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展现出一位高洁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常识,而且思维活跃,已经学习了《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但在文言文学习上有畏难心理,难以深入文本,认知和感悟能力有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一研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爱好,生活状况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学法上我采用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平,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点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三)品读课文,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
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内容。
(四)诵读课文,拓展延伸
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有的学生说:“他淡薄名利的做法很好。
”有的,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发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
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
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因.以为号②亲旧..知其如此③短褐穿.结④造饮辄.
尽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