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肉鸡发生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畜牧兽医第33卷第5期2011年
放养肉鸡发生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金云武福建省闽侯县南通镇农业服务中心3501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31(2011)05-0067-01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
该病分布广泛,是条件简陋鸡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幼鸡,特别是15~45日龄雏鸡最易感。
天气阴雨潮湿、雏鸡过度拥挤、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 和维生素K ,以及日粮营养不全时都可诱发该病。
该病主要表现贫血、消瘦和血痢。
近几年来,闽侯县南通镇利用果林地放养肉鸡快速发展,放养型规模养殖户日益增多,且设施简陋、随地而建,采取半放牧饲养方式。
虽然加强了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重大疫病得到了控制,但球虫病仍不时有散发病例出现,已成为影响养鸡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
2010年4月底,我镇一养鸡专业户发生较为严重的球虫病,经确诊后及时进
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小结如下。
1发病情况
2010年4月,我镇某农户求诊,主诉他承包了20hm 2农田种植了大量花卉、果树、景观树木,搭盖了5间简易鸡舍,饲养6000羽肉鸡,鸡新城疫、禽流感等均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室内育雏至28日龄后,放养到果树、景观树木下自由采食青草、昆虫等杂物,不时回来鸡舍补食全价饲料。
至31日龄时,发现早上放鸡后,有几十羽小鸡留在舍内不愿外出,驱赶时可以走动,过一会又缩头拱背,双目紧闭,精神不振,当天死亡32羽,第2d 、第3d 分别死亡78羽和123羽。
2诊断与治疗
1)现场观察发现地面上有少量血粪。
剖检病死鸡其尸体消瘦、肌肉苍白,主要见小肠黏膜有斑点状出血,盲肠腔内有血凝块或鲜血,肠黏膜增厚或脱落,并有大量泡沫、气味恶臭,嗉囊内充满水样饲料,其他未见明显病变。
从饲养方式、临床症状、病理变
化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鸡球虫病,经刮取剖检病变明显的肠道黏膜表层物,在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有大量椭圆形球虫卵囊。
采集患鸡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发现有卵圆形球虫卵囊,最后确诊为鸡球虫病。
2)用0.2%催球清饮水,全天饮用,连用3d 。
用药后第2d 起死亡降低到35羽,第3d 起死亡停止,发病鸡也减少。
再辅以0.01%水溶性多种维生素饮水,连用3d ,鸡群完全恢复正常。
3体会
临床上发现血便等症状时,球虫的无性繁殖期已经结束,此时用药已晚,只能抑制球虫进一步发育和预防后期感染,保护未出现明显症状或未感染的鸡,对病情较重的鸡基本无效。
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
3.1加强鸡场的管理饲养人员要注意保持饲养场所固定,应当将成年鸡和雏鸡分开饲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定期对鸡场及环境、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注意加强粪便管理,及时清理打扫并进行生物发酵,防止饲料、饮水、饲养用具等被鸡粪污染。
平时要保持鸡场清洁干燥,定期清除粪便、更换垫料。
加强鸡舍和运动场的卫生,消灭鼠类等传播者。
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富含维生素的全价饲料,提高机体抵抗力。
3.2防重于治球虫卵囊一排出体外就基本终止了寄生生活,因此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病药物,以控制卵囊发育,及早预防。
对尚未发病者,要适时投喂预防药。
在发病季节,对污染严重的鸡舍可对雏鸡进行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病药物及添加多种维生素、抗生素,以增强机体抗病力。
3.3发生球虫病应及时治疗球虫病的症状和病变比较典型,一般能根据发病日龄、血便、消化道出血等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后使用抗球虫药一定要注意采取轮换、穿梭、联合用药方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以免造成疗效不佳。
在治疗球虫病的同时,还要控制继发感染,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欢迎订阅《福建畜牧兽医》,邮发代号:34-81,全年订价:30元
远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