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单选、填空、判断、名词解释(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1.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2.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6.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7.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28.“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9.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0.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 C.服从D.遵从
3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2.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34.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叫()。
A.学习 B.成熟C.学习准备D.知识准备
35.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36.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是()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迁移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37.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
这就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掌握学习
38.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称之为()。
A.道德评价 B.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D.道德品质
39.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40.认知领域的口标分为六级,其中()是最低水平的认知结果。
A.知识 B.运用 C.领会 D.评价
41.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可以将练习分为()。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 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42.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43.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纵向迁移
44.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 2 C.9-20 D.10—15
45.自我评价是()的一种形式。
A.自我控制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道德品质
46.成熟是指个体()的变化。
A.各种器官 B.心理机能 C.生理过程D.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
47.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桑代克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48.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一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观念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49.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0.布鲁纳倡导的教学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接受学习 D.模仿学习
51.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经历了一系列循坏事件,这一循环事件是一种()
A.单向连贯 B.固定不变 C.定期变化D.互相作用的反馈
52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D.意志
53.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的观点。
A.反射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工具说
54.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级,其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
A.领会 B.知识 C.评价 D.运用
55.根据练习的反应性质,可以将练习分为()。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56.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化有三种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57.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变化。
A.正加速B.负加速 C.S型加速 D.零加速
58.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5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60.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6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61.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62.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6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6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65.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66.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
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
D.友谊目标结构
6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68.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69.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70.“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71.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2.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73.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74.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75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76.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77.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D.桑代克
7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79.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
A.记忆 B、意志 C、兴趣 D、情绪
80.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_ ___。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81.科学的心理学产生于_B_。
A.美国1879年 B.德国1879年 C.奥地利1789年 D.法国1789年
8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C
A.动机 B、理想C、能力 D、世界观
83.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_D_。
A.人有语言 B、人能直立行走 C.动物的反应水平低 D、人有主观能动性
84.两个静止的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的邻近部位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叫( B )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诱动知觉
D、自主运动
85、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有的知识经验支认识它,并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是(B)
A.直观B、观察C、记忆 D、思维
87.适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B)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88.无意义音节和遗忘曲线的首创者是(A)
A.德国的艾宾浩斯 B.德国的赫尔马特 C.德国的冯特 D.德国的苛勒
89.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D)
A.知觉 B、思想 C感觉后像 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90.由苍松翠柏相到意志坚强是(A)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91.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D)
A.转移 B、稳定性 C、分配D、分散
92.注意强度在某种情况能发生周期变化,这是注意的(C)
A、分散
B、转移
C、动摇
D、分配
93.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是(C)
A.无条件反射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思维
94.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是(B)
A.抽象B、概括 C、联想 D、综合
95.变式的目的在于(A)
A.分化概念 B、突出事物的非本质特性 C、新颖性 D、便于直观
96.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
A.空想B、理想 C、幻想 D、表象
97.产生情绪与情感的基础是(C)
A、个性心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认识过程
D、意志过程98.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是(B)
A.心境B、激情 C、应激 D、心情
99、对劳动的热爱及责任感,同志感,友谊感,人道主义是属于(B)
A.理智感B、道德感 C、美感 D、激情
100.热爱真理,解放思想,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是属于(A)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认识
101.公元前五世纪,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人是(B)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
102.活泼好动、易动感情、伶利、敏捷是属于(C)
A.性格 B、理智感C、气质D、激情
103.在个性结构中,始终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有好坏之分的是(B)
A.气质B、性格 C、能力 D、意志
104.气质类型的特点是(A)
A.无好坏之分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多血质最好
105.将性格按照文化、社会学来划分的是(B)
A.荣格B、斯普兰格和底尔太 C、阿德勒 D、弗洛伊德
106.一个人冷酷无情、损人利己、傲慢是属于(C)
A.气质 B能力C、性格D、道德感
107.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属于(B)
A.激情B、积极的心境 C 应激 D、热情
108.一个人做事满怀信心,始终不渝、排除万难,实现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的(C) A、自觉性 B、果断性C、坚韧性 D、自制力
109.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B)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
110、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是(A)
A.1分钟以内B、2秒以内 C、0、25秒 D、10分钟
111、由王朝想到马汉是(A)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112.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在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113、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A)相联系的情感。
A、社会需要
B、生理需要
C、客观环境
D、物质需要
114、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C)
A、生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D、个人能力115、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直接生理机制
B、自然前提
C、心理条件
D、决定因素116、“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D)
A.缺乏营养条件B.遗传素质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117、气质类型是(C)的外部表现。
A、心理过程
B、对事物的态度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认识倾向
118、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B)意志行为。
A、是
B、不全是
C、不是 D不知道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 )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11.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1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D.教育的权威性
13.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学习的内驱力 B.智力水平 C.诱因D.情绪
14.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对学习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A.情感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15.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A.练习律B.情绪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16.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编码。
A.言语B.听党 C.视觉D.表象
17.情绪的功能为()。
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18.构成教学的基本因素有()。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D.政策
19.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智力应包括()。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G因素 D.S因素
20.属于教师个性特征的有教师的()。
A.能力 B.外貌 C.态度 D.焦虑
2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其知识体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即()。
A.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 B.教育是发展的动因 C.如何“教” D.如何“学”2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
A.认知说B.工具说 C.联结说D.精神分析说
24.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包括()。
A.注意策略 B.编码策略 C.提取信息的策略D.运算策略
25.从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可以分为()。
A.主导动机 B.辅助性动机 C.外在动机 D.内在动机
26.为促进学生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
A.从一般到个别 B.建立横向联系 C.从已知到未知D.从个别到一般
27.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28.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
E.概念实例
29.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30.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31.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32.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33.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
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三、填空题
一、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规律)
2.心理现象也叫___,它包括___和___。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___,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___、___、___。
(动态过程、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___在___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科学。
(冯特、1879年)
5.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必须具备___和___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人脑、客观现实)
8.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的。
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它由___和___组成。
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___。
(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突触)
1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额叶是___中枢;颞叶是___中枢;枕叶是___中枢;顶叶是___中枢。
(语言运动智慧、听觉、视觉、躯体感觉)
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___产生的规律性的___。
(反射、内外刺激、反应)
1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它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第___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所特有的是___的活动。
(一、第二信号系统) 14.反映是物质间___,彼此留下痕迹的过程。
植物和单细胞出现了___反映形式;多细胞和环节动物有了___;脊椎动物出现了------------反映形式;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是产生了___。
人的心理反映具有___性和___性。
(相互作用、感应性、感受性、知觉、具体思维、意识、主观性、能动性)
二.动机
(一)填空
1.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丰与发展的_____。
它是____的源泉。
(必要事物、个
性积极性)
2.需要可以按其_____、______加以分类。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____、___、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___、____。
(起源、对象)、(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___、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__个层次。
(马斯洛、五)
4.需要层次按人本主义的观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5、动机是指__人行动式__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___。
(激起、抑制、内在原因)
6.动机是由人的___和___而产生的。
当人的愿望指向行动并成为推动行为的一种__时,就变成活动动机。
(内部需要、外部的刺激诱因与条件相结合、心理驱策力)
7.动机的特性和机能有___、___、____。
(动机的原发性特征和始动机能、动机的内隐性特征和调节机能、动机的实践性特征和强化机能)
8.按需要的种类可以把动机划分为__、____。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9.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___、也称为___,其中饥饿动机、干渴动机是研究得最多的两种主要的生理性动机。
(原发性动机、内驱力)
10.动机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比较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即___、___、与___;二是人类特有的___与___。
(好奇心、探索与操弄;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
11.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分为___和___或___和低下的动机。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__与__动机。
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的大小分___和____。
(正确的、错误的动机、高尚的、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
12.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活动)倾向性是___。
(兴趣)
13.兴趣是在__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__的对象即兴趣的对象。
(需要、需要)
14.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动力。
人的兴趣对未来的活动起__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___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起__作用,对注意起__作用,对智力起___作用。
(准备、推动、促进发展、激发与保持、开发)
15.从兴趣的倾向性来看,可分为___、____。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16.兴趣的品质特性是兴趣的倾向性(指向性)___、___、___。
(广博性、稳定性、效能性)
17.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__关系。
也就是说动机水平过低学习,效率___,动机水平过高,学习效率__,只有__水平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
(倒U曲线、不高、反而下降、中等)
18.心理学家__和__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___,而是根据__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___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__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____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固定不变的、任务性质、简单、困难、耶克斯-多德森)
19.强化理论是由__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强化可以分为___和__两种。
美国社会心理家___将强化分为三种方式:一是___、二是___、三是___。
(行为主义、正强化、负强化、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0.多伊奇等人提出了__的概念,他将成就结构理论划分为三类目标结构,即__、___、___。
(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
21.韦纳认为个体对__和__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的归因为分___和__两个维度。
内外性维度是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
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__的力量决定的,是__;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__的力量决定的,是__。
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
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__;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____。
(成功、失败、内外性、稳定性、个体本身、内部原因、个体之外、外部、稳定的、不稳定)
22.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个人的能力、___、___、____、四个因素。