参数,采用超立方取样方法,生成了能有效代表8维参数空间的100组参数值组合,并分别利用这些参数组进行了为期8年的数值模拟试验,并与观测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图3),亚洲季风区降水模拟与观测的空间相关依赖与深对流降水率(C0_deep)和蒸发率(Ke_conv)参数呈线性关系,与其他参数的关系不明显。

这表明深对流降水率和蒸发率对亚洲季风区降水影响较大,通过优选这些参数可以使模式对亚洲季风区降水的模拟能力得到提升。

图3 模式季风降水模拟性能(Y坐标)与各个参数值(X坐标)的散点图分布(观测降水为GPCP,红色曲线为拟合值;绿色曲线为依据TRMM资料的拟合值)将这敏感性物理参数的调试、优选应用于新版本气候模式BCC-CSM2-MR 中,开展CMIP6试验历史试验,与CMIP5模式BCC-CSM1.1m模式历史试验进行对比。

BCC-CSM2-MR模拟的西南气流(图4)从中国东部延伸至朝鲜半岛,有效改进了东亚夏季风偏弱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