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临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医院临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对策
楚杜武,侯军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8)
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医学检验科临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分析前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回
顾性分析我院临检实验室2016年4月-2017年12月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和特点。

结果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临检实验室共接收住院科室和门诊不合格标本3322份,
总不合格率为0.28%,住院科室总不合格率为0.62%,其中急诊科、干部综合科、重症医学科不合格率均在1%以上,
门诊不合格率则为0.011%;不合格标本采样时间在夜班时间的占比超过70%;不合格原因前三位分别是:标本凝固占52.74%,
溶血占22.73%,标本量少占9.42%。

结论住院科室应加强标本采集培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优化夜班人员结构,提高单独采集标本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检验科和各住院科室应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来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
护理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有效地控制分析前标本质量。

关键词:临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2-0131-03作者简介:楚杜武(1976-),男,大学专科,主管技师。

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检验过程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环
节,
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
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不符合要求〔1〕。

为降
低标本不合格率,
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现对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临检实验室收到的不合
格标本进行总结分析,
找出其不合格的原因及特点,为持续改进标本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
院检验科临检实验室住院、
门诊患者各类标本1169384份,包括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血型初筛、阴道分
泌物常规、
胸腹水常规、精液常规等项目检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均按照《全国临床
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进行,血液标本均用美国BD 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血常规、血型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抗凝全血标本;凝血检查用枸橼酸
钠1ʒ9抗凝血浆标本,
红细胞沉降率用枸橼酸钠1ʒ4抗凝全血标本。

尿、便、胸腹水、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均用一次性洁净带盖塑料容器。

所有标本容器均按要求粘贴
条形码,
根据ISO15189认可准则,将检验申请单中所有信息,
包括患者信息、检验项目、条码号、医嘱时间、标本采集时间、
采集容器、专业组信息等均列条形码上〔2-3〕。

1.2.2标本采集及运送流程本院临检实验室所有
住院标本流程是:临床医生提交检验申请,
该申请待护士确认后打印成条形码粘贴于标本容器上。

血液
标本由护士采集,
尿、便、等由护士告知患者自行采集,胸腹水、分泌物等由医生采集,采集后集中放置在
护士站指定容器内,
由护理部外勤组负责运送标本至临检实验室。

门诊标本的流程是:门诊患者向临检实
验室护士站提交检验申请单,
待核对完毕后打印成条码粘贴于标本容器上。

患者血液标本由临检实验室
采血组护士负责采集,
后由一名护士检查并执行电子签收后送至各检验岗位,
尿、便、精液标本在告知患者采集要求后由其自行采集送至窗口。

1.2.3标本接收管理住院标本由护理外勤组运送至
指定窗口,
由检验师检查并执行电子签收,对所有不合格标本在检验信息系统(LIS )上拒收,
拒收内容即时反馈给临床科室护士,
同时填写不合格标本登记表,详细记录不合标本科室、
姓名、检测项目、不合格原因、条码号、
处理人、处理意见等;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后由采血组护士检查并执行电子签收,
门诊尿、便标本直接在窗口签收,
不合格即时告知患者重留标本。

1.2.4不合格标本判断标准根据工作现状结合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15项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制定的不合格标本判断标准
如下〔4〕
:抗凝标本出现凝集,
中重度溶血,中重度乳糜血,标本采集量错误包括不足和过多,标本容器错
误,
标本类型错误,标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包括血培养污染、其他标本污染、不同采血管混倒
标本等情况),静脉输液侧采血,
申请开单错误(患者信息错误、
无检验项目等),条形码错误,无标本,检验原因及其他因素(复查、临床要求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7软件汇总及分
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不合格率,
不合格率=不合格标本量/总标本量ˑ100%。

DOI:10.13704/ki.jyyx.2019.02.049
2结果
2.1临检实验室住院科室和门诊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总不合格率为0.28%,住院科室不合格率为0.62%,每个科室均有不合格标本,急诊科、干部综合科、重症医学科的不合格率较高,均在1%以上,门诊不合格标本率为0.011%。

见表1。

2.2不合格标本采样时间分布当日17:00至次日8:00为我院各科室夜班时间,5:00-8:00为空腹集中采血时间。

3322份不合格标本中,夜班时间采集标本占比较高,其中17:00-24:00占3.61%(120份),0:00-05:00占1.38%(46份),5:00-8:00占68.81%(2286份);白班时间8:00-12:00占20.14%(669份),12:00-17:00占6.06%(201份)。

2.3不合格标本原因分布不合格原因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标本凝固占52.74%(1752份),标本溶血占22.73%(755份),标本量少占9.42%(313份),标本容器错误占3.37%(112份),样本采集时间错误占2.95%(98份),标本乳糜占2.71%(90份),样本类型错误占2.23%(74份),送检超时占1.26%(42份),输液侧抽血占0.87%(29份),其他占0.78%(26份),样本保存条件错误占0.63%(21份),标本污染占0.30%(10份)。

表1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临检实验室住院科室和门诊送检标本不合格情况
科室送检标本量
(份)
不合格标本量
(份)
不合格率
(%)
急诊科337944981.47干部综合科208402241.07重症医学科565145701.00呼吸内科377052830.75肿瘤外科三250811790.71淋巴外科280801960.70神经内科224701500.67肿瘤外科一204901220.60心血管内科280541660.59介入治疗科213081120.53脊柱外科197291030.52肿瘤外科二17947910.51神经外科19512960.49关节外科15798700.44内分泌科13989610.44中医科10041410.41脑胶质瘤科13994540.39胸外科8478220.30妇产科516101400.27儿科10960300.27其他科室513741020.20住院合计52776832540.62门诊641616680.011总计116938433220.283讨论
目前,我实验室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稳定可靠的试剂,建立了一整套旨在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和人员能力的制度和SOP文件系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上分析,住院科室远高于门诊,尤以急诊科、干部综合科、重症医学科送检标本不合格检率为高,这是因为这些科室患者病情较重,存在血管穿刺和工作量大等困难,导致不合格标本增加。

鉴于此种客观原因,相关科室应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使之熟记各类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操作规范,诸如对采样人、采样时间、检验项目、送检时间都应有详细的电子或纸质记录,便于明确责任,总结原因,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检验科应每月对各科室不合格标本统计汇总,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将不合格标本采集纳入护理不良事件,要求各科室针对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7〕。

夜班产生的不合格标本占比超过70%,这说明大部分不合格标本产生在夜班时段,由于夜班人员少,工作量大,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援助〔8〕,客观上增加了不合格标本的产生率。

鉴于此种原因,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尝试优化夜班人员结构,提高夜班人员单独采集标本的能力,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引进自动贴管系统和血管可视化装置等,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难度〔9〕。

此外,非急重患者或非急查的检验项目可以在人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再采集送检。

从不合格标本原因分布上分析,标本凝固占到不合格标本的52.74%,这是因为临检实验室血液标本均为抗凝标本,此类标本采集时混匀不充分或采集时间过长均容易导致标本凝固,其中有明显凝块可快速判定为标本凝固。

能快速判定的不合格标本类型还有标本量少、无标本、样本容器错误及标本保存条件不当等,像这类不合格标本的快速判定通过培训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各科室可以在送检前派专人检查一下所有标本,对能快速判定为不合格标本的此类标本应该截留下来不送检,这样既加快了重新采集标本速度,又减少了对拒收这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减少了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

另外,可以建立一支由检验科直接培训和管理的外勤小组,该小组对各类标本采集要求和不合格标本判定非常熟悉,直接由他们到各住院科室收集标本,对能快速判定为不合格的标本可直接拒收,其他问题也可直接和临床医护人员做好协调与沟通,便于明确责任,避免相互推诿,这样既可有效地提高标本运送和接收的效率,又可减少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

(下转135页)
妻双方相互间的态度,也反应家庭成员间的态度,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产妇抑郁闷、焦虑、沮丧,并存在明显安全感缺失〔10〕。

且本研究中,PPD组人工喂养比例显著高于非PPD组,这与王月云等〔11〕的报道结论相一致,其亦认为非母乳喂养是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或与母乳喂养更利于产妇身体恢复有关。

综上所述,秦皇岛市产妇群体具较高的PPD发生率,本地区应加强PPD健康知识宣教,尤其是合并PPD相关危险因素产妇,应积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改善或适应,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最大限度降低PPD 对产妇及婴儿的负面影响。

但基于本研究在样本采集范围、影响因素采集上的局限性,秦皇岛市产妇群体PPD现况仍有待采集更大范围样本量及更全的影响因素后进一步深入探究,予以持续补充及完善。

参考文献:
〔1〕GAILLARD A,LE S Y,MANDELBROT L,et al.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prospective study of264
women followed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J〕.
PsychiatryResearch,2014,215(2):341.
〔2〕杨青,赵世能,李姝漩,等.母亲产后抑郁与婴儿早期发育关系队列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4):559.〔3〕罗阳,朱丽明.产后抑郁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6):570.〔4〕邓耀霞.岳阳市岳阳楼区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调查〔D〕.南华大学,2016.
〔5〕张柳.产后抑郁症预测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5.
〔6〕FIGUEIREDO B,CANARIO C,FIELD T,et al.Breast-feeding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prenatal depression and
reduces postpartum depression〔J〕.Psychological Medi-
cine,2014,44(5):927.
〔7〕MEHTA D,NEWPORT D J,FRISHMAN G,et al.Early predictive biomarke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point to a
role for 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4,44(11):14.
〔8〕蔡飞亚,况利,王我,等.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产后抑郁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7
(4):476.
〔9〕邓爱文,熊日波,姜婷婷,等.广州市天河区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
(10):1648.
〔10〕王月云,张莉娜,王红,等.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
学版,2017,46(6):704.
〔11〕王月云,郑小璇,李慧,等.深圳1355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51(6):568.
(收稿日期:2018-12-02;修回日期:2019-01-23)
(上接132页)
总之,检验科和各住院科室应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来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途径,让临床医生、护士和标本运送人员充分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要点,例如可以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本院工作实际情况针对标本采集要求编写并向临床各科室发布《标本采集手册》,手册的内容不仅包括采集各种标本的注意要点,还应着重介绍了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标本送检和储存要求、检验科项目设置等。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临床护士,尤其是轮转护士和新护士的专业培训,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

护理部、质控办等职能部门应严密监管可控因素,对于完全可以避免的不合格因素,仔细跟踪、分析原因,逐渐消除〔9〕。

只有检验科和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提高分析前标本质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
家认可委员会,2008.
〔3〕高志宏,陶志华,袁谦,等.电子医嘱和条形码管理系统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2007,30(9):1058.
〔4〕王治国,费阳,康凤凤,等.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内容及解
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1):777.
〔5〕LIPPI G,CHANCE J J,CHURCH S,et al.Preanalytieal quality improvement:from dream to reality〔J〕.Chin Chem
Lab Med,2011,48(7):1113.
〔6〕杨雪,王治国.临床临床医学分析前的差错类型与防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31.
〔7〕姜邦蓉,陈家坚,番青秀,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不合格标本防范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
(11):1659.
〔8〕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钱玉兰,蒋明华,石青峰.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7):645.
〔9〕陈文华,母崇岭,何宝明.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与分析前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
(10):1438.
(收稿日期:2018-12-17;修回日期:2019-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