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人格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人格教育
浙江金华的徐力,因受不了学习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将其母亲打死;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实施连环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这一系列的案
例触目惊心,同时也警示了我们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格?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
”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政治、思想、法律、心理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该成为其基础和核心。
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培养。
“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学生怎么用它们且用于何处,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紧密联系,因此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人格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人格教育的范围很广,其中我认为善良、有责任感、有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尤为重要。
(一)教育学生有善良的品性。
“人之初,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中,“仁”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仁的实质是爱人,将对亲人的本能的爱的情感升华为对他人的爱的情感,直至爱一草一木、天地万物。
善良有爱心的人能够很好地调整内部心理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对别人的优点和成就能欣赏和赞美,对别人的困境能雪中送炭,对别人的误解与非难能理解和宽容;……总之,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能成人之美,能急人所难,不会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善良就是一个人格健全者所必须具备的品性。
(二)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需要自己料理的事情基本由父母家人包办,这样就使他们形成了“本该如此”的思想,毫无责任意识,甚至漠视责任。
现状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完善人格教育。
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明确自己所从事工作或所处阶段的职责,并能够专注于此,自觉实现任务,敢于承担后果的意识和情感。
责任感的培养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竞争观念,更要有合作意识。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而忽略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些学生对他人的优点和成就产生嫉妒、敌对、攻击的心态,不能在互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绝不会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这样,在日常的交往中不能够使自己的行
为与他人协调一致,成为人格健全发展中严重的阻碍。
在教育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
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他们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他们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
”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
他们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当中。
然而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更离不开团结合作。
在人格教育中,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更要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
那么,怎样实施人格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呢?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处处可见。
教材从心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应该怎样做人。
“自尊”教育、“是非”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二)中学阶段是学生从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微妙的“剧变”。
课本理论固然重要,但真正要达到
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对学生情感进行开发。
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从学生的情感深处去触动、去感化,用宽容和爱去进行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商的影响只占20%,其他因素(主要指情商)的影响占80%。
因此,注重情商培养,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至关重要。
(三)一个“明理”、“懂事”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注意把自己学到的“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己的知行不统一,很难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阻碍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创设有利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肯定或纠正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
(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犯许许多多的错误。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在持之以恒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心连心,在交流中感化学生、塑造学生。
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并提供机会让其表现自我,这对后进生和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教育实践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而造成的。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使之培养起“别人行,我也行”、“我是个有用的人”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
如对学习成绩较差,而在文艺或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文艺或体育方面委以重任;评选各种先进个人等。
让学生充分表现其长处,可以使他们发现和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强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
班级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为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一方面要创设一个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交往,集体环境的陶冶是漫长的、逐渐的,但是不可取代的。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应当在班级内部造就一种和谐的、协调的心理氛围,使每个学生在这个班集体里个性得到尽可能充分地发展,培养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
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
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他们包含了动机和调节行为的成分。
学生的理想和抱负在激发、引导和调节个体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行为总是试图与重要的理想和生活目标保持一致。
因此,应当对学生加强理想教育,引导他们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
此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要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发展;同时,教师应该以自己健康的人格为榜样,以健康“人格”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